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荔明  页数:3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他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拂去历史的尘垢,详细追溯了梁启超子女们的非凡经历,史料真实,事例鲜活,生动勾勒出梁氏家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传统。

作者简介

梁启超外孙女,梁思庄之女,北京大学城环系教授。

书籍目录

严父慈母舐犊情深 1 公公梁启超——我心目中的“趣味主义者”  公公眼里的“学问”与“人生”  被误割了好肾  “自有勋劳垂学史” 2 “我唱君和,我揄君扬”——公公和婆李蕙仙  清朝礼部尚书的堂妹  “怡堂书室”中的新娘  任公的闺中良友 3 记忆中的温馨形象——我热爱的婆王桂荃  梁家“极重要的人物”  全家感情凝聚的核心 4 东瀛岁月  “割慈忍泪出国门”——逃亡中的梁启超  “羁泊非所叹”——“双涛园群童”素描 5 家书抵万金——梁启超精心雕塑群童  “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  “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6 故居风雨话当年  津门旧居掠影——老楼  “按图索骥”饮冰室——新楼 7 北戴河的笑声——全家欢聚,其乐融融  梁启超四游北戴河  梁启超妙笔下的避暑生活  思达印象中的海滨趣事 8 香山脚下亲人眠  青山翠柏中的梁墓  “母亲树”的故事满门学子成就非凡后记一后记二

章节摘录

  严父慈母舐犊情深  1 公公梁启超——我心目中的“趣味主义者”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我有一个很风趣、很有人情味的外祖父,他叫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我应叫他公公。虽然公公于1929年就已去世,我从未见过他,但是在我心目中他长得很帅,风度翩翩,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他。  上中学时,学了中国历史才进一步了解了梁启超是什么样的人物,知道他是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从小受父辈悉心教育,“八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有“神童”之称。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名列第八。之后,目睹清朝腐败,外国侵略,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他满腔义愤,一心救国。他认为,“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墨守祖宗成法”是荒谬的,只有改革才是“立国之元气,致强之本原”。l895年他和康有为一起,组织“公车上书”。

后记

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已是众所周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不但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成功地把自己9个子女教育成出色的人才,其中有3位中科院院士,他们分别是建筑、考古、火箭专家,有社会活动家,有投奔新四军的女战士,有爱国军官,也有默默奉献甘当绿叶的专门人才。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奋斗史,但每个人都是成功者。梁启超对每个子女都充满了父爱,透过他写给子女们大量感人的信,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极有责任感极出色的父亲。梁启超夫妇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他们彼此是知音,每个人都宽容大度,能够化解一切矛盾。但父亲的“光环”并没有保护他们,他们经历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但他们都能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笑对人生,这就是梁启超对儿女们的珍传。当我写他们的时候,仿佛时光在倒流,我又回到了儿时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我回忆起(外)婆王桂荃那忍辱负重的一生,二舅思成那苦涩的诙谐,三舅思永那强忍着病痛顽强地拼搏还把爱送给别人,妈妈思庄那外柔内刚,笑对不幸的人生等等情节时,我会因想念他们,一个人坐在屋里泪流不止。我恨自己那时的无知幼稚,为什么感觉不到这么珍贵的感情,我也后悔那时我那么不耐烦听妈妈讲家里的老故事,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般规律;成年或老了以后才明白什么是最可贵的。我出生时公公早已去世,因此和我的同龄人一样,梁启超对我来说是一个历史人物。我没有见过他,只能从长辈的回忆中得到他的印象,但亲人的回忆有其独特的一面,我特别尊敬他,更爱他那乐观风趣的性格,这就是一种血缘亲情吧?我和舅舅姨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算长,但在这个大家庭中相对别人还是比较多的,我和他们每个人都有些小故事,这得益于妈妈在他们兄弟姐妹中得天独厚的位置——她正好居中,从小就是上面的兄姐和下面的弟妹们感情的桥梁。当我爸爸去世后,他们都对我们母女倾注了极大的爱心。在我写这本书时,回忆起来感触越来越深。是他们的爱使我这自幼丧父不幸的孩子得到了幸福。我有幸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有这样慈爱的公公、婆和舅舅、姨们。更有幸有这样一个最亲爱的好妈妈。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位非凡的父亲,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子女。这本书是由《浩瀚书海中的女领航员——我的妈妈梁思庄》(《人物》1985年第2期)和《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民国春秋》1991年第1、2期)两篇文章扩展而成。1981年4月,我正在洛阳野外考察实习,妈妈在北大家中突然病倒,得的是脑主动脉栓塞,虽大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从此失语,智力丧失严重,只有幼儿的水平,偏瘫卧床不起。我离家出发去实习时,妈妈还高高兴兴地送我到门口,谁能想到我回来时她竞一个字都不会说了。每天,我一个人对着妈妈说呀说呀,不知她懂了没有,更不知她在想什么,也许她脑子里只是一片空白,我们就这样在无言的爱中相依为命地艰难度日。只有当我从床上抱起她坐轮椅时,她就用能动的左手搂住我的脖子,轻轻拍拍我的背,这就是她仅剩下的一点表达能力了,我知道她永远疼爱我!母爱是不要求任何报偿的,而我就是用生命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我不能没有妈妈,只要她能躺在床上,坐在轮椅上,哪怕她什么也不懂,也是我的幸福。我要在她活着的时候,把她坎坷的一生,把她生活中的幸与不幸,把她默默无闻地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所作的贡献写出来。虽然她已是一个瘫痪的老太太,但在她一生与命运的拼搏中,却是一个成功者,我应当把她介绍给人们。当我把妈妈的故事在电话中,告诉《人物》杂志编辑部时,立即感动了他们。老编审朱中文先生亲自到我家指导我,使我顺利完成了《浩瀚书海中的女领航员——我的妈妈梁思庄》一文。一些人看了文章后给我来信或打电话,向妈妈致敬和问候,并希望我能再展开写细一些,但1985年后由于妈妈的病日趋严重,我无暇也无勇气再写什么了。1986年妈妈去世了,我极度伤感地生活着,此时《民国春秋》编审王家鼎先生经人介绍向我约稿,希望我自己出题目,我久久无力答复,王先生不断来信,态度十分执著诚恳,我丈夫很感动,他提醒我要赶快回信,并替我想出一个题目:《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我很高兴,立即报给了王先生。当我进一步思索后,发现这是一个极难写的题目,把梁启超和他众多的儿女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出他们各自独特的内心气质和人格趋向谈何容易?我只好硬着头皮,多方查阅资料,访问我在世的舅舅和姨。终于在王家鼎先生的不断鼓励和鞭策下,写成了《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文,发表在《民国春秋》上,《新华文摘》(1991)很快转载,大陆和台湾一些报刊也转载引用。此后,很多人鼓励我写一本书,并有几个出版社想要出版。1992年我写了四万余字,由于种种原因停了笔。近几年来我对亲人们不断地回忆,更加深了我对他们的理解和敬爱。5年后的1997年我又提起了笔,我不可能全面写出他们每个人的情感历程、人生道路,但我尽量如实地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大起大落的命运,写出他们历经苦难而又始终如一的祖国之恋。梁启超和他9个子女的经历,大概可算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典型缩影,如果能将其准确地反映出来,也许会有一定的价值。我既非作家,又非文科出身,对历史文化及各方面的知识都很有限。但我倾注我的全部爱心和亲情,把我所爱的亲人们编织在一起,从我这个“小字辈”的视角写出这本书奉献给大家,愿亲人们觉得我写的像他们,愿人们通过他们的精神风貌及人格的魅力,了解一些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和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命运。我在世的舅舅、舅妈、姨、姨丈们,还有我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为此书提供了大量宝贵真实的材料及照片。我最好的两对朋友,北大地质系魏绮英、沈石岩夫妇及金凤英、田昭一夫妇在“文革”恐怖的日子里,千方百计保护我的妈妈。魏绮英夫妇还冒着极大的风险替我隐藏了妈妈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照片,使它们未遭浩劫,今天才得以与读者见面,这种患难友情,我将永世珍惜。中国人民大学李光谟(李济之子)教授,提供了他从台湾带回的名人集体珍贵照片——1931年北平历史语言研究所同仁欢迎蔡元培先生。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王■森教授提供了傅斯年给朱家骅的一封信,又特别寄来了梁思成、梁思永30年代在安阳考古现场的合影相片,都是极难得的珍贵历史资料。我在此对以上及所有帮助、鼓励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恳的感谢!作者1998年8月干北大蔚秀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后就有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能了解一下有关梁氏家族的情况,所以买了这本书,看后觉得收获颇多。本书作者虽不是搞文学创作出身,但是用最真挚的感情记录了梁启超夫妇和他们的九个子女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一代伟人满门俊秀,他们每人身上透露出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而对于每一位家长而言,它又是一本教育书籍,在培养孩子的人格方面会给予很多的指导,强烈建议大家读读此书。
  •   本书系梁启超的外孙女根据自身体会所著,史料真实,事例生动,描述了梁启超家族的各个人物以及子女们的成长过程。单就子女们的的成长经历来看,梁启超不不愧为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子女谆谆教导,教育有法,人人成材,诞生三院士。建议有子女的男士或女士认真去读一读,从中体会如何做好一个家长。
  •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非常好的一本书,通过这本书对梁启超及其家人有了较深的了解,不在限于历史书上,而是活生生的人物。梁启超不亏为一代教育家,对于子女的教育太成功啦。一家出了三个院士,太不容易啦。
  •   该书作者是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所以内容还是有可信度的,而且还会涉及到他们之间的一些小故事,挺有意思的,适合喜欢看琐事的朋友。
    不过作者的人称用的比较奇怪,一会用大名,一会用她对该人的称呼,看的有点乱。而且因为年龄差距的问题,对梁启超后面几个孩子的介绍不多。
  •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梁氏应该算得上一个巨人了,其对社会的影响、其学识之渊博、其子女教育之成功,皆有可观之处。读读这本书,会有颇多启发。
  •   了解一个家族以及这个家族的灵魂人物。梁启超让我受益匪浅!
  •   梁启超真是大师!
  •   看后颇为感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14年,在那样的环境下能淡定的生活。
    以快乐的宽容的育儿观养育了一群优秀的儿女。
    值得现代父母学习之!
  •   写的很琐碎,有大量的史料
  •   对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尤其是当爸爸的人要看
  •   非常喜欢这本书,从书中感受到一代大师和名人自身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子女的影响是永远的,所以梁家才会出如此多的英才。
  •   书是倾心已久的,从下订单就开始期盼。今天拿到书却是火冒三丈,包装袋破裂,两本书都受了伤。原来北京发货包装非常认真,可自从武汉发货,噩梦便开始了,包装一次比一次差,没有一本书是完好无损的,真怀疑武汉仓库是人在干活吗?
    开始惧怕在当当订书了......
  •   虽然是上个世纪的故事,父亲育儿的教育却富有现代意义
  •   书的内容很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推荐!
  •   很好的一本书 读了之后启发很大
  •   跟伟人们学做父母,确实受益匪浅。
  •   看了林徽因的书才买的这本
  •   这里买书很满意 以后还继续
  •   递送速度超快,晚10点下单,第2天下午3点就收到了
  •   学着做。
  •   很喜欢 启发很大
  •   很不错,欣赏书中的观点
  •   有很多图片,值得一看
  •   送货速度及时,商品包装完好,质量不错。
  •   很有意义的书,送货快。
  •   老师推荐的 妈妈很喜欢看~
  •   学习了很多。
  •   书很好,谢谢卖家
  •   任公思想洞彻的深度及其见闻的广阔令我钦佩不已 且此书保留大量珍贵照片及其作者的身份的视角更为此书添色甚多 而当当发来的脱胶且修补过的旧书令我略有遗憾 下次再购书会考虑淘宝及实体店
  •   看过之后再评吧!书的质量、编排都还蛮好。
  •   纸张和字体都好,零星插图,怀旧味道很浓!内容很精彩!
  •   不管把这本书是作为历史书;还是教子书;不管是想了解一段远去的社会,还是了解一个家庭的兴衰。这都是一本不让人失望之作
  •   梁门子弟,多有建树,和任公教育关系紧密。身为梁启超心爱之女的女儿,作者从梁家第三代的角度讲述了梁家三代人,无华丽辞藻,却也能感人。
  •   写的很好,描述了梁启超这位成功的父亲和子女的生活点滴,喜欢梁启超和关注子女教育,家庭氛围营造的朋友,可以买来一读。
  •   从没想过梁启超会这样与他的儿女们交谈,他亲切地叫他们宝贝,他通过书信的方式来引领他们的人生方向,同样也是用书信字里行间表达他深厚的父爱,柔软的情怀!

    回想着那个变法中领军人物,揣摩着历史中那个敢于拓新的热血英雄,我却不曾猜到他竟会这般温情地对待子女。

    同时他的儿女们也确实出色,每一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也是梁先生成功的另一方面。
  •   很喜欢里面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这个章节
  •   从这本书可以可能到一个称职的父亲对儿女的关爱,绝非一般人所为!
  •   这本书印刷清晰,里面附有照片,对家长跟孩子都有教育意义
  •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赏识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人的教育,是从生活中的小处就开始了的,父母恰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嘿嘿,民国那些事
  •   书中罗列的很多家庭琐事,也正是这些事情反应了这个大家庭的和睦与努力。不过由自家人写自家的事情,有时难免会有失客观。
  •   为大师的睿智折服,为大师的宽容感动,为大师的勇敢起敬……
  •   感觉写的不错,真情流露!
  •   作者有感而写,有感而发;而且还有一些珍贵的图片,很有意义角度同别人不同。
  •   这部书是梁启超之外孙女撰写的回忆文章.因大体的文风和文体都是流水账似的记录,谈不上好与不好,也无可比性,只当是对故人的缅怀,聊以自慰来读就好.
  •   可惜他的小儿子思礼夫妇被D洗脑,忽略了孩子,哎~~
  •   没有看到特别吸引人的资料
  •   可读,对于收藏价值不大。
  •   内容太繁琐了,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
  •   我想看的是传记,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全面客观的记录和剖析,故今后不再买亲人写的此类回忆录。
  •   帮同事买得,不错
  •   已经是老顾客了,还是拿到破了封面的书(最贵的那本),非常不高兴.
  •   建议中国家长都学学梁启超的家教。尤其是在送孩子去国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文化,有能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两相互长。更令人感佩的是孩子们在学成后都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忘我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正派,学术端正。现在一门心思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应该好好看看此书。其中令人钦佩的是梁启超被西医所误,危机性命时,不让朋友和学生状告协和医院。为的是怕更加增强人们对西医的不信任和疑虑,从而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多伟大的风范。不愧一代大家,中国何时才能再涌现出此等人物呢?悲观。
  •   买了这本书,本想从中找到教育小孩的方法,但让我失望了,文章的条理不是很清晰,语句缺乏魅力,内容乏善可陈。
  •   一本很好的书,可以从中再学习教育。
  •   书第一次有些浸泡,后来卓越网上申请换了一本,很厚,是梁启超得外孙女写的。语言平实感人,关键是从家人得角度详实得记录了梁先生及其后代得生活。按照网友推荐,是与《梁启超家书》合着看得,两本书互相补充。很不错!
  •   梁先生真是一位好父亲,看了觉的对学习 家庭教育都有启发
  •   图文并茂,了解史料,内容还没仔细看。感觉不错。
  •   妈妈要的书 印刷什么的还不错 送给妈妈 她很喜欢
  •   两天就收到书了,很好的一本书
  •   从此书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的重要性.
  •   书不错,就比之前版本贵了不少,还有就是让我等惨了
  •     梁家多才俊《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前几天想看这本书的时候,几个网站都脱销了,上孔夫子买了旧书,才六元钱,算运费一共十六,这几天上网一看,发现出第二版了,一种是八十八,一种是四十八,老天,涨价幅度也太大了,是不是加了很多插图啊?查了半天一张插图也没看到。看看目录完全一样,可是原来是32开,现在变成了16开,页数也增加了,可是真不知道新版本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原书中插图有不少,估计肯定是把原来书中很小的插图都放大了很多。
      
       不管两种版本的差别了,书本身还是不错的,作者是梁启超的次女梁思庄的女儿吴荔明,就是梁启超的外孙女写的。梁启超后人很多,第二代有九个子女长大成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其中出了三位院士,第三代人数就更多了,有几十个,虽然没有爷爷和父母们有那么大的成就,也都是社会中的佼佼者。可是却一直没有人动笔来写一本这个家族的回忆录,有点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一双儿女都没有写自己父母的传记,甚至回忆的文章都写得不多。梁从诫一生只有一本书问世,里面是他写过的各种文章的杂集,写得实在是太少,而梁再冰至今都没有出版一本书,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到是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写了一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传记,然后还一本接一本整理了好多梁思成的书出版。对于读者来说,算是做了很大的贡献。
      
       这本小书里面提供了很多关于梁家珍贵的资料,尤其是很多图片,可惜的就是图片实在太小,太模糊,根本看不清楚,纸张和印刷都很一般,毕竟第一版的时候还是1999年。
      
       书里面首先以梁启超的一生,串联起家中儿女们的故事,这是书的前半段,大约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是分别讲述梁启超的儿女们的故事,五个男孩,四个女孩,不过一共只写了八个孩子,还少一位,那就是梁思忠,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学的是炮兵,然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经历了北伐,在淞沪抗战中,因为喝了路边的脏水,得腹膜炎去世,年仅25岁。也许是因为他去世太早,加上参加国民革命军,这段历史还是比较敏感吧,所以就没写进来。
      
       大姐梁思顺年龄最大,比下一个孩子梁思成大八岁,比最小的思礼大三十多岁,所以在家中,更多的是扮演类似母亲的角色。梁思顺的爱人是梁启超的学生叫周希哲,后来成为民国驻菲律宾领事和加拿大领事,梁思顺在燕大教书,后来跟着丈夫去了国外。可惜周希哲去世太早,1938年日本入侵中国以后就中风而死,留下了梁思顺孤独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长大。
      
       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尽人皆知了,梁思成上面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梁思成出生以后身体不好,算命的说是那个哥哥的魂不散,于是大家就都管他叫二哥,其实在外面都把他当成长子。
      
       次子是梁思永比梁思成小三岁,后来成为考古学家。
      
       三子是梁思忠,牺牲早,未婚无子女。
      
       次女是梁思庄,她和思成、思顺是梁启超的李夫人生的。剩下的六个孩子是二夫人生的。梁思庄后来成为图书馆专家,吴荔明就是她的女儿。
      
       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是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
      
       四女儿梁思宁最另类,投身革命,去当新四军。
      
       五子梁思礼是老小,家里管他叫老八。最后学习自然科学,成为火箭专家,中科院院士。
      
       梁启超的子女个个不凡,也是时代出人才吧。到了第三代就只有梁从诫算是比较著名了。梁从诫的自然之友环保组织,是中国环保领域中最重要的民间组织之一。
      
       有了这样的儿女们,梁启超也算是应该满足了。
      
  •     作者是梁启超的外孙女,所以手上的资料应该都很真实。文笔朴实,不是卖弄文笔的读物。书里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我们外人对梁启超及他家庭的了解肯定不同了。对于梁思成和林徽因和徐志摩也有一点点涉及。看过这本书再读一些梁启超的文章应该又是另一番感觉。很为梁家人在文革中的遭遇惋惜。
  •     梁启超是个好父亲。
      
      跟儿女们有非常频繁的书信往来。关注每一个孩子。
      
      鼓励孩子们求知,上进。不限定他们的兴趣发展。在大学专业选择上,让孩子们选自己感兴趣的。
      
      在文化艺术上,也培养孩子们。
      
      人的性格真的很不一样。主要是天生,后天也有影响。
      
      作者的妈妈,就挺开朗。是能带给人快乐的。感觉我妈妈也是这种性格。
      
      林徽因,直率。有才华。我觉得她挺可爱的。
      
      梁启超对夫人感情也很深。
      
      他的婚姻,是因为他夫人的堂哥赏识他。慧眼识人。
      
      他自己也帮儿女物色。他的大女婿是他的学生,入赘。家贫,但是有学识。
      
      他的孩子们婚姻都蛮好。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到老。大舅妈在大舅死后守寡,梁思诚照顾生病的林徽因,三舅妈照顾病中的三舅,等等。作者的母亲年轻守寡,再也没有改嫁。都不容易。
      
      李蕙仙,梁启超的大夫人,出身大家,但也能过简朴生活。http://baike.baidu.com/view/851013.htm
      
      王桂荃,梁启超的二夫人,仆婢出身,也很贤德。操持家务,勤劳,对孩子,哪怕不是己出的,都真心关爱。曾因照顾生病中的作者的母亲,疏忽了自己同样在病中的女儿。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140.htm
      
      梁启超的孩子们,经历了战乱,文革,但都很努力向上。他们的后辈,也都有自己的专业。很难得。
      
      值得敬佩!
      
      他们有闯劲,努力,思维活跃,又踏实。真的让人佩服!
      
      他们做事情,并不是为了自己要如何出人头地,而是努力去做,自然就出人头地了。
      
      梁启超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9.htm
      
      “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
  •     后人总结梁启超家庭教育之道的精义,概括为“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梁启超的子女们全都是靠着这种自强的精神奋斗成才的。其实他们的父亲梁启超一生的成就更是体现了这十个字。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出身于广东新会的一户普通农家。他靠着天份、机遇和勤奋成为了一代伟人。他少年时即以神童和才子成名,深受时任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的李端棻的欣赏,李端棻当时出任广东乡试主考,激赏梁启超的聪明才智和思想见识,认为梁启超他日必成栋梁之材,便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李端棻是清末维新派,他倡议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在他著名的《请推广学校折》中,还建议在各省设中学,州县设小学;创办仪器院(科学馆)、图书馆、翻译局和报馆,选派留学生等。梁启超感李端棻的知遇之恩,与妻子李蕙仙一生感情甚笃。
      
      梁氏的“一门三院士”中,梁思成和梁思永(考古学家)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得到了他们父亲的巨大帮助,但是他们的成就一点也不是靠父亲获得的,而是完全是靠自己的学术训练和勤勉努力。
      
      梁门第三位院士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火箭专家)。他是梁启超晚年所得之子,最受钟爱,被任公爱称为“老白鼻”(英文baby的谐音)。但在梁思礼不到五岁的时候,任公年仅五十六岁就因病去世了。梁思礼几乎完全没有靠他父亲的庇护,而是在他姐姐和姐夫的资助下出国留学,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完成了学业。
      
      梁启超是有宽胸襟、大见识的人。他的一生非常的短暂,就任公的才学、影响、贡献和品格来说,这么短的一生实在太让后人扼腕叹息了。但就是这么短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的却是足以再影响几代人的精神瑰宝。就我个人的见解,任公足以堪百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第一人,也堪称百年来中国第一完人。
      
      有关梁启超的书是值得一读的,包括他的一些著作,和关于他的传记。在我们学到的历史上,梁启超三个字可能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这个人却是一个极富感情的至情至性的人。这就像孔子一样,在我们的常识里,孔子是一个死板板的腐朽的牌位,一个毫无生气的文化符号。但是,稍微读一点最能反映孔子其人的《论语》,就会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温和、亲切、宽容的人,他是活生生的人,在他的言行里可以感受到和我们一样的常人的情感和情绪,甚至可以看到他和我们一样的性格弱点。他是一个比我们学问大、比我们胸怀宽、比我们见识高的老师,但他是一个在性格上与我们相通的人,他是一个精神上不平凡的平凡人,我们和他相处,就可以感受到知识和见识的魅力,就可以使自己提高,接近他的境界,或者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他。
      
      我的才学不足以评价梁启超的政治影响和学术贡献,让我景仰的是梁氏的几个人生侧面:
      
      第一,梁启超一生洁身自爱,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里极少数没有政治污点的人。他后期不愿从政,甘愿退到学术界专心教书、做学问、做文化事业。从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可以体会到他晚年心境的从容平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以他当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正是一般强势人物叱咤风云的人生时期。他在个人品行上也非常干净,堪与曾国藩相比。
      
      当然,帮助他成为完人的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他少年时就成就了大名,因此他对于身后的名声极为看重,有非常强的“流芳后世”的意识,一言一行都不肯苟且。其次,他适时地“功成身退”,又去世太早,没有陷入其后的纷乱时局中,也使任公的一生令名不亏。在中国,确实有“寿者多辱”的现象,如身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代的周作人,如现在的季羡林先生。这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而有年龄方面的自然因素和时代环境的因素,但确实是有这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
      
      第二,他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正如他自评:“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他退出政坛以后,即将全副精力投入学术和教育中,他是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赫赫有名的“四大导师”之一(另三位是王国维、赵元任和陈寅恪),培养出很多著名的弟子,并有多种足以传世的学术著作。他在去世前几年还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馆长,做了很多事。单从学术而言,梁氏就是百年内无出其右的学术大宗师,是“开一代风气者”。他的学术著作至今仍是高校文史类专业的必读经典。他一生保持着一个读书人的习惯和气质,而毫无官僚和权贵政客的习气。以他的政治经历和地位,如果是别的人,在退出政治后基本上都是做个“富家翁”和“洋场寓公”,过着百无聊赖的奢侈生活,并且在精神上一般都很萎靡失意。而他的晚年仍然活得意气风发、光彩照人,非常了不起。从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发自天性的对学术的兴趣和从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三,他是一位足以堪称“父亲楷模”的近乎完美的好父亲。他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孩子们的感情“十二分的热烈”。在这一点上,他与后来的另一位对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胡适不同。胡适也是一个极富于感情的人,也是一个具有极强的读书人气质的人,也是一个洁身自爱的人,但胡适对自己孩子所起到的作用则远远不如任公,胡适的通达和睿智几乎完全没有用到教育子女上面。
      
      梁启超是一位开通随和的父亲,他对子女们的感情深厚真挚,与子女们相处时情趣盎然。在他写给孩子们的家书里,字里行间流溢着浓厚的慈爱和亲密。他与子女们谈学问、谈做人、谈修身、谈励志、谈前途,同时也坦率地向子女们陈述自己对事、对人、对己的种种想法和态度,也轻松地畅聊家常,谈家务。他在子女面前是一位温厚而乐观的长辈,是一位坦陈心迹的忘年朋友,是一位集天份、学养和阅历于一身的智慧导师,更是一位尽职尽责、春晖无限的好父亲。
      
      在做父亲这一点上,不妨提一提比梁任公更早的另一位好父亲曾国藩。虽然曾、梁所建立的功业看似不同,但他们的内在人格品质有极多相似之处。就做父亲这一点,曾、梁两人更为相近。从表面上看,曾国藩是更符合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好父亲。由于时代思想的差异,曾国藩教育子女以严、以规矩为主,但深入地读曾氏家书,就能体会到他其实是一位“外严内慈”的好父亲。就清末而言,曾国藩的为父之道是极为开明的,非常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儿子们不需要通过科举进身,而是可以通过父亲的“荫功”进入仕途,曾国藩就鼓励和引导曾纪泽摆脱八股时文的局限,不可死读诸经,要多读有益的书,读书多从修养和见识着眼。曾国藩发现曾家历代体质较弱,他时时不忘提醒儿子不可读书过苦,要注意调剂和保养身心。曾国藩还鼓励两个儿子学习在当时为读书人所不屑的“西学”(自然科学),曾纪泽因此通晓西学特别是数学,还懂得英语,小儿子曾纪鸿最后没有走仕途,而是成为了近代有名的数学家。他反复要求儿子们不做纨绔子弟,不靠父亲的权势,要自己长本事,踏实做人。曾国藩家书中的许多内容很自然与当今的时代不太相合,但他的教育原则直到今天都仍然是先进的,是行之有效的,是堂堂正正的。发自最深切的父爱的教育,都能够超越时代的种种局限,而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父亲是一生的导师,这在梁启超身上有最完美的体现。他把自己的人生智慧,把自己做学问和立事业的心得都一一向子女们传递。他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资源,为子女们求学和就业铺平道路(梁启超的家产主要来自他的著作版税和他担任各种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的酬劳)。这些使他的子女们的成长有了一般人难以相比的优越条件。同时,他之所以堪称好父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以身作则地教育子女成人,教育子女自我磨砺、自强自立。他注重培养“寒士家风”,他教育儿女们磨炼人格不应限于艰苦环境,也应在优越的条件下自励。任公一生勤勉自律,性格坦荡,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他对子女们谈的,就是他所秉持和奉行的,因此,他娓娓道来的人生至理,就不仅仅是成人和成才的正理和正途,而且也会时时给后人以精神上的、心灵上的感动和激励。
      
      父亲是一生的导师,在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的人生经历中也有最完美的体现。不到五岁就失去父亲的庇护的“老白鼻”,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有贡献的科学家。梁启超的子女们的人生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成就也不一样,但无不“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贯穿于这父子父女两代之间的精神力量真是太令人神往了。
      
      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的文字,明快爽朗,感情充沛。他的家书,看似信笔写就,实则灌注了他的天赋才情、他的深厚学识、他的丰富经历和他的父爱深情,再加上任公的意识深处“完人”的自律(下笔一丝不苟,他的每篇文字其实都是他自己准备传诸后世的),其实是一篇篇言辞优美、意蕴深长的好文章。任公是文字和言辞的神手,他的文章和演讲在清末民初影响了从知识界到社会平民的整个中国。
      
      有一位好父亲,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同时,人要努力地自我成长。而多读好书,就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助力之一。从好书中,我们可以接近那些因为时间而与我们相隔的伟大心灵,可以接触那些不平凡的智慧,可以看到人能够怎样地超越自己,在平凡中实现不平凡。这几年来,我心里越来越强烈地浮起一个愿望:希望我们家中的孩子们都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特别的意义的人,不仅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而且成为“积极价值的创造者”。
      
  •   有一位好父亲,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同时,人要努力地自我成长。而多读好书,就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助力之一。——家传,从每个家庭开始的功课。
  •   仔细的看了这篇书评,写的太好了,
  •   父亲是一生的导师~ +1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