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臧运祜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已形成一个彼此息息相关的整体,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谁也离不开谁。世界大局的嬗变,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同样,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也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种趋势,在新的世纪里,将比以往表现得更明显。正因为如此,北京大学开设的“20世纪中外关系史”这门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受到不同专业同学们的欢迎。选读这门课程的同学计有三百多人,第一堂课就做到了“座无虚席”。这个事实,说明它是适应今天大学生渴望更多了解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实际需要的。臧运祜同志教了几年这门课以后,写出《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这本书作为教材,系统而扼要地介绍了这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对听课的同学以至虽没有选读这门课程但希望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很有好处:第一,它展现出曾经创造灿烂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沦落到任凭西方列强摆布和宰割的苦难深渊,濒临灭亡的边缘,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挺身站立起来,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并且正以令世界吃惊的步伐走向繁荣和富强。这一切,得来何等不易。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种对一个世纪历史的回顾,无疑有助于青年学子树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自豪感。第二,今天的中国正置身于急遽变化的世界中,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国际问题。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今天的种种是昨天和前天的延续。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中国在20世纪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影响中国发展变化的诸多国际因素,了解种种问题所以形成民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以往中国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或类似问题的经验教训。今天的大学生,未来将生活在相互联系更密切的世界中。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的是20世纪的中外关系史,在厘清S世纪中外关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的同时,着重分析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和国政府时期,对外关系上的主要事件、重要外交策略以及主要外交人物及其思想。期望读者在领略20世纪中外关系演变过程与全局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与分析,体认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之复杂性与曲折性,以及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不平路程与必然轨迹。

书籍目录

前言引论 20世纪以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  二 15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演变与中国  三 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上篇 20世纪前半期(1900m1949)   第一章 清末十年的中外变局(1900—1911)    一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战争与《辛丑条约》    二 晚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努力与挫折(1912—1916)    一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二 “强人”政府的屈辱  第三章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21)    一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中国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第四章 国民外交与修约外交(1921—1930)    一 国民外交的发展与革命外交的开展    二 北洋政府后期与国民党政府初期的修约外交  第五章 国难之中的应变(1931—1937)    一 “从九一八到七七”的中日关系    二 诉诸国联与求诸大国  第六章 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    一 全面抗战、苦撑待变    二 同盟抗战、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第七章 中国的内战与世界的冷战(1945—1949)    一 中共从延安走向世界    二 世界冷战的开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下篇 20世纪后半期(1949—1999)   第八章 1950年代(1949—1956)    一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外政策    二 与苏联的结盟及与美国的斗争    三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则的提出  第九章 1960年代(1957—1969)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 中苏关系的逐渐恶化及中美的继续斗争    三 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十章 1970年代(1970—1978)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再调整    二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 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第十一章 1980年代(1979—1989)    一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二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及中苏关系的正常化    三 “一国两制”方针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第十二章 1990年代(1990—1999)    一 冷战结束前后的中国对外政策    二 周边外交、多边外交、大国外交    三 港、澳回归祖国与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①世界进入中国的过程,是伴随着不断扩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得以实现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1842年8月,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1843年7月、10月,又与英国签订了该条约的附件。据此,英国成为第一个依据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之后,1844年7月中美签订《望厦条约》,10月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1847年3月,中国与瑞典、挪威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这几个国家分别从中国取得了英国所得到的上述权益。1856-1860年,英、法两国两次组织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中国于1858年6月,分别与俄国、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了在康、雍、乾盛世时代所建的圆明园,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根据上述条约,英、法、美等国继续扩大了在华的权益。而战争期间趁火打劫的俄国,不但取得了上述权益,而且割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海疆和内陆两个方向上,同时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逼。从1861年起,法、英、俄、美四国的驻华公使进入北京,确立了外国最高代表与中国中央政府进行交涉的机制,它们已经完全进入中国了。上述四国之后,世界许多国家派使来华,订约建交。1861年9月,中国与普鲁士(德国)签订《和好贸易船只事宜和约章程》;1863年7月、10月,分别与丹麦、荷兰签订《天津条约》;1864年10月,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1865年11月,与比利时签订《通商条约》;1866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通商条约》;1869年9月,与奥地利签订《通商条约》;1871年9月,与日本签订《修好条规》;1874.年6月,与秘鲁签订《通商条约》;1881年10月,与巴西签订《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12月,与葡萄牙签订《和好通商条约》;1899年12月,与墨西哥签订《通商条约》。这些条约,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之外,均援例享有在华的种种特权,因而属于不平等条约。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的外国,不但有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有来自亚洲、北美、南美的国家,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国。

后记

2001年秋季学期,我在刚刚走上北京大学讲堂一年之后,响应学校开设“素质教育通选课程”的号召,为全校大学生们开设了《20世纪中外关系史(1900-1999)》。此后,我又分别在2002年秋季学期、2005年春季学期,继续讲授过该课程。多年过去了,但我犹记得2001年秋季开课之初,在200多人的理科大教室里那座无虚席、旁听者林立的场景。这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最大快慰了。三次讲课结束后,300余名同学在给我的课程评估中,都有一条意见或建议,那就是希望能够有一本教材。回想自己20年前在北大上学的情景,我十分理解同学们的愿望。2005年春季学期,我向学校申请编写该课程的教材,并很快得到了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批准立项和经费支持。为了更好地凸现自己的最新理念,我把申报的教材名称改为《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900-1999)》。从此,我在以前讲稿的基础上,开始编著这部教材,历时两年有余。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步人21世纪的中国,作为正在崛起和走向复兴之路的大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了。我本人曾在20世纪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并且也将亲历21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世界。以中外关系史为主要内容的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是21世纪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课题。回顾与研究渐行渐远的20世纪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或许可以为我们的大学生和国人们带来某些启迪。读史使人明智,智者不惑。来自教师的职责和学者的使命感,又是促使我赶写这部教材的现实思考。中国学界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关于20世纪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作为教材而非研究专著,尽可能多地借鉴和征引了学界前辈和专家们的有关著述。但因囿于“素质教育通选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上述先行研究的成果和观点无法在行文中一一注明,而只好作为“参考文献”罗列于每一章之后。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博雅大学堂·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