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冬君  页数:238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对日本文化的一次审美式阅读,以日本社会中“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概念为切人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死生之道的领悟等诸多论题。同时更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的探究,为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全书插图一百四十余幅,作者文笔优美流畅,深入浅出,使本书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李冬君,历史学博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私学百年祭》、《孔子圣化与儒者学革命》等,并出处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维新精神结构》。

书籍目录

关于日本文化的两点提醒(代序)壹•日本人认为花有神性贰•观花「要感哀的眺望」叁•贵族趣味从想象的梅花到樱花肆•从理想到写实的纹样意识伍•文学之樱和工艺之菊陆•用身体开放的「能」之花柒•歌舞伎是女人的「花见」捌•悲剧之花开在歌舞伎玖•「立花」是因为花有花道拾•「生花」是一种美的生活拾壹•「立花」是要把人心放大拾贰•「生花」要用青松打底子拾叁•苔藓是岩石开的花拾肆•笑容是脸上的因果之花拾伍•「茶德」在武士心里开花拾陆•从茶德到茶道的觉悟之花拾柒•「茶寄合」是无常开的花拾捌•「日常茶饭事」开出禅之花拾玖•歌魂入茶吟出水仙花贰拾•草庵茶里的「佗」之花贰壹•「佗茶」点开了自由花贰贰•草庵茶没有唐物的「劳薪味」贰叁•商人茶和武士茶各自开花贰肆•「庸人无用茶」把政治点「空」了贰伍•「泪」是死亡的花蕾贰陆•「数寄」之花开在宗教边缘贰柒•「躏门」纳山海之花贰捌•「嗜好」绽放「数寄」花贰玖•流「泪」的非理性之花叁捂•「华丽的寂」兼并风雅叁壹•「草体化」的异端之花叁贰•「身美」的「振舞」之花叁叁•「振舞」开花如敬神叁肆•俳谐里有花月心叁伍•「梅花开在草丛里」叁陆•武士心「长夏草木深」叁柒•秋天透出存在的芬芳叁捌•秋天里的菊花和明月叁玖•冬天是对死的凝视和对生的发呆肆拾•汉诗世界的「拾穗者」肆壹•寄宿在俗语的银河里肆贰•花月与武士的时代变了肆叁•浮世的两朵觉悟之花肆肆•把刚强吹入生命里肆伍•两种刚强在他心里对峙肆陆•从骨髓里绽放感恩花肆柒•「草体化」的美学与儒学之花肆捌•一斩之下武士道开花肆玖•忠臣的思想与历史的浪花伍拾•武之仁者与狂者伍壹•素行武士道开了「中国」花伍贰•武士之花开在武家伍叁•武士之花向死亡飞去伍肆•「狂死」之花解脱了死伍伍•为死而死的死即是生伍陆•落花一瞬•带着美去死参考书目附录•走出天下观——中日文化纵横谈后记

章节摘录

  从理想到写实的纹样意识  工艺上,樱花作为装饰纹样登场,比文学更迟些。  尤其在染织方面,纹样活动,始于飞鸟、奈良时代。  当时,文化向中国一边倒,染织技术和纹样,都追求中国样式,把中国纹样,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而日本人自发的感性特征却消失了。  那时的饰物上,常有鸟啄花的图样,读作“花食鸟”,不仅花被想象理想化了,而且鸟亦如此,都形似长尾鸟和鹦鹉,在现实中很难见到。  其实,日本人不太喜欢用这样的抽象来简化事物,他们不擅此道。  而这恰恰就是中国纹样的特征,以象征主义的抽象表现形式,来行道德和政治教化功能——“文而化之”,从而简化、样式化了美的具体存在的形式。  以树和花为例,其审美之眼,往往大而化之,忽略眼前的具像,而去求其理想像。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象征富贵的牡丹、芙蓉和被视为瑞木的梧桐等,花草树木皆被赋予了道德意义,道德评价主宰审美。  总之,中国样式的真善美,乃是知性活动和审美活动,跟着道德观念走。  而日本人之于樱花,则渐渐摆脱了中国样式的影响,扬弃了善的理念,而完全基于樱的审美特征:五分开、七分开、满开、花吹雪、叶樱及红叶等。  樱之美者,在于具体人微的细节,细节随四时变化,而呈现美的特色,欲以不同的情绪,来描绘樱的细节变化,就要走出中国样式,与实物进行比较。  中国样式的理想像,以永恒为目的,却被渴望美的日本人放弃了。  因为在自然里,美很具体,无须永恒,当下即是。日本人重视眼前,关怀身边,以短暂的审美体验,代替对永恒的期盼,瞬时的美感,活泼而自然。  到了平安时代,日本民族精神,从中国文化的束缚中松动了。  天皇集权,本音抬头,这一点,在审美活动中,当然也要有所表现。还以“花食鸟”纹为例,纹样几乎抹去了所有中国要素,变成了写实的花鸟。  牡丹、仙鹤、鹦鹉都是写实的,连鹤叼着松枝的松食鹤文也出现了,这是空前的,鹤摆脱了中国文化赋予的理想像,回归自然,而自由化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日本的艺术让人欣赏,精神根源就有点令人费解了。书很好。
  •   对于日本人的心理状况用作者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者的文笔也很好,推荐
  •   图文并茂,很吸引人。从日本人的起居、饮食、喜好等向我们展现着各民族的风貌
  •   上大学的时候,在校园里第一次有幸观赏了樱花开满枝头的情景。在生命中仅有的这一次机会里,不遗余力地释放全部的生命力。即使花瓣飘零,也让人感受到它的末路之美(忽然想起了渡边淳一的小说,当时看着樱花飘落时的感觉和小说里面的那种美感是那么相象)。如果一个民族崇拜樱花,我觉得这个民族是不容小看的。自强不息也不是空口抒发情感所能实现的,要勤于、敢于向别人学习,敢于借鉴其它民族的精神,我们才能做到更好。
  •   感性的人,感性的文字
  •   很喜欢,介绍的很详细,书里的图片也很精美少见,大爱!
  •   很早之前就买过,还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   速度很快,配送工作很满意.
  •   每一篇都是一个随笔,但全书56个章目通篇一气呵成、以一贯之就难能可贵。也所知作者李冬君通篇谋划,既有勉力,又有眼光。
    日本文化给我感觉大多仪式感很强,而形式本身,是使人能抓取生活瞬间的真切感受。中国文化讲“道”,讲根本。日本人注重的是“做”,以什么形式实现。《落花一瞬》告诉我们的就不仅是日本人平时生活的底色和得意忘诠的意境由来,还有他们生活生命中审美的最高峰---落花之死---人生的最终意义。而这一点却是我们对这一民族认识的缺乏钞,我以为要认识日本,就应该看看这本《落花一瞬》。
  •   落花,是故人之花、往事之落;流水,是时间之水,历史之流。本书全然从日本古典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日本文化自己的历史,及历史中的人们。文字流畅优美,插图选用精致。当然,本书是属于日文高雅、空寂文化的,对日本朴实、生活文化的介绍,则略显不足。
  •   印刷清晰,插图精美,内容丰富。对日本“道”文化作了一轮审视,其中穿插的解释也有利于了解日本文化。
  •   虽然只作为美学随笔来读,还是觉得文字有点飘虚,还比较美,注释比较详细,对日本文化不甚了解的朋友可以以此发端,追溯其他
  •   日本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主体的隐忍和顿悟。日本的态度是一种超越死亡终点的态度,很好!
  •   说的事挺好,但是作者的文笔太过感性,太过个人了。 比较难引起共鸣。 不像是论文,更像散文。
  •   大概是自己语文水平不过关吧,文章内容还算丰富,但是用言太高超,比较难懂,因而兴趣也提不起来了
  •   看着北大出版社出的买了,但内容有些浅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