核心能力论

出版时间:2002-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史东明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前言

  史东明博士所著《核心能力论》一书,是他在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期间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他在书中提出的如何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以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当他请我为本书写一篇序言时,我是乐意的。我认为不仅企业界,而且政府管理部门,都应当重视这一问题。  产权明晰,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应付新的局势。大量例证充分说明,产权界定是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环节。过去国企在所有制上清楚,但不等于产权清楚,产权是跟投资主体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国企的问题就在于投资主体缺位或投资主体不明确。所有制跟产权不是同一个问题。强调产权,并不涉及变公有制为私有制的问题,而是涉及明确投资主体的问题。有了明确的投资主体,才有人对财产负责。我们谈了多年的“自负盈亏”,其含义就是:在明确投资主体、明确产权的前提下,投资主体各自自负盈亏。因此明确产权就是投资主体明确化。进一步说,产权改革有三个内容:  ①界定产权,明确产权;  ②所有制结构调整。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构成多元投资主体。对企业而言,变为多元投资主体;对社会而言.分为国有、混合经济、私人独资、合伙、中外合资的等各种类型。

内容概要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竞争新形势,《核心能力论》一书从讨论企业核心能力的性质、功能、作用入手,着重研究了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培育方法和培育途径等问题。该书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总结了国内外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分析了培育核心能力的误区,并特别对企业家精神与培育核心能力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论述。这些研究,为企业培育核心能力和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启示。  在系统研究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书中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产业能力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途径,并讨论了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若干问题。书中提出的主要措施有:完善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机制、转换政府职能、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发展金融并提高其功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组织、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深化体制制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惩治腐败和反对关系学,等等。该书强调,利用国际机遇,促进能力提高,对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史东明,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200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承担国家两项重大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的课题研究任务;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为《世纪之交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著作名称为《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1999年3月)。近年来,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先后发表了《试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S型曲线》、《增长极理论与实践》、《我国利用外资应实现四个转变》、《关于改善股权结构的探索》、《建立科学的企业资本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运作机制》、《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选择》等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获奖并被转载引用。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培育核心能力:中国企业成长的关键一 当代企业经营战略新趋势二 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挑战和机遇三 培育核心能力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四 中国优秀企业成功的启示第二章 企业能力的特性分析一 企业能力的来源与层次二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三 核心能力的特征第三章 核心能力的功能和作用一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位势二 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一个经济学分析三 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四 使企业能适应环境变化第四章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一 核心能力的结构与维度二 核心能力的产生始于企业创新三 从外界摄取能量:建立学习型组织四 不可或缺的保障体系第五章 核心能力的培育方法与途径一 制订好战略规则二 组建专业人才团队三 建立战略联盟四 兼并关键技术企业五 从模拟创新同场竞技第六章 培育核心能力的误区一 盲目多角化经营而削弱核心能力二 低成本扩张后效应三 技术至上与闭门造车四 制度能力扭曲:创新与PUV错位第七章 企业核心能力的模式及成功经验一 几种值得重视的创新模式二 几种值得借鉴的整合模式三 需要看齐的中国企业能力模式第八章 企业家精神与核心能力一 企业家精神是核心能力的原形二 值得借鉴的企业家精神三 入世:亟待焕发企业家精神第九章 从企业能力到产业能力一 产业能力的构成与形成二 中国产业能力的现状分析三 提高中国产业能力的对策第十章 从产业能力到国家竞争力一 国家竞争力概念及其内容二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三 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途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培育核心能力:中国企业成长的关键  中国企业改革走过了二十年风雨如磐的历程。同二十年前相比,现在中国企业无论是企业素质还是经营管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主要的任务是转变经营观念,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借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90年代以来,随着利用外资高潮兴起,三资企业先进的运作方式引起国内企业的普遍兴趣,不少企业纷纷效法。外资企业何以有令国有企业羡慕的高效率?除了它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外,最根本的是所实行的公司制度不同。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多年而收效甚微的一个原因。于是,从放权让利到产权制度变革,几经迂回曲折,国有企业最终选择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至此,国有企业真正开始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实现了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四川长虹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经过三年脱困改组后,国有企业将会有更多骄花催生,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最令人振奋的是,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县级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现在已经进入中国顶尖企业的行列,如海尔、春兰、华西、科龙、万杰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核心能力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