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出版时间:2008-8-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沃尔特·翁  页数:173  译者:何道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20世纪中期传播学大发展以来,世界各地的传播学研究风起云涌,蔚为壮观。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新媒介、新媒体、新传播形式迅猛发展、快速更新的推动之下,传播学大有发展成为显学的势头。    长期以来,国内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是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所谓经验学派是以实证主义为信条、技术统计为手段、效果研究为焦点、服务体制为导向的美国主流学派。所谓批判学派则以德国法兰克福的新马克思主义、法国和英国的文化批评以及欧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为代表。

作者简介

  沃尔特·翁(Walter J.On9,1912—2003)。生前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授。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他以研究中世纪人文学者彼得·拉米斯《Peter Ramus)和口语文化著称。他提出了口语文化一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概念。首创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分野。界定了原生口语文化的九大特征。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拉米斯、方法和对话的式微》(Ramus,Method,and the Decay ofDialogue,1958)、《语词的在场》(The Presence of the Word,1967)、《13语文化与书面文化》(1982)等。
本书为我们研究和保护史诗、口头传统和无形的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谢辞作者自序第一章 语言的口语属性 1.1  语文的头脑与口语的历史 1.2 你说的是“口语文献”吗?第二章 原生口语文化的现代发现 2.1 古人的口语传统意识 2.2 荷马问题 2.3 米尔曼·帕利的发现 2.4 后继的和相关的研究第三章  口语文化的心理动力学问题 3.1  作为力量和行为的有声词汇 3.2 你知道你能够记住什么:记忆术和套语 3.3  再论基于口语的思维和表达的特征 3.4  口头记忆 3.5 “言语马达”的生活方式 3.6  英雄的“厚重”形象和古怪形象的精神作用  3.7 语音的内在性  3.8  口语文化、社群与神圣情怀  3.9 语词不是符号第四章 文字对意识的重构  4.1  独立话语的新世界  4.2 柏拉图、文字与电脑  4.3 文字是技术  4.4 什么是“文字”或“真正的文字”?  4.5  文字有多种,但拼音字母表只有一种  4.6 书面文化的滥觞  4.7  从倚重记忆到倚重文字记录 4.8  文本特征的心理动力因素  4.9  文字产生的距离和精确性,书面语方言与词汇变异  4.10 文字和口语的互动:修辞与主题  4.11  文字和口语的互动:承载学术的语言  4.12  口语文化的韧性第五章 印刷术、空间与封闭空间 5.1  听觉主导让位于视觉主导 5.2 空间与意义 5.3  印刷术的其他影响 5.4  印刷文本与封闭空间:互文性关系 5.5 后印刷文化:电子文化第六章  口头记忆、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 6.1  故事情节的首要地位 6.2 叙事与口语文化 6.3  口头记忆和故事情节 6.4  情节的封闭空间:从游记到侦探故事 6.5  “丰满”的人物、文字与印刷术第七章 一些定理 7.1  书面文化的历史 ……参考文献索引译者后记译者介绍

章节摘录

  事实上,口语文化必然产生富有表现力和魅力的语言成果,而且这样的成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性价值。但等到文字控制人的思维之后,这样的产出就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尽管如此,如果没有文字,人的意识就不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潜力,就不可能产出其他美丽而富有表现力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语文化(orality)需要产生且注定要产生文字。下文即将显示,书面文化(literacy)是绝对必需的条件,不但是科学发展之必需,而且是历史和哲学发展之必需,是明白理解文学艺术之必需,实际上还是阐释语言(含口语)之必需。如今,一切口语文化或口语文化占支配地位的文化都意识到,倘若没有文字,浩瀚而复杂的语言能力是无从获得的。对植根于原生口语文化的人而言,这样的意识令人痛苦:一方面,他们渴望文字素养;另一方面,他们又很清楚,如果进入令人激动的书面文化世界,他们就会失去过去口语世界里许多既令人激动又令人依恋的东西。无可奈何,先死而后生,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生存之道。  书面文化消耗它的口语先驱,如果不仔细监控,它甚至可以摧毁“口头记忆”。所幸的是,书面文化又有无穷的适应能力。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口头记忆”。我们可以利用书面文化来重建古朴的人类意识;古代的人类意识丝毫没有文字的痕迹,但我们重构远古的人类意识时,还是可以做得相当好,即使不可能做得完美无缺(我们绝不可能完全忘掉如今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就不可能在脑子里完全重构昔日的东西)。这样的重构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书面文化在塑造人的意识,并使人的意识走向高科技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本书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进行这样的理解。而这样一本书必然是用文字承载的作品,它不可能是用口语述说的东西。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沃尔特·翁教授的著作探索我们的思维过程以及人格和社会结构中最深刻的变化。在历史的各个阶段.这些变化均是口语、文字和印刷术产生的结果。他将分析投射到大众电子媒介时代……本书积淀的深厚影响光彩夺目。读过这本书之后,你理解的文学将不再是原来的文学,你也不会再是原来的你。  --罗伯特·吉丁斯(Robert Giddings).《论坛报》(7-ribune)  在这个论题上,没有能够与之匹敌的著作。本书文笔流畅、言简意赅.它使复杂的思想不再复杂,这是人人能懂、人人受益的书……在未来的岁月里。它仍然是关于这个课题的标准入门书。  --《精选》(Choice)  本书文笔优美、文字灵动……对于哲学、文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圣经》研究,它显然都隐含着重要的命题……我相信,这是沃尔特·翁教授迄今出版的最精彩的书。  --托马斯·法雷尔(Tllomas J.Farrell),《交流与碰撞》(Cross Currents)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研究口语文学很好的书。
  •   在近年书写文化批判与反思潮流中,口头传统愈来愈受重视,关于书写与口头文化的著作有很多,但这本著作依旧会带来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
  •   很集中地探讨了文字出现后对人类文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活思想嬗变,作者功夫下得很深,值得一读。若与《汉字五千年》对照阅读,再回读德里达的《论文字》,则可引起另一番思索。
  •   不错,收获不少!
  •   从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文化,属于所说的语言学之外的宏观语言学。看了觉得很有启发,对跨文化交际我们原来的理解还是有偏差的,研究文化和文化语义的人可以读读这本书。
  •   这是老师要求的读书会书目,买来看,还不错,有启发。不过感觉应用的空间貌似不大。可能我还没深刻理解透吧。
  •   还没有阅读,粗略看了下目录,很不错的感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