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戏曲

出版时间:2003-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简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元明戏曲》分上下二篇。上篇讲述杂剧的创作,下篇讲述南戏和传奇的创作。每篇的第一讲均着眼于创作的历史线索、发展情况,并对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评析。其后诸讲则偏重作家作品的论述,时而兼及一些戏曲史上的问题,并关注学界的研究状况。

书籍目录

引言 上篇 杂剧的创作   第一章 元明杂剧创作综述     第一节 元杂剧兴起的原因、创作分期及其他    第二节 明杂剧创作的演化    第三节 元明杂剧创作主体之比较分析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一节 生平与剧作    第二节 儒者的悲思    第三节 艺术成就  第三章 白朴及元初期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白朴    第二节 其他作家  第四章 马致远     第一节 马致远之研究     第二节 马致远剧作的土人心态    第三节 马致远剧作的曲词  第五章 王实甫及元中后期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二节 郑光祖   第六章 明初至嘉靖的杂剧创作  第七章 徐渭   第八章 隆庆至明末的杂剧创作下篇 南戏与传奇的创作  第一章 南戏与传奇创作综述  第二章 宋元南戏的创作  第三章 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创作  第四章 汤显祖的创作与影响  第五章 沈(王景)的剧作及其影响余论

章节摘录

书摘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一节  生平与剧作    在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关汉卿是“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的第一人;在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关汉卿的名字也被列在前面,所谓“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可见关汉卿被公认为元代最早的杂剧作家之一。    关汉卿的生平,因见诸文字记载的不多,我们只能根据片段的材料和他在散曲中的自叙,勾画一个粗略的轮廓。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由金人元,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也就是说,他的生活年代可能在1210—1300年间。据《录鬼簿》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太医院尹”可能是太医院医药机构的官吏;或说是太医院医户,不过我们至今还未发现他行医的材料。关汉卿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大都,但也曾到过汴梁,元灭南宋后还到过杭州。    关汉卿是一个一生落拓、不屑仕进的文人,是一个多才多艺、放浪不羁、性格倔强的艺术家。在带有自叙性质的散曲《不伏老》套曲中,他曾这样描述自己: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申消遣。酒內忘忧。分茶擷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又说: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挡挡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殉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土走。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    在下层文人作家中,关汉卿是和戏院歌场关系颇为亲密的一位作家,他出入瓦舍,与书会才人、民间艺人交往密切。像著名的女艺人珠帘秀就和他有所交往。同时,关汉卿不仅写作剧本,而且还亲自参加舞台演出,“躬践排场,面敷粉墨……偶倡优而不辞”。这些经历使他的剧作更多地贴近舞台与观众,获得广泛的认可,并因此在当时的戏剧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的名字成为一种标准、一种赞誉。和他同时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人呼为“小汉卿”,稍晚的南方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由此也足以说明他在戏剧界的巨大影响。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其中个别作品是否为关汉卿作尚有疑议,比如《鲁斋郎》就是一部著作权存疑的作品。除杂剧外,关汉卿还创作有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14套。    从关汉卿现存的杂剧的题材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案剧,如《窦娥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如《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等;第三类是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                                   第二节  儒者的悲思    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以他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比如他的剧作《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便借不同的故事与形象,传达着他对现实的关切。    《窦娥冤》是把寡妇作为关注的中心的。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她三岁丧母,七岁时她的父亲为了还债和筹措进京应试的旅费,将她送给债主蔡婆家为童养媳。十数年后,窦娥与丈夫成婚,可不久丈夫就死去了。于是婆媳俩相依为命。蔡婆讨债遇险,被恶汉张驴儿父子救起。张氏父子借机威胁蔡氏婆媳嫁给他们二人,以霸占他们的财产。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借蔡婆卧病的机会,设计要毒死蔡婆,不料下了毒药的羊肚汤,被自己的父亲误食身死。张驴儿遂诬告窦娥毒死公公。在公堂上,窦娥怕打坏了婆婆,屈招是自己所为,被官府问成死罪斩首。临刑前她发下三桩大愿,死后“三愿”一一应验。最后,窦娥托梦给她任廉访使的父亲,冤狱得以昭雪。    在剧本里,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怒。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严守当时的道德,孝顺,坚持好女不嫁二夫。但就是这样一个立志要遵从社会道德的女子,却被这个社会以违反道德的罪名给毁灭了。剧本开始时,尽管窦娥命运坎坷,心中有很多烦恼,但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可是社会现实却不允许她这样做,坏蛋张驴儿的闯入,使她不得不反抗。当时张驴儿父子随蔡婆回到家中,窦娥当即对婆婆说明:“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对张驴儿则全然不理:“兀那厮,靠后!”当张驴儿来扯窦娥时,是被窦娥一把推倒。后来冲突进一步发展,张驴儿借毒死人命事要挟窦娥。面对张驴儿的要挟,蔡婆非常害怕,要求窦娥随顺张驴儿,但一向孝顺的窦娥坚决不从。她涉世不深,幻想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官员能够为百姓主持公道。所以当张驴儿提出官休,还是私休时,她毅然选择了官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窦娥对官府寄予希望,但官府粉碎了她的希望。官员草菅人命,不认真审案,只知用刑。窦娥被屈打成招,“下在死牢里”“来日押赴市曹典刑”。在法场之上,当自己注定要冤屈而死时,窦娥面对刽子手发下三桩大愿。人虽然就要死去,但她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她要复仇,她悲愤填膺,她对天地提出指责。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怕硬欺软,慨叹老百姓有口难言。至此,窦娥的抗争达到高潮。而此时的抗争不仅出自对道德的坚守,更来自对现实的绝望。关汉卿借窦娥的口,倾诉出自己内心的愤怒: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关汉卿以窦娥这位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现实的批评。关汉卿是赞同“三从四德”的,正像第四折窦天章对窦娥说的:“我当初嫁你与他家呵,要你三从四德。”关汉卿愤怒的是社会的黑白颠倒,是官府的草菅人命,他不满的是社会让好人受难,“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公”的罪名处以了极刑。关汉卿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经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言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关于是否存在古剧以及古剧的面貌等问题,至今在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未有一致的看法。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戏曲形式,推考其雏形的形成时间,学界多认为产生于北宋末年。而中国的戏曲文学作品,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本子是元末的杂剧刊本,即“元刊杂剧三十种”;南戏则有明嘉靖重写的永乐大典本[1],其中的《张协状元》,有研究者认为可能保存了南宋末的面貌。    元明清三代戏曲艺术多方面发展,一再取得辉煌的成就。其中元明时期是我国曲牌联套体戏曲兴起、成熟的时期。杂剧、传奇作为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剧本形式,在元明两代发生、发展,相互影响,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剧本,为舞台提供了众多的精彩剧目。同时,在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方面,元明两代亦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    清代,虽然传奇剧本的写作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杂剧的创作继续发挥着元明两代的余绪,但舞台演出的成就更引人注目。在这一时期,昆曲的演出达到极盛、花部勃兴、京剧最终脱颖而出,中国的戏曲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课程力图对元明戏曲创作的重要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做出较为深入的解说。    全书分上下二篇。上篇讲述杂剧的创作,下篇讲述南戏和传奇的创作。每篇的第一讲均着眼于创作的历史线索、发展情况,并对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评析。其后诸讲则偏重作家作品的论述,时而兼及一些戏曲史上的问题,并关注学界的研究状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元明戏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没有清代戏曲啊!!!
  •   一本好的教材
  •   考研参考
  •   考试用的工具书,很及时!
  •   是中国文学史的有益补充
  •   以前在图书馆看见过,仙子阿买回来收藏
  •   突然想起大学学的戏剧,很好的书
  •   考研考试教学研究的万能书
  •   还可以吧,用起来不知道,是帮朋友买的,但价格不错,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