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旅程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雷·斯潘要贝格,黛安娜·莫泽  页数:528  译者:郭奕玲 陈蓉霞 沈慧君  
Tag标签:无  

前言

提出问题并且试图琢磨其中的机理,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科学史讲述的正是不同的个人、团队和集体是如何对某些最基本的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例如,人类从何时开始想知道地球是由什么组成,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寻找答案?他们设计了哪些方法来得到结论?这些方法好不好?从哪个环节开始,这种探究变成了科学?这又意味着什么?科学要比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陌生的试管和奇特的仪器丰富得多。它远不仅是在生物课上解剖青蛙或记住植物名字。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生动的、不断变化的对世界的看法。它是发现世界背后机制的一种方式——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用的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系列有助于发现自己错误的规则。因为,人们用其他方法来看、听或感觉时,很容易产生错觉。如果你认为这很难令人相信,请看右图中的两条水平线。一条线上的箭头相对;另一条箭头相背。你认为哪条线更长(不包括“箭头本身”)?测量的结果表明,这两条线的长度正好相等。由于通过观察直接下结论容易犯错,人们必须运用“科学方法”,才能回答“我怎样才有把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真的花时间测量了那两条线,而不是听我们说两条线是同样长度,这时你就是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你正在检验你自己的观察,你正在检验两条线“正好长度相等”这一判断,你正在运用最有力的科学工具之一来完成你的检验:即你正在通过测量来量化这两条线。2300多年前,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告诉世界,当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重的首先落地。这是一种来自常识的论证。毕竟,任何想要检验的人都可以做一“观察”,让一片树叶和一块石头一起落下,石头一定首先落地。你可以自己在家里拿一张纸和一块纸镇对这个判断进行检验。(不过这一检验有些错误,你知道错在哪里吗?)然而,很多希腊思想家并不打算做任何检验。既然答案已经知道,还有什么可争议呢?

内容概要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纺织的历史。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教师阅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好教材。

书籍目录

序第一编 科学诞生 引言 第一部分 科学的先驱:从古代到中世纪    第一章 古代的人们    第二章 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晚期 第二部分 物理科学中的科学革命    第三章 宇宙体系的颠覆  第四章 一门“广阔而又最优秀的科学”    第五章 波义耳、化学和波义耳定律  第六章 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革命” 第三部分 生命科学中的科学革命     第七章 从维萨留斯到法布里修斯    第八章  帕拉塞尔苏斯、药物学和医学    第九章  哈维: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第十章 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十一章 认识生命的广泛性 第四部分 科学、社会和科学革命  第十二章 17世纪:一个转变时期 结论第二编 理性兴起 引言 第一部分 18世纪的物理科学    第一章 探索新的太阳系    第二章 恒星、星系和星云    第三章 新地质学的诞生    第四章 近代化学的诞生    第五章 热和电的奥秘 第二部分  18世纪的生命科学    第六章 林奈:伟大的命名者    第七章  布丰和自然界的多样性    第八章 动物机器:生理学、繁殖和胚胎学    第九章  近代进化论的先行者:拉马克和居维叶 第三部分 18世纪的科学与社会      第十章 一个理性和革命的时人  第十一章 科学的斗士:普及性意识  第十二章 黑暗的逆流:骗子和庸医 结论第三编 综合时代 引言  第一部分 19世纪的物理科学  第一章 原子与元素  第二章 复杂而有序的化学世界  第三章 不灭的能量  第四章 磁、电和光  第五章 天空与地球 第二部分 19世纪的生命科学      第六章 达尔文和“贝格尔号”的馈赠    第七章  从宏观到微观:器官、细菌和细胞 第三部分 19世纪的科学与社会   第八章 伪科学猖獗   第九章 伟大的综合时代 结论第四编 现代科学 引言 第一部分 物理科学,从1896年到1945年  第一章 新原子  第二章 新宇宙(一):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第三章 新宇宙(二):量子奇迹  第四章 宇宙的新观测  第五章 原子的四分五裂:科学和原子弹 第二部分 生命科学,从1896年到1945年  第六章 微生物学和化学的成长  第七章 追踪遗传学和遗传现象之踪迹  第八章 寻找古人类 第三部分 科学与社会,从1896年到1945年    第九章  医学和机器贩子    第十章 妇女在科学中 结论

章节摘录

插图:古人曾经猜测,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希腊人认为是四种基本物质,他们称之为元素:空气、火、水和土。信仰阿育吠陀哲学的印度人从希腊引进了四元素理论,古中国的道家则提出了相生相克的五行理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但是,大多数古代哲学并没有包括原子思想。公元前5世纪有一位希腊思想家名叫留基伯,想知道如果把物质分成尽可能小的粒子会是怎样。例如,如果把一块石头一分为二,然后再一分为二,依次进行,很快(比你想象的要快)就分成了碎屑。你还能把碎屑一分为二吗?能,留基伯回答(尽管据我们所知,他并没有再分)。你究竟能分到什么程度?留基伯想,最终你也许会得到最小粒子,而这一假想的微小物体,小到无法看见,他称之为原子(atom),这是一个希腊字,表示"不能分的"。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在留基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原子论,坚持认为原子之间除了虚空没有任何东西,所有事物,包括人的意识,都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根据自然定律机械地运动。这些想法今天听起来似曾相识,但是,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得出这一结论,不是靠实验,而是像希腊人经常做的那样,靠的是推理。后来的阿拉伯科学家拉泽斯也持类似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并且主张是原子构成了四种元素。到了11世纪,印度的科学家发展了一种独特的原子理论,可以两个原子结合成一组,也可以三个结合成一组。17世纪,胡克认为,容器(如气球)的器壁受到的气体压力,也许是周围原子的随机碰撞引起的。他的同代人波义耳早就认识到,气体也许是理解原子的关键所在(他喜欢把原子叫做"微粒")。他用一支J形管做的著名实验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他认为对此的恰当解释可以是这样:气体中的原子平常被虚空远远分开,然而在压力作用下却彼此靠近了。然而,它并没有证明原子的存在,因为其他各种解释对此也能成立。后来18世纪的科学家发现,水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组成(因此水不是元素)。他们还发现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氧、氮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他们称之为不同类型的"空气"。当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元素,因此古代的元素观(包括元素的数目以及特性)似乎不再有效。但是所有物质都是由数目相对较少的元素组成这一基本观念仍然有效。然而,原子论起初不被大多数科学家看好。因为两位有影响的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不同意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思想。虽然存在少数持异议者,但他们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来证明原子的存在。

编辑推荐

  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获奖人。他们合作出版有五十多部科普书籍,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科学的旅程(插图版)》亮点:  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典雅时尚的版式插图,引领读者走进一片迷人的科学世界。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  ——科学史是一部由 “正 确”与“错 误” “成 功”和“失 败”共同编织的历史  1.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共同书写的历史  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然而本书向读者展现的科学的旅程,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也从来都不是一部永远“正确”的历史。科学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犯错误。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  科学家们设计出的一系列有助于发现自己错误的规则,使科学有一种可以证明自身为错的内在机制,正是科学自身的这种独特的纠错机制和自我批判能力,使得科学成为人类理解自然奥秘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并使得科学的发展不断突破旧思想的藩篱,超越权威,永远充满活力。  2.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成功”和“失败”共同书写的历史  与同类作品不同,本书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科学史中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有被名利腐蚀,也有不小心误入歧途的——科学的殿堂中不仅有所谓的圣者,还有凡人,甚至有小人和骗子。今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辉煌的成功者,但在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那些辉煌背后的失败者。  3. 科学是最具人性化的事物  科学只是事实和统计数据乏味而又琐碎的堆砌吗?科学是一切与人性有关的东西的对立面吗?  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生动的、不断变化的对世界的看法。科学对人类的自我认识,更理性地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怀。再没有比科学更充满生机、更充满惊奇、或者更人性化的事物了!  4. 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驱使他们渴望获得知识?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如何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他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哪个环节开始,这种探究变成了科学的探究? ……本书为你一一作了解答。  5.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科学的思维方法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倡导怀疑古训,怀疑权威,也倡导超越自我,它不让大自然来欺骗你,也不让他人来欺骗你,更不允许你自己欺骗自己。  纵观全书,我们看到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也看到这些理论如何被后人反复纠正、扩展或者简化,不断完善。这种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6. 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  科学的力量,以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在历史上从未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从飞越太空的壮举,到无线电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向疾病进行的科学挑战,到人类寿命延长和克隆技术;从无所不在的教育网络,到庞大的公共卫生计划……科学不再是少数精英在自己的书斋或者私人实验室中的自娱自乐。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本书对女性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也进行了专门论述。这在一般的科学史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7. “正史”与“野史”交相辉映  读过本书才知道,原来科学的旅程中不乏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就在牛顿时代,与牛顿同样着迷于自然界奥秘并且具有相当研究功力的大有人在。但他们却不幸误入歧途;而伪科学的猖獗,早在19世纪就泛滥成灾,法拉第不仅研究电磁感应,还戳穿了当时不少以科学名义而施行的骗术;当然,真正的科学家永远令人肃然起敬,你能想象17世纪的桑克托留斯整日坐在自己特制的椅子上,只是为了测定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之量?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正是本书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  8. 口语化的叙述风格亲切感人  作者口语化的讲述方式,平易近人,亲切易懂,就像是一位智者坐在冬夜的火炉旁与你促膝而谈,娓娓道来;又像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条分缕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把一部在许多人看来枯燥乏味的科学史讲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  9. 科学教育的首选教材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教师阅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好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的旅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4条)

 
 

  •   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典雅时尚的版式插图,引领读者走进一片迷人的科学世界。
  •   我们的教育中总是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是“科学”到底是什么?这本书讲的就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萌芽,到启蒙运动的雏形,占星学、炼金术、巫术…… 所谓的科学,是人类通过大胆假设和反复实验来探索世界真相的一种途径。首先要怀疑,然后假设,然后证实,然后再怀疑…… 科学的旅程就是如此啊!我觉得对于中国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成年人来说,读这本书都应该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当然对于我家4岁的小男孩来说,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总体来说稍微难懂了一点。不过我会尝试将其中的桥段拆解成有趣的小故事来讲给他听的。男孩子尤其需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   在接受的观念中,一切是线性的,虽然教育在强调辨证否定、螺旋上升。但教材的编列总会给人历史在一往无前的前进,任何腐朽的、落后的都已经被淘汰在历史的车辆下。这本书,是介绍科学的书,却展现了人类其实是在不断的对与错,必然与偶然的激荡下,发展至今的。
    前半部分相对易懂,后半部分涉及量子物理、基因等内容,有些吃力。
    不过还是值得去读。
  •   软精装,16开本,56万字,共分诞生、兴起、综合和现代科学四编,附有大量彩色和黑白插图和照片,文字平易,无晦涩颇易懂,原本以为枯燥的科学史,结果引人入胜,国内惟吴国盛的《科学的历程》能与之比肩。谢谢作者让读者做了一次‘伟大的科学的旅程’,是啊,对科学知识的用途做出明智的决策,取决于人类是否对其后果和伦理学有深刻的了解。但该书稍微翻看,封三就与书体几乎撕裂了,殊为遗憾。
  •   科学的历史是古老而神秘的,而这本书用一位世纪的代表性历史或科学家来看待科学的发展与变化,是一本“另类的科学教材”!
  •   那天在书店看到,随手翻开,立刻被吸引。回家上网就查到它下了订单。晚上,灯下,细细的品读历史、品读科学;读史,看到的是一个恢弘的历程,品读科学,才发现原来科学世界如此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非常好的书。
  •   虽然说是写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但是我觉得理科的教师也值得看看,很有吸引力,而不只是讲大道理。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国外的科普读物能够写得这样吸引人,不得不反省中华民族的写作能力。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改进的重大方面。几千年来我们写诗词歌赋,有实质内容的思想和科学著作却少得可怜。我们到底是何种理性和何种感性的民族?
  •   感觉很好,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抽半个小时读它,打开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甚至还想着抽空要去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几个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问呢。呵呵。孩子现在还小,准备她长大了,让她好好读读。还准备给小外甥也买一本。只是感觉字小了点,也许是压缩成本,让更多人买得起吧。呵呵!
  •   文字很口语化,让你领会科学的发展,让你了解一个个看似伟大的人的平凡的一面,给你揭开一个个今天我们几乎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的发现过程,很吸引人。
  •   学科学,最重要的是培养批判精神。本书是培养批判精神的上乘读物,不仅适于青少年阅读,对一切尚未具备批判精神的现代人而言,都值得一读。
  •   我们学习过科学,但知道最多的是一条条定理和公式,但这些科学的由来却少有人问津,也就是我们丢失了探索科学过程是的细节和思考,多么可惜啊。那就让我们再来展开这次科学的旅程吧,去知道这些科学的真相和来龙去脉。
  •   我并不是太了解科学的真正意义,以及相关的具体内容,但是通过越读此书,将极其复杂的科研描述的如此的简单易懂。原本是想给儿子看的,自己忍不住先看了,真的很有意思的书。如果你是科学家就买给你孩子看吧,如果你是普通人就买给自己看吧!:)
  •   推荐对科学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看,因为书的内容以“科学精神发展”为主,干而非以历史进程为主干,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会看得头晕。
  •   值得收藏,科学发展的历程,许多科学家对探索真理的坚持让人佩服。
  •   虽然很少历史的描述,但是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的科学思想,很喜欢的一本书。强烈推荐
  •   科学的旅程(插图版),详细,引人入胜
  •   非常好,系统梳理了科学以及伪科学的发展过程,与教科书相比,阅读之下,原来如此!!!!
  •   这样精彩的图书也只能是国外引进的,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发现、发展的一本好书!它的详实而科普的内容是国内急功近利的“学者”办不到的,我认为中学生已经可以读懂了,而且对于和科学沾边的学科,这本书都会对读者有启发,不论你是教授还是中学生。
  •   这本书讲述了关于科学由古代时期到今日的演变过程。且也有部分插图和小资料。不过这本书稍微有些枯燥,希望买的人是抱着渴求的姿态来买的,而不是买了又丢到一边置之不理的
  •   科学的旅程,名字起得很贴切,书里讲的内容页就是按照科学发展史一件件详细阐述清楚的。获得畅销书荣誉是名至实归,绝不是靠刷榜取得的,强力推荐爱好者购买。
  •   热爱科学和教育的人好好学习
  •   要想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脉络,一定要看这本书
  •   不枯燥,不教条,值得一读。对整个科学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感觉古人的迷信什么的都是浮云
  •   告诉儿子科学的历程,同时科学不等于正确。
  •   非常好的科学启蒙书。适合初中生读。
  •   在这里了解科学,在这里知道什么是严谨,在这里了解科学路上的逸闻趣事
  •   看了看,很不错,了解很多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很好。
  •   适合喜欢科学的中学生看
  •   很好,孩子很喜欢,增多了很多科学知识。值得推荐
  •   图文并茂,想尽细致,将科学的发展历程一一道来,生动有趣,很值得收藏!
  •   迫不及待地在读,太精彩了,将科学思想的发展非常精确且思辨地阐述出来。
  •   从小有点科学的探索精神,很好的开始
  •   这套书真的很不错,内容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很全面的科学知识,虽然描述的比较简单,但足够小学生长见识了,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孩子很喜欢看。
  •   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学常识的谈及!
  •   科学的探索,孩子很喜欢看,对科学课程的理解有帮助
  •   开启科学探索的兴趣
  •   送给亲戚小朋友用来科学启蒙用的,自己平时看看也很长见识。
  •   科学速成的经典之作。
  •   内容严肃,篇幅宏伟,是了解人类科学史的好材料.本来给孩子看,但发现篇幅太大了,需要耐心和时间,以及相当的知识背景,不如自己看完了说给他听.
  •   1. 这本书的是将5本英文原著合并翻译出版的,想到这个就觉得赚了。
    2. 这是一部科学史,其实每个成年人都该读一读,可以有很多反思;如果给小孩看,至少要初中以上。
    3. 目前看了三分之一,翻译质量还不错,并不难读。
    4. 装帧,印刷质量都不错。
  •   书籍涉及范围广,无论是时间还是地域,可以扩大知识面。有一种由古到今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感觉。我觉得很好
  •   翻译得很流畅,是科学史科普的很好读物。
  •   本以为是每个人的详细生平,但是只是一个大体的简介,不过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我在课本上不知道德事情,算对历史有了更客观更真实的了解,和一个更系统的承上启下的了解
  •   科学史老师推荐的一本科普书,内容很丰富。
  •   研读历史可以很好地明确社会,个人发展的方向!
  •   这本书是看了别人的推荐后买的,听说是本好书,买回来后看了一部分,对书的作者充满了感激,感觉像是外国人写的,看了前面果然是这样。
    内容真的很不错,反映的很详实,语句也很流畅,一点也不枯燥。
    就是价格有些贵,里面字太小了。
  •   人家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强,我认为错,中国孩子的数学考试更强才对。据说这套书在美国是作为辅导教材,看看人家编的教辅,再看看我们的教辅,仔细看看,你会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聪明却得不了一个诺贝尔奖,美国人笨为什么得了无数个诺贝尔奖。基础教育美国比中国强太多了,看看这套书你会感受到。
  •   文字很有趣,也不像其他的历史那么枯燥和无聊。
    因为是当考研书用的,所以这么有趣的就非常给力了~
    不过在家这边,送货比帝都要慢几天。
  •   好厚一本书。里面的东西适合给小孩讲讲;大人大多了解,但不熟悉,有时查查也不错。
  •   学科学史的应当好好看
  •   这本书很厚很大,这说明他的知识量同样大,当你认真的在看这本书,你会跟随它一起进入15世纪,16世纪,是一种神奇的体会,很好,不错,强力推荐,我头次看的时候,一口气看了3小时
  •   有一些插图,不过文字占了大部分,挺厚一本。不知道12岁的小孩会不会不喜欢那么多字的书,封皮不是想象中的硬皮,但是质量也很不错的。
    就是当当的包装更好一些就好了,书这么软容易被压变形。
  •   打算再买一本,因为看推介说是“适合中小学教师”云云,我想给孩子存着
  •   最佳青少年读物,送给外甥阅读。
  •   这是本美丽的书,装帧、结构、文字、插图,无一不美。在书店看到的时候就深深的被吸引,立刻在当当下单。
    很喜欢这样精美的纸书,看着是种享受啊。内容十分丰富。决定看完给儿子存着,要好好收藏的书呢。
  •   经典作品,相当的好,收藏了!!!相当的好哦!以后留着给孩子
  •   很适合青少年看的书
  •   说是适合小孩子地书,但您老也得说清是啥样地小孩子吧?好几百页,又厚又大,几乎全是文字,没有几幅插图,且是黑白插图,哪里能吸引小孩子?
    好处是:孩子爹看得听上瘾地。买了也不后悔,孩子长大些----初中时可以看了。
  •   今天收到书。虽然比平常慢了很多,但是还是挺开心的。刚看一两页,感觉不错,对于提高我们的科研精神很有帮助,至于具体的,我想等我读过部分内容后再留言。个人觉得书不是很精美,不过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又便宜,又有内涵。
  •   非常好的一本书,我和孩子一起看。文字通俗配以图片讲解,很好。
  •   比想象中大,很厚的一本书,捧着很有重量啊~
  •   内容不错,很适合孩子看,要是字再大些就更好了
  •   侄女学校推荐的书目,前天晚上下订昨天就送到了,送货速度快,包装看起来也精美,内容还没看,主要适合学生阅读
  •   很好的书,孩子很喜欢,适合四五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   做为科普读物,装帧、图画都很不错,我是发给学生当奖励的,自己好想把它劫下来
  •   内容就不评论了,这些东西都差不多。印刷质量真的很好,看着就有阅读欲望。
  •   是一本好书。适合孩子们看,小学生有机会更要看,可以提高孩子们了解世界的兴趣。
  •   内容精彩,布局很喜欢,尤其是插图
  •   很好的一本书,如果字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   一直等着此书降价,就是不降。
    书很好,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
  •   在时经一位老师推荐去书城买了本,觉得好东西应该分享的,这本送给小学快毕业的祈祈,希望他能有所收获。。。。
  •   买给我表弟的,高1读这本书很好。他们老师极力推荐这边书。
  •   讲科技史,内容丰富,较系统;且很多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太深,刚刚好!
  •   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课外科普书籍。
  •   相当不错的书籍,值得购买。
  •   很好的科普读物,儿子很喜欢。
  •   很好的课外科普读物,推荐。
  •   讲的很细,现在还没看完,有点吃力,太细致化了,可能还要多看几编,才能理解里面的真谛!
  •   书还不错,送货也很快,就是书大概在运送过程中被压的边角有点变形了,我是送人的……希望当当网在运送过程中多用点心
  •   非常好的一本书。比预想的要好很多。书的装订很好,没想到还是类似于精装的。印刷业很好。纸质也不错。内容大概翻了翻,还不错。
  •   很大很厚的一本书,内容不用多说,当然是好啦!真是爱不释手啊,孩子肯定喜欢!
  •   读了肯定有收获,让你懂得事情的原因。非常好。
  •   之前买过万物简史,这本书是简装的,同样令我喜欢。
  •   对科技史的介绍很全面,易懂,是学习科技史很好的入门教材。
  •   给儿子买的,内容很不错,适合中学生看
  •   非常适合小孩子看的书
  •   不错,适合大点的孩子看
  •   早就把这本书放在收藏里啦,终于等到了5折,真值!儿子还小囤着以后看,绝对增长见闻,连我都看得津津有味,还没入手的赶快行动吧!
  •   非常不错的科普
  •   看科普书好处多
  •   不错的科普著作
  •   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科普图书。
  •   书的内容很好,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很值得一看和收藏
  •   很不错,值得阅读的好书
  •   刚刚收到,大概翻阅了一下。感觉应该是本不错的书,符合我的阅读口味。有时间会慢慢细细地去阅读品味。
  •   非常好,洋洋大观,值得一读
  •   内容很好,很丰富的。就是字体有点小了
  •   绝对的正版,很好的一本书
  •   都买这本书
  •   很漂亮的一本书,很有意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