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工作概论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孟令君 编  页数:285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近年来中国慈善工作的发展、慈善工作人才需求,并结合高职高专民政类教学改革的需要,专门为高职高专民政类院校而编写。本书对慈善工作的理论进行简要系统的介绍,特别是对慈善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  本书的内容包括慈善工作的概述、由来与发展以及理论基础,慈善募集、救助,慈善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慈善的税收政策、财务管理以及监管和法律制度,还介绍了慈善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的需求以及高职层次学生的能力培养。二是实用性和操作性强。该教材理论部分的内容阐述系统精要,注重实用;特别突出了民政工作所要求的方法和技能的操作和训练。  本书可作为民政类高校专业课教材,亦可作为慈善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对于广大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士,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慈善工作概述第一节 慈善工作的概念一、慈善工作的定义二、西方文化对慈善的解释三、慈善工作的构成要素第二节 慈善工作的意义一、慈善工作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慈善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调节 贫富差距和社会关系三、慈善工作的开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义重大第三节 慈善工作的原则一、扶贫济困二、透明公正三、自愿无偿第二章 慈善工作的由来与发展第一节 西方慈善工作的演化一、西方慈善工作发展的总体过程二、美国三、英国第二节 中国内地慈善工作的演化一、“政府慈善”的传统二、“民间慈善”的发轫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慈善工作第三节 港台地区慈善工作的演化一、香港二、台湾地区第三章 慈善工作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政府、市场失灵说一、公共物品的特性二、“政府失灵”论与“市场失灵”论三、慈善组织的拾遗补缺第二节 “合约失灵”说与“志愿失灵"说一、“合约失灵”及“主从问题”二、“合约失灵”的原因及慈善组织的补足三、志愿失灵四、公共物品的多元合作供给观第四章 慈善组织第一节 慈善组织的特征和要素一、慈善组织的含义二、慈善组织的特征三、慈善组织的要素第二节 慈善组织的类型一、慈善组织的分类二、我国慈善组织的类型第三节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能力建设一、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现状二、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三、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第五章 慈善募集第一节 慈善募集概述一、慈善募集的概念二、慈善募集的特点三、慈善募集的意义四、慈善募集的原则第二节 慈善募集的方式和途径一、慈善募集的方式和手段二、慈善募集的途径和渠道第三节 慈善募捐的构成要素一、慈善募集的主体二、慈善募集的客体(对象)三、慈善募集的内容第四节 影响慈善募集的因素分析一、法律制度环境二、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三、对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第六章 慈善救助第七章 慈善队伍建设第八章 慈善文化的建设第九章 慈善财税政策第十章 慈善财务管理第十一章 慈善事业的监管第十二章 慈善法律制度第十三章 慈善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慈善工作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掌握慈善工作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了解慈善工作的意义;  3.掌握慈善工作的原则。  导入案例  慈善安居工程  “慈善安居工程”由浙江省象山县慈善总会于2002年8月启动,2004年7月基本结束。项目内容是援助城乡特困户、危房户、无房户(简称“特困三户”),分期分批以泥(草)房改建新住房、危房维修或迁建、无房户购房或建房等方式,改善居住条件或解决安身之所。“特困三户”的建(修、购)房建筑面积标准为:单口之家20平方米,两口之家30平方米,三口以上之家40平方米。造价统一按每平方米300元计算。资金来源按“四个一点”筹措:一是对象户“出一点”,原则上要求出本户建(修、购)房造价的l0%;若出足20%,房屋产权归其所有。二是所在村“帮一点”,—般要求帮l0%,同时调剂解决宅基地或购房屋源;若对象户不出资,由所在村代出;若出足20%,房屋产权归村所有,对象户有居住权,但没有所有权。三是镇乡(街道)“补一点”,由本级财政补20%,财政有困难,可通过社会募捐解决。四是慈善机构“助一点”,县慈善总会一律按分户建(修、购)房造价的60%援助到户。  “慈善安居工程”项目先后实施三期,为全县357个村(居)“特困三户”631户解决住房困难,其中新建住房441户,修复危房91户,购置住房99户。“慈善安居工程”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称誉是象山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性事件”,影响深远,县慈善总会的“机构形象”明显提升。(“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研究报告”,浙江慈善网,2007.7.21)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慈善工作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