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解析理论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傅立叶  页数:237  译者:桂质亮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套丛书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于时下被广泛使用的“经典”一词,我们称之为“科学元典”。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不同于歌迷们所说的“经典”,也不同于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受歌迷欢迎的流行歌曲属于“当代经典”,实际上是时尚的东西,其含义与我们所说的代表传统的经典恰恰相反。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多是表现科学家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学家生活的话剧台词,它们可能脍炙人口,是否属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姑且不论,但基本上没有科学内容。并非著名科学大师的一切言论或者是广为流传的作品都是科学经典。这里所谓的科学元典,是指科学经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是在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科学元典或者是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的丰碑,或者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的构架,或者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科学领域的基石。它们既是昔日科学成就的创造性总结,又是未来科学探索的理性依托。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震撼心灵的著作,它向统治西方思想千余年的地心说发出了挑战,动摇了“正统宗教”学说的天文学基础。伽利略《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确凿的证据进一步论证了哥白尼学说,更直接地动摇了教会所庇护的托勒密学说。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以对人类躯体和心灵的双重关怀,满怀真挚的宗教情感,阐述了血液循环理论,推翻了同样统治西方思想千余年、被“正统宗教”所庇护的盖伦学说。笛卡儿的《几何》不仅创立了为后来诞生的微积分提供了工具的解析几何,而且折射出影响万世的思想方法论。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标志着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基础。分别以惠更斯的《光论》与牛顿的《光学》为代表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间展开了长达200余年的论战。拉瓦锡在《化学基础论》中详尽论述了氧化理论,推翻了统治化学百余年之久的燃素理论,这一智识壮举被公认为历史上最自觉的科学革命。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奠定了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开创了科学中的新时代,使19世纪的化学家们有计划地向未知领域前进。傅里叶的《热的解析理论》以其对热传导问题的精湛处理,突破了牛顿《原理》所规定的理论力学范围,开创了数学物理学的崭新领域。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进化论思想不仅在生物学发展到分子水平的今天仍然是科学家们阐释的对象,而且100多年来几乎在科学、社会和人文的所有领域都在施展它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基因论》揭示了孟德尔式遗传性状传递机理的物质基础,把生命科学推进到基因水平。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和薛定谔的《关于波动力学的四次演讲》分别阐述了物质世界在高速和微观领域的运动规律,完全改变了自牛顿以来的世界观。魏格纳的《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猜想,为当代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维纳的《控制论》揭示了控制系统的反馈过程,普里戈金的《从存在到演化》发现了系统可能从原来无序向新的有序态转化的机制,二者的思想在今天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影响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科学元典的永恒魅力令后人特别是后来的思想家为之倾倒。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了1800余年,又以印刷本用各种文字出了1000版以上。阿基米德写了大量的科学著作,达·芬奇把他当做偶像崇拜,热切搜求他的手稿。伽利略以他的继承人自居。莱布尼兹则说,了解他的人对后代杰出人物的成就就不会那么赞赏了。为捍卫《天体运行论》中的学说,布鲁诺被教会处以火刑。伽利略因为其《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遭教会的终身监禁,备受折磨。伽利略说吉尔伯特的《论磁》一书伟大得令人嫉妒。拉普拉斯说,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揭示了宇宙的最伟大定律,它将永远成为深邃智慧的纪念碑。拉瓦锡在他的《化学基础论》出版后5年被法国革命法庭处死,传说拉格朗日悲愤地说,砍掉这颗头颅只要一瞬间,再长出这样的头颅一百年也不够。《化学哲学新体系》的作者道尔顿应邀访法,当他走进法国科学院会议厅时,院长和全体院士起立致敬,得到拿破仑未曾享有的殊荣。傅里叶在《热的解析理论》中阐述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深深影响了整个现代物理学,推动数学分析的发展达一个多世纪,麦克斯韦称赞该书是“一首美妙的诗”。当人们咒骂《物种起源》是“魔鬼的经典”、“禽兽的哲学”的时候,赫胥黎甘做“达尔文的斗犬”,挺身捍卫进化论,撰写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和《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阐发达尔文的学说。经过严复的译述,赫胥黎的著作成为维新领袖、辛亥精英、五四斗士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爱因斯坦说法拉第在《电学实验研究》中论证的磁场和电场的思想是自牛顿以来物理学基础所经历的最深刻变化。在科学元典里,有讲述不完的传奇故事,有颠覆思想的心智波涛,有激动人心的理性思考,有万世不竭的精神甘泉。按照科学计量学先驱普赖斯等人的研究,现代科学文献在多数时间里呈指数增长趋势。现代科学界,相当多的科学文献发表之后,并没有任何人引用。就是一时被引用过的科学文献,很多没过多久就被新的文献所淹没了。科学注重的是创造出新的实在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是向前看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么多文献被淹没,也表明划时代的科学文献数量是很少的。大多数科学元典不被现代科学文献所引用,那是因为其中的知识早已成为科学中无须证明的常识了。即使这样,科学经典也会因为其中思想的恒久意义,而像人文领域里的经典一样,具有永恒的阅读价值。于是,科学经典就被一编再编、一印再印。早期诺贝尔奖得主奥斯特瓦尔德编的物理学和化学经典丛书《精密自然科学经典》从1889年开始出版,后来以《奥斯特瓦尔德经典著作》为名一直在编辑出版,有资料说目前已经出版了250余卷。祖德霍夫编辑的《医学经典》丛书从1910年就开始陆续出版了。也是这一年,蒸馏器俱乐部编辑出版了20卷《蒸馏器俱乐部再版本》丛书,丛书中全是化学经典,这个版本甚至被化学家在2c世纪的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所引用。一般把1789年拉瓦锡的化学革命当作现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把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化学家之战。奈特把反映这个时期化学的重大进展的文章编成一卷,把这个时期的其他9部总结性化学著作各编为一卷,辑为10卷《1789——1914年的化学发展》丛书,于1998年出版。像这样的某一科学领域的经典丛书还有很多很多。科学领域里的经典,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一样,是经得起反复咀嚼的。两个领域里的经典一起,就可以勾勒出人类智识的发展轨迹。正因为如此,在发达国家出版的很多经典丛书中,就包含了这两个领域的重要著作。1924年起,沃尔科特开始主编一套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领域的原始文献丛书。这个计划先后得到了美国哲学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史学会、美国人类学协会、美国数学协会、美国数学学会以及美国天文学学会的支持。1925年,这套丛书中的《天文学原始文献》和《数学原始文献》出版,这两本书出版后的25年内市场情况一直很好。1950年,他把这套丛书中的科学经典部分发展成为《科学史原始文献》丛书出版。其中有《希腊科学原始文献》、《中世纪科学原始文献》和《20世纪(1900——1950年)科学原始文献》,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则按科学学科(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动物生物学以及化学诸卷)编辑出版。约翰逊、米利肯和威瑟斯庞三人主编的《大师杰作丛书》中,包括了小尼德勒编的3卷《科学大师杰作》,后者于1947年初版,后来多次重印。在综合性的经典丛书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推哈钦斯和艾德勒1943年开始主持编译的《西方世界伟大著作丛书》。这套书耗资200万美元,于1952年完成。丛书根据独创性、文献价值、历史地位和现存意义等标准,选择出74位西方历史文化巨人的443部作品,加上丛书导言和综合索引,辑为54卷,篇幅2500万单词,共32000页。丛书中收人不少科学著作。购买丛书的不仅有“大款”和学者,而且还有屠夫、面包师和烛台匠。迄1965年,丛书已重印30次左右,此后还多次重印,任何国家稍微像样的大学图书馆都将其列入必藏图书之列。这套丛书是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大学兴起而后扩展到全社会的经典著作研读运动的产物。这个时期,美国一些大学的寓所、校园和酒吧里都能听到学生讨论古典佳作的声音。有的大学要求学生必须深研100多部名著,甚至在教学中不得使用最新的实验设备而是借助历史上的科学大师所使用的方法和仪器复制品去再现划时代的著名实验。至1940年代末,美国举办古典名著学习班的城市达300个,学员约50000余众。相比之下,国人眼中的经典,往往多指人文而少有科学。一部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人写就的《几何原本》,从1592年到1605年的13年间先后3次汉译而未果,经17世纪初和1850年代的两次努力才分别译刊出全书来。近几百年来移译的西学典籍中,成系统者甚多,但皆系人文领域。汉译科学著作,多为应景之需,所见典籍寥若晨星。借1970年代末举国欢庆“科学春天”到来之良机,有好尚者发出组译出版《自然科学世界名著丛书》的呼声,但最终结果却是好尚者抱憾而终。1990年代初出版的《科学名著文库》,虽使科学元典的汉译初见系统,但以10卷之小的容量投放于偌大的中国读书界,与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实不相称。我们不得不问:一个民族只重视人文经典而忽视科学经典,何以自立于当代世界民族之林呢?科学元典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灯塔和坐标。它们标识的重大突破,往往导致的是常规科学的快速发展。在常规科学时期,人们发现的多数现象和提出的多数理论,都要用科学元典中的思想来解释。而在常规科学中发现的旧范型中看似不能得到解释的现象,其重要性往往也要通过与科学元典中的思想的比较显示出来。在常规科学时期,不仅有专注于狭窄领域常规研究的科学家,也有一些从事着常规研究但又关注着科学基础、科学思想以及科学划时代变化的科学家。随着科学发展中发现的新现象,这些科学家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历史上相应的划时代成就。他们会对科学元典中的相应思想,重新加以诠释,以期从中得出对新现象的说明,并有可能产生新的理念。百余年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思想,被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信息。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等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发现,都要拿出来与《物种起源》中的思想进行比较和说明。玻尔在揭示氢光谱的结构时,提出的原子结构就类似于哥白尼等人的太阳系模型。现代量子力学揭示的微观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就是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拓展,而爱因斯坦揭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在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的基础上,针对光电效应,提出的全新理论。而正是与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二者的困难的比较,我们才可以看出光的波粒二象性说的意义。可以说,科学元典是时读时新的。除了具体的科学思想之外,科学元典还以其方法学上的创造性而彪炳史册。这些方法学思想,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当代研究人的创造性的诸多前沿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科学哲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等,都涉及对科学大师的研究方法的研究。一些科学史学家以科学元典为基点,把触角延伸到科学家的信件、实验室记录、所属机构的档案等原始材料中去,揭示出许多新的历史现象。近二十多年兴起的机器发现,首先就是对科学史学家提供的材料,编制程序,在机器中重新做出历史上的伟大发现。借助于人工智能手段,人们已经在机器上重新发现了波义耳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提出了燃素理论。萨伽德甚至用机器研究科学理论的竞争与接受,系统研究了拉瓦锡氧化理论、达尔文进化学说、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论以及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形成的革命过程和接受过程。除了这些对于科学元典标识的重大科学成就中的创造力的研究之外,人们还曾经大规模地把这些成就的创造过程运用于基础教育之中。美国兴起的发现法教学,就是几十年前在这方面的尝试。近20多年来,兴起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全球浪潮,其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片面灌输科学知识的状况。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教学中加强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训练。因为,单就科学本身而言,它不仅外化为工艺、流程、技术及其产物等器物形态,直接表现为概念、定律和理论等知识形态,更深蕴于其特有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等精神形态之中。没有人怀疑,我们通过阅读今天的教科书就可以方便地学到科学元典著作中的科学知识,而且由于科学的进步,我们从现代教科书上所学的知识甚至比经典著作中的更完善。但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只是结晶状态的凝固知识,而科学本是历史的、创造的、流动的,在这历史、创造和流动过程之中,一些东西蒸发了,另一些东西积淀了,只有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保持着永恒的活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课本和不少科普读物中讲的许多科学史故事都是误讹相传的东西。比如,把血液循环的发现归于哈维,指责道尔顿提出二元化合物的元素原子数最简比是当时的错误,讲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落体实验,宣称牛顿提出了牛顿定律的诸数学表达式,等等。好像科学史就像网络上传播的八卦那样简单和耸人听闻。为避免这样的误讹,我们不妨读一读科学元典,看看历史上的伟人当时到底是如何思考的。现在,我们的大学正处在席卷全球的通识教育浪潮之中。就我的理解,通识教育固然要对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导论性课程,要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理工农医的导论性课程,但是,我们也可以考虑适当跳出专与博、文与理的关系的思考路数,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真正通而识之的综合性课程,或者倡导这样的阅读活动、讨论活动、交流活动甚至跨学科的研究活动,发掘文化遗产、分享古典智慧、继承高雅传统,把经典与前沿、传统与现代、创造与继承、现实与永恒等事关全民素质、民族命运和世界使命的问题联合起来进行思索。我们面对不朽的理性群碑,也就是面对永恒的科学灵魂。在这些灵魂面前,我们不是要顶礼膜拜,而是要认真研习解读,读出历史的价值,读出时代的精神,把握科学的灵魂。我们要不断吸取深蕴其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需要说明的是,编辑科学元典丛书的计划,曾经得益于彭小华先生及李兵先生的支持。1990年代初,在科学史学界一些前辈学者和同辈朋友的帮助下,我主编了《科学名著文库》,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十多年过去了,我更加意识到编辑和出版科学元典丛书的意义。现在,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得到原《科学名著文库》以及其他汉译科学元典译者的帮助和配合,编辑出《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第一辑)》,奉献给读者。这套丛书的前期组织工作,还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专项资助。当然,科学经典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科学经典毫无遗漏地都收进这套丛书中来。我们期待着,继第一辑之后,这套丛书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的出版。当然,这需要有更多的优秀译者加入我们的行列。

内容概要

本书记载着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积分的诞生经过的重要历史文献,在科学史上公认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性著作。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言,主要内容有本著作目的的表述,热传导原理,三维的均匀热运动等;第二章是热运动方程,主要内容有环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实心球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实圆柱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第三章是关于无穷矩形固体中的热传导,主要内容有问题的表述,热理论中使用三角级数的第一个例子,对这些级数的若干注记等;第四章是环中线性的和变化的热运动,主要内容有问题的通解,分离物体之间的热传导;第五章内容是实心球中的热传导,第六章是关于实圆柱中的热运动,第七章是关于实圆柱中的热运动,第八章是实立方体中的热运动,第九章是热扩散。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傅立叶 译者:桂质亮

书籍目录

牟言《热的解析理论》导读汉译者前言汉译本修订版说明英译版序绪论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本著者目的的表述 第二节  一般概念的初始定义 第三节  热传导原理 第四节  均匀热运动和线性热运动 第五节  细棱柱中永恒温度的规律 第六节  闭空间的加热 第七节  三维的均匀热运动 第八节  在已知固体的一个已知点的热运动的量度第二章 热运动方程 第一节  环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 第二节  实心球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 第三节  实圆柱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 第四节  无穷长实棱柱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 第五节  实立方体中变化的热运动方程 第六节  固体内热传导的一般方程 第七节  与表面有关的一般方程 第八节  一般方程的应用 第九节  一般注记第三章 无穷矩形固体中的热传导 第一节  问题的表述 第二节  热理论中使用三角级数的第一个例子 第三节  对这些级数的若干注记 第四节  通解 第五节  解的结果的有限表达式 第六节  任意函数的三角级数展开 第七节  对实际问题的应用第四章 环中线性的和变化的热运动 第一节  问题的通解 第二节  分离物体之间的热传导第五章 实心球中的热传导 第一节  通解 第二节  对这个解的各种注记第六章 实圆柱中的热运动第七章 实圆柱中的热运动第八章 实立方体中的热运动第九章 热扩散   第一节  无穷直线中的自由热运动   第二节  无穷固体中的自由热运动   第三节  无穷固体中的最高温度   第四节  积分的比较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本著作目的的表述1热的作用服从于一些不变的规律,如果不借助于数学分析就不可能发现这些规律。我们即将要阐明的这个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论证这些规律;它把关于热传导的所有物理研究都归结为其基础已由实验所给出的那些积分运算问题。由于热的作用永远存在,它充斥于一切物质和空间之中,它影响工艺过程,并发生在宇宙的一切现象之中;因此,没有任何主题比它与工业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具有更广泛的联系了。当热在一个实体的不同部分之间不均匀地分布时,它倾向于达到平衡,并且慢慢地从较热部分传到次热部分;同时它在表面耗散,并且耗散在介质或空间中。作用在物体表面的这种自发辐射倾向于不断改变它们不同点的温度。假定初始温度已知,那么,热传导的问题就在于确定在一给定时刻一物体在每一点的温度是怎样的。下面的例子将更清楚地弄清这些问题的本质。2如果我们使一个直径很大的金属环的同一部分受一个热源持续而均匀的作用,那么,最靠近热源的分子将首先被加热,并且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这个固体的每一点都将获得非常接近于它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这个极限温度或最高温度在不同点上是不同的;它随它们离受热源直接作用的那一点愈远而愈低。当这些温度变成永恒不变时,热源在每一时刻内提供恰好补偿在这个环的外表面的所有点上所耗散的热量。如果现在撤掉这个热源,热将继续在这一固体内传导,但是,在介质和空间中所失掉的热,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由这个热源提供补偿了,因此,所有温度都将变化,并且不断减少,直到它们变得与周围介质的温度相等为止。3当温度永恒不变,并且保留热源时,如果在环的中周的每一点上作一个垂直于环平面的纵坐标,它的长度与那一点的固定温度成正比,那么,过这些纵坐标端点的曲线就表示这些温度的永恒状态,并且,很容易用分析来确定这条曲线的性质。应当注意,由于假定与中周垂直的同一个截面的所有点的温度明显相等,所以假定环是很细的。当热源撤走时,界定这些与不同点的温度成正比的纵坐标的曲线,就不断改变它的形式,问题在于用一个方程表示这条曲线的这种可变形式,因此,就在于用单个公式概括这一固体的所有连续状态。

编辑推荐

《热的解析理论》为数学和物理学的前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给读者美的享受。《热的解析理论》是表现数学美的典型,傅立叶级数犹同用数学语言谱写的一首长诗。麦克斯韦曾把《热的解析理论》称为“一首伟大的数学的诗”。恩格斯则把傅立叶的数学成就与他所推崇的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相提并论,他曾写道:傅立叶是一首数学的诗,黑格尔是一首辩证法的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热的解析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4条)

 
 

  •   绝对经典,将热现象的微观抽象到了极致
  •   很喜欢这套书的装帧,太元典了!古朴,庄重、大方、内容更不必说,绝对是经过时间考研的不朽之作。想把这套书买齐收藏,放在书架里真是cool!彩色插图,超值珍藏!送人也绝对上档次!不过内容肯定也很专业,没有专业基础知识估计看懂也难,但是对于搞科学研究的人员来说,阅读这样的书籍绝对有益无害,扩展视野,提升素养!
  •   伟大的数学诗~
  •   那是科学史狂飙突进的开拓时代,涌现出一批巨匠,阅读经典,向科学伟人致敬。。。。
  •   很经典的一本书,许多经典的理论,但对于不学传热的人可能比较难懂。
  •   经典中的经典,大师中的大师。
  •   书的内容非常经典,
  •   科学经典,值得收藏。后部分传遍虽然不长,但写的激情洋溢,值得收藏.
  •   什么是经典?——该书就是经典
    通读该书,不仅对传热能加深了解,自己的数学知识也能上升一个层次!
  •   国外的科学牛人真猛!
  •   不错,和新华书店卖的商品一样,正版的.
  •   买了这一系列的书,感觉不错。
  •   好書!一直就很喜歡這個系列的書,封面製作也很精美,內容上...相信我總有一天能看懂的...
  •   还没读完,但绝对值得花时间去读
  •   经典书籍 无需赘言 买来收藏
  •   恨自己有很多地方看不懂
  •   还没读呢,但是很有兴趣。
  •   厚而经典,收藏之
  •   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坚信是经典之作,只是印刷有点拥挤
  •   给孩子买的 不好作评论啊
  •   傅里叶的经典名著,收藏了。
  •   书是好书,但是太专业了………没看懂
  •   结缘当当,就是因为他家的图书,确实都是正版的,质量很好。
  •   有时间还要读该丛书其他几本
  •   学传热学的同学有时间可以看看
  •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套科学元典系列都不错
  •   一套绝对经典的书,也许有些理论已经比较旧了,但做为基础理论,确实值得收藏。很想买齐一套书,可惜有两本不知还未出版,还是什么原因,未能买到。
  •   书内容很好,读起来心潮澎湃,但是书来的时候没有塑料纸封装,这个系列的书应该都是塑料纸封装的,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没
  •   还没来得及看,主要是不太容易看进去。既然是名著,收着慢慢看吧
  •   讲的比较透彻,就是方程式多了些,不愧是宇宙是建立在数学之上的。
  •   作文扩展知识面买来给孩子看看的
  •   经典名著,买来收藏!
  •   整体看来说这套书还是不错的!
  •   必须在好的环境下才能看进去,真心难懂
  •   浏览了下,还是不错的
  •   价格一直降不下来,简单翻了翻还不错,但是书是开封的,运输中也弯了书皮,有些失望。
  •   这不是写给大众的科普作品,没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能力的就不要看了,作者是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的祖宗,书的内容相当深,代表了一个时代。
  •   作者是Fourier 分析的鼻祖,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物理规律,并留下一些方程。而后一部分注重于数学技巧,分块去解这些方程。 全书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数学技巧。作者普遍运用叠加的思想,利用级数非常漂亮的解决了前一部分留下的方程。 作者的叠加技巧和处理无穷维矩阵精湛的能力 若能被我们掌握,我相信会终生受益的。 强烈推荐——————————经典啊
  •   傅里叶是天才中的天才,他的书自然是天书中的天书!
  •   作为一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傅立叶的思想至今运用于数学分析的各个领域,《热的解析理论》不仅仅是一本物理巨著,更是开创了一个数学物理分析的新时代。书中详细而严谨地介绍了热的理论、热的传导规律,方程以偏微分的简洁形式提出,并在接下来的章节讨论了解的形式,并导出可展开任何函数的著名的“傅立叶变换”。科学巨匠的思维让每一位读者着迷和启发,受益终生。
  •   太难了~都是数学但书很好
  •   大家写的书,无论如何都值得读
  •   和专业相关 必看的书目之一
  •   翻译的不行,英文翻译成中文,可是语序基本还是英文的,读起来很难懂,把个自然科学的经典书籍翻译成这个样子,也真是难为作者了!
  •   书的装订印刷质量都不错,内容方面有关原理的插图不多,彩色插图其实是和要介绍的东西无关
  •   要好好读读,质量不错哦
  •   一套绝对经典的书,也许有些理论已经比较旧了,全书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数学技巧。作者普遍运用叠加的思想,利用级数非常漂亮的解决了前一部分留下的方程。作者的叠加技巧和处理无穷维矩阵精湛的能力 若能被我们掌握,我相信会终生受益的。后部分传遍虽然不长,但写的激情洋溢,做为基础理论,确实值得收藏。
  •   正文的纸张比较粗糙,是本来就这样吗?卓越不会有盗版吧?
  •   我本来就是学热物理,傅里叶对传热的贡献很大。买这本书是慕他的名而来。但刚收到书几天没仔细读。略略翻了下难度还行,就是级数和解微分方程。
  •   内容丰富,很牛叉的一本书
  •   物流给力,东西很好
  •   质量好,大师的作品
  •   传热学中的经典名著
  •   这个要慢慢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