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3-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董学文 编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美的本质,美感论,美的形态论,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等。 
      

作者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学文组织他的博士生赵文、徐贞、王彦霞、李心峰、马建辉、饶先来和金永兵共同编写的。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美论 一、美的探索 二、美的本质 三、审判关系第二章 美感论 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 二、美感的心理结构 三、美感的特征 四、美感的重量昨心理要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 一、美的存在形态 二、美的表现形态(上) 三、美的表现形态(下)第四章 艺术美论 一、何谓艺术 二、艺术类型的划分 三、艺术的基本种类第五章 审美论 一、作为接受活动的审美 二、审美过程与特征 三、审美批评第六章 美育论 一、何谓美育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三、美育的实施余论:美学的未来参考书目重启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还有一些学说则承认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依赖,以及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对美感生成的作用,形成了美学史上解释美感的另一条理路。以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为源头,18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家博克把美感的根源归为“社会生活的情欲”(指性爱和社交)及“自我保全”的需要。费尔巴哈(Feuerbach)认为,美感来源于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了人的本质。“人是在对象上面意识到他自己的,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是从对象认识人的;人的本质是在对象上面向你显示出来的;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我。不仅精神的对象是这样,连感觉的对象也是这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提出“美是生活”的前提下,将美感看做是从审美对象上观照到生活所引起的愉快。他说:“凡是我们发现具有生的意味的一切,特别是我们看见具有生的现象的一切,总使我们欢欣鼓舞,导我们于欣然充满无私快感的心境,这就是所谓的美的享受。”另外,也有人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提出见解,比如达尔(Darwin)主张生物进化说,认为高等动物由于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就形成了美感。人类学家弗雷泽(Fmzer)则提倡“巫术”说,认为审美活动来源于人的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巫术活动。    这些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原则,认为美感来源于感觉经验。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是在审美对象中观照到人的本质的愉快,这样就避免了认为美感只是主观心理功能的偏执。但是,由于论者各自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限制,要么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要么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因此,同样无法完整地揭示美感生成的秘密。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以发展的观点,从美感与人类社会实践历史的本质联系中,真正为美感的起源做出了科学的考察。在第一章谈到美的根源时,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一些内容。这里,我们有必要从人类审美意识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方面,作些解释。因为了解审美意识系统形成的宏观历程,是我们认识美感的第一步。   2.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   我们知道,人类劳动与动物生产的根本不同在于人类能制造和运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最早也是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自由创造活动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把主体的意识如愿望、目的、才智等,灌注到对象客体——劳动工具中。当使用了工具的原始劳动比从前顺利、轻松,而且效率提高的时候,人类不仅得到了物质的满足,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也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这就是人类最初美感的胚胎。艺术理论家锡·芬克斯坦(X.Finkelstein)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中指出,在劳动中“力量觉醒时的快乐,对于不照老样子也能够生活下去的真理的发现,对于自身又高了一寸的感觉,这些便是审美情感的基础”。考古学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制造石器的发展规律是由大变小、由简单到复杂。先是自然形态的石头,而后敲砸、简单加工,后来发展到打磨、着色。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长阳人使用的尖状刮削器、圆形状投掷器,已经略具规范,具有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成分。进入新石器时代,石器的种类大大增加,磨制石器如石锄、石铲、石斧、石镰等光滑匀整,造型美观,有了明显的方圆变化和比例协调。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组合工具,说明制造者已经具有了形体配合的观念。从那时起,人们与劳动工具的关系,已经从最初的因劳动而喜爱愉悦,发展到了不自觉地以它们为审美对象。人的生存,不仅是活着,而且是创造着;不仅是创造着,而且是欣赏着。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逐渐分清了人与自然,分清了主体与客体,从而产生出反映客观对象的主观心理活动。在劳动工具上以及在劳动成果上,人们通过思维肯定了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感觉观照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获得了愉快喜悦,即审美享受。人类的审美意识这时就开始出现了。    当然,“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征服和控制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最初的形式美感必然和实用混杂在一起,最初的、朦胧的审美意识也是包含在关于对象的实用观念中的。原始美感的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原始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活动之中。例如,巴西的巴凯里部落的印第安人,在自己的儿女的皮肤上画一些黑点和黑圈,使它很像豹皮。这样做既是一种装饰,又是由于他们认为豹子是自己部落的始祖,以此求得一种佑护。中国的青铜器上市满了各种狞厉的形象,这在现代人看来也许是恐怖的,但当时却是保护部落的神衹,寄托了原始人带有某种神秘观念的审美情感。再比如,非洲一些原始部族的妇女,手上脚上戴着一些笨重的铁环,据说愈是富有的女人所戴的铁环就愈多愈重。因为这些部族还在经历着铁器时代,铁对于他们是最有用处的,因此也就是最美的东西。还有的非洲部落里,讲究服饰的男子用色彩鲜艳的羽毛装饰自己的头发,肩上披着豹皮或其他野兽的皮子。这种原始的装饰,为的是表明自己狩猎技艺的高明,是力量、勇气和灵巧的标记。    不过,也正是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尤其是巫术活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原始歌舞和绘画模仿形象,唤起了人的信仰,激发了情感和意志,并发展了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成为人类艺术的雏形。如果说原始劳动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使美感得以产生;那么原始艺术则为美感的独立提供了集中的形式,使审美走向自觉。   由上述人类最初的、朦胧的审美意识,发展到对美感的自觉追求,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和过渡。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逐步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人类才逐渐从自然的压力和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人类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只有当人们把生命的创造力量和本质力量,自由地在客观对象上展现出来,才能不仅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而且获得和谐感和自由感,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劳动创造了人自身”,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发展审美器官,培养审美能力、积累审美经验、创造审美环境、酝酿审美态度,以致于最终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些因素的汇合,才完善了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从主体方面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能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所以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起来。因为不仅是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的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总之,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导论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    观自然风物,山川之壮美,花草之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赏艺术天地,《二泉映月》之凄美、《蒙娜丽莎》之恬美,令人沉醉流连。看社会万象,崇高人格之美、丰沛心灵之美,令人油然起敬。览科技领域,技术工艺之美、理性精神之美,令人赞叹不已。美是任何人都能充分体验、尽情享受的,它使我们欢欣鼓舞,使生活更有意义。因此,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说道:“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无私地爱着美,我们喜欢它,如同喜欢亲爱的人一样。”①    正是因为美对于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不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创造美、思索美。美学——简单说来,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尽管它不像美的享受那般亲切诱人,但是通过领悟历代哲人、美学家的智慧之思,通过考察美的来源、性质和形态等问题,我们可以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那么,什么是美学呢?让我们从对美学史的回顾和对其学科对象及研究方法的考察中寻找答案。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对美的探讨源远流长。自从人类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的状态,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原始审美活动的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和最初的美学思想就已经产生了。因此,它几乎与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至于美学这门学科的渊源,至少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奴隶社会。在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及史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对美的谈论。一般认为,《国语》中楚国臣子伍举论美,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美的最早论述。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他强调了美和善的关系。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以及老庄对美丑辩证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都对我国历代的美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乐论》则更可以称得上是美学的专门著作,其中关于人类审美心理活动和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的论述,极为精辟。此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了大批的诗论、画论和书论等文艺理论著作,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不过,在讲求整合会通的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美学并没有建立起独立规范的学科。如何发掘和整理古代美学思想,一直是当代美学界共同为之努力的理论课题。    在西方,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PythagoIas)学派在探求宇宙本原时最早谈到美的问题,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Socrates)论述美和善的关系,为了解美的本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其后的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人。柏拉图明确区分“美的事物”和“美本体”,开创了西方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的传统。其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首先从文艺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的美学理论。他们提出了以后美学思想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和审美教育等。可以说,柏拉图的“美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美学的发展。     ……

编辑推荐

美是难的,探讨美也是难的。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太多未被人揭示的奥秘。但是美又是非常重要的,探讨美是十分必要的。《美学概论》将为你展示一个美的世界,教你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发现美,使你自己更具美感。这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第一次接触美学理论,很多知识点需要慢慢吃透!如果有哲学基础,看这书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   书不错,值得一看,讲的挺好
  •   还没看,等看过再和大家分享。
  •   非常满意,很喜欢,物美价廉
  •   我刚好在学习中,非常好
  •   第一次接触美学
  •   老师上课要用到的书~~还没仔细看
  •   zhiliang lke
  •   帮朋友买的,翻了一下,内容不错,可读性强,推荐。
  •   是马克思旗帜下的美学,呼应了别林斯基和车尔尼的研究,我推荐还是读朱光潜先生的著作更好。
  •   没时间看,,书质量可以
  •   随便看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