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的艺术世界

出版时间:2002-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先慎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前言

杜牧《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杜牧一首有名的绝句,是描写他个人放浪生活,抒发失意情怀的,历来传诵很广。文人狎妓在唐代相当普遍。杜牧是其中著名的一位。这种生活本身自然不值得肯定,但纵情声色不单出于无行,有时也跟生活的失意有关,因而这种行为往往又跟比较复杂的情感内容相联系。既然这是诗人某一方面的生活和情感内容,又发为吟咏,要认识全人,就不能置此不顾;何况既已成为一时风尚,也就能多少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某些光影。    杜牧是一位相当矛盾的诗人:他出身高门世族,却又受到当时新兴进士阶层习气的熏陶,不死守传统不为礼法所拘束;他反对统治阶级的荒淫享乐,自己却又饮酒狎妓,纵情声色;他关心国事民生,有政治抱负,却又因受到李德裕的排挤而郁郁不得志,甚至落魄潦倒;他对跟妓女歌姬的恋情不能忘怀,却又对自己的轻薄放浪生活产生一种悔恨之感。这种种矛盾,可以说都隐曲含蓄地反映在这首小诗之中。    这首诗作年不详,大概是晚年对他在扬州时期放浪生活的追忆与反省。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九年(835)在扬州牛僧儒淮南节度使府内掌书记。当时的扬州是一个商业发达、歌舞繁盛的都市,传说诗人的生活浮浪放达,经常流连于娼楼妓馆。诗的前两句就是对这段放浪生活的追忆。“落魄”二字,表明他到扬州掌书记是不得志的,而且透露出他的饮酒狎妓正与政治上的失意有关。“楚腰”用典,因楚灵王好细腰,故后世常以“楚腰”代指美女。“掌中轻”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传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轻,能为掌上舞。“肠断”指女子美貌可爱,令人倾倒,销魂荡魄。这里写他当年与歌姬妓女的恋情,单纯从形貌体态着笔,流于浅露,读来不免有浮薄庸俗之嫌。

内容概要

收入这本书里的文章,能大体反映出我对中国古诗文艺术的认识和审美体验。希望读者在读这些文章时能分享我的审美愉悦。古人曾说“诗无达诂”,不仅对诗歌的解释是如此,如诗歌的鉴赏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人对作品(尤其是含蕴丰富的经典性名作)的解读和欣赏,都不仅仅是一种角度,一种体验,一种认识,而且不可避免地都必然留下时代的和个人的精神印记,因此,不管多么高明的艺术鉴赏和审美体验,都只能启发而不能取代其他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欣赏。一篇真正的艺术作品诞生以后,人们对它的体验和认识,是一个无限长的审美流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超越时空的集体创作。

书籍目录

自序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与读者的接受  宋词艺术  谈谈李煜的词  林逋的山林隐逸诗  略说苏轼的传神论  漫说苏轼《纵笔》诗  论苏轼散文的创作特色  《东坡志林》妆探  爱国诗人陆游  刘基和他的《郁离子》  尚真的文学观和明代民歌淡浮居说诗  杜甫《蜀相》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又呈吴郎》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杜牧《遣怀》  李商隐《寿安公主出降》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李商隐《无题》  冯延巳《鹊踏枝》  范仲淹《太湖》  柳永《雨霖铃》  柳永《八声甘州》  欧阳修《画眉鸟》  欧阳修《蝶恋花》  赵[扌卞]《次韵孔宪蓬莱阁》  文同《望云楼》  曾巩《甘露寺多景楼》  王安石《泊船瓜州》  王安石《钟山即事》  刘[分攵]《雨后池上》  程颢《秋月》  苏轼《眉阝坞》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  苏轼《法惠寺横翠阁》  苏轼《题西林壁》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浣溪沙》(五首之一)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满庭芳》  秦观《如梦令》  米芾《垂虹亭》  满执中《石屏路》  满执中《明月溪》  杨杰《西湖参寥山房》  杨杰《东峰白云院》  杨杰《遥碧亭》  江公著《玉泉庵》  张耒《福昌官舍》  韩驹《夜泊宁陵》  汪藻《春日》  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  董颖《江上》  陆游《游山西村》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雨》  陆游《成都书事》(二首之一)  陆游《浣花女》  陆游《钗头凤》  范成大《后催租行》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杨万里《宿灵鹫禅寺》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杨基《岳阳》  郭敏《赠曹雪芹》  郭诚《寄怀曹雪芹([雨/沾])》  丘逢甲《得颂臣台湾书却寄》淡浮居论文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教战守策》  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记承天夜游》  苏轼《题风翔东院王画壁》  苏轼《书临皋亭》  苏轼《陈氏草堂》  苏轼《游沙湖》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麻革《游龙山记》  李孝光《大龙湫记》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活水源记》   归有光《项脊轩志》   张岱《西湖七月半》   刘大[木魁]《游三游洞记》   姚鼐《登泰山记》   恽敬《游庐山记》   后记

章节摘录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形式中,诗文的传统最为源远流长,诗文的写作最为普及。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作文不用说,诵诗和习诗在童子的发蒙期就是必修的功课。历代的士大夫有诗文集行世的不在少数,其间虽也不乏附庸风雅或甚至是无病呻吟之作,但发诸真情且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作品也确实不少。我们今天能读到的许多名篇佳作,就是从数不清的作品中,经过历史的筛选而保存下来的。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作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中国古代的诗文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进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之中,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窥见折射出时代之光的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领略到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中国古典诗歌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多种多样完美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到了唐代,近体诗的体式和技巧更臻于成熟和精致。无论律诗或绝句都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汉语的特点所构成的对偶、平仄和押韵,并没有成为诗的羁绊,而是造成一种与内容十分协调的韵律,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古人讲究吟诗是不无道理的。这种由独特的韵律所构成的独特的音乐美,使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作品,需要通过吟诵才能充分地领略到它的韵味和艺术美。格律诗的写作当然有很高的难度,但杰出的诗人具有高度熟练的艺术技巧,能在不自由中求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精练,在世界各国的诗歌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优秀的诗人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轻巧而毫不费力地凝聚于寥寥数十字之中。

后记

将历年所写有关古诗文艺术的文章,选出一部分辑集成书奉献给读者,是我多年来的愿望。这类文章的写作,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记得这些文章刚在报刊上发表时,就得到我所尊敬的老师和学长的鼓励和支持,他们都希望我多写,将来能结集出版。这一愿望就是在不愿辜负师长们的期望之中萌生的。收入这本书中的一些文章,多数在报刊上发表过,也有一部分是从未发表,而从讲稿中整理出来的。    曾经有人将写作艺术鉴赏的文章看得非常容易,以为人人均可以执笔。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没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是很难写出优秀的鉴赏文章的。我之所以写得并不多,有负于读者和师长们的厚望,除了用力不勤、精力不专之外,也跟常常感到自己的修养和储备不足,总有些力不从心,因而不敢贸然苟且下笔有关。书中也有一些文章是当年应约而作,即便如此,也从不敢敷衍交卷,总是力求在鉴赏中有所体会有所发现,并尽可能真实和生动地传达出我的审美体验,让读者也能分享我的审美愉悦。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古诗文艺术鉴赏和作家作品的综论;第二部分是对古代诗歌具体作品的艺术鉴赏;第三部分是对古代散文具体作品的艺术鉴赏。三部分文章形式不全相同,写法也有区别,但都没有脱离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艺术分析。所分析的作品,有一些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也有一些是读者并不太熟悉但在思想艺术上也都是各具特色的佳作。读者不难发现,选析的这些作品大多集中在宋代以后,宋以前的略有涉及,但数量不多。这与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宋元明清文学有关。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国古代的诗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进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之中,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窥见折射聘书时代之光的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领略到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的诗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进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之中,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窥见折射聘书时代之光的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领略到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诗文的艺术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周先慎著.全书分三大部分,有些篇章我已经读过,但是喜欢他的文章,就买来了.总论部分时有新见,点面结合,诗文部分有的并不一定是名篇,但正是这样,才显出周先生的别样眼光.
  •   送同学的。她是唐诗宋词方向的古文研究生~说是很喜欢!
  •   正版书,内容很好。
  •   没看,但我喜欢作者
  •   见解独到,分析透辟。是一本好书。
  •   仔细收藏品味
  •   周先生是大家,赏析古诗文特别到位。
  •   这个系列书都不错啊。。。不过想消遣的就算了,比较专业,得静下心来去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