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董志勇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新兴的金融学分支,行为金融学与长期占据金融学统治地位的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争论,双方此消彼涨,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促进金融学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行为金融学正是顺应的这种潮流,基于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这两大基石,构建出了一套与传统金融学相对的金融理论。由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假设更加“贴近”现实,所以我们期望其能够解释传统金融学所无力解释的“市场异象”。  本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它全面系统地介绍行为金融学理论成果,并将这些理论来解释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各种市场异象,以及投资者的投资活动和企业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策行为。 同时,本书也坦诚客观地指出了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不足和相互矛盾之处,旨在还原行为金融学的本真,并启发和鼓励有兴趣的读者们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董志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PhD),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Mphil)中国人民大学应用数学学士(BSc.)。
  出版著作:Competi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Capita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发展与争鸣 第一节 从无套利机会到有效市场假说 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 第三节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第四节 学科发展渊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行为决策偏差: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认知偏差  第二节 框架依赖  第四节 可感知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金融异象 第一节 总量股票市场异象 第二节 股票横向回报之谜 第三节 其他金融异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证券投资本地化偏差  第一节 本土偏差  第二节 信念差异  第三节 模糊厌恶  第四节 决策偏好扩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投资者情绪 第一节 情感对投资者的基本影响 第二节 激励对投资者的影响 第三节 羊群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理性泡沫与噪声交易  第一节 理性泡沫理论  第二节 非理性泡沫理论  第三节 噪声交易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行为金融投资策略 第一节 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 第二节 反转效应和动量效应 第三节  平均投资策略和时间分散投资策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八章 投资者行为决策模型 第一节 BSV模型 第二节 DHS模型 第三节 HS模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第一节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出发点 第二节 行为资产定价的一般均衡框架 ……第十章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第十一章  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综述第十二章  中国金融市场实证分析综述第十三章 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之路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发展与争鸣第一节 从无套利机会到有效市场假说资产在未来的现金流分布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这样庞大的信息量对投资者而言十分不利。为了简便地评估资产质量的好坏,必须用尽可能少的信息来描述资产的质量。如果能够根据复杂而不确定的现金流,计算出一个简单的“指标”,则投资者只需要处理很少的信息,决策大为简化。最重要的“指标”便是价格。资产定价的目标,就是要得到资产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的确定的价格。“正确”的资产价格应该满足很多性质(“正确”一词的含义稍后阐明)。其中之一是“一价定律”:两种未来现金流分布相同的资产,当前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可以卖空高价的资产,买进同样数量的低价资产,可以在当前锁定正的现金流,而未来的现金流为0,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但是,一价定律并不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假设有两种资产A和B,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情况,A的现金流总是比B大,那么有理由认为,A当前的价格应该比B高。否则,如果A和B当前的价格是相同的,投资者可以在当前卖空B资产,买进A资产,在当前的收益为0,未来的收益为正,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很显然,“正确”的资产价格不可能出现这种套利机会——也就是说,未来价值高的资产,当前的价格也必须高。

后记

自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行为经济学》(包括后来的《行为经济学原理》)和《实验经济学》以后,出版这一本《行为金融学》就成了我一直的心愿。因为从理论体系上说,这三本书相辅相成,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作为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行为金融学已经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中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经济学教育中仍然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对行为金融学比较完整的介绍性书籍更是很少,因此出版一本系统介绍行为金融学已有理论的经济学书籍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本着这个目的,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们涉猎国内外大量文献,做了一些必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曾经利用很多时间,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一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的学生们,以及北京大学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讨论这个领域的最前沿问题。学生们的参与精神和理解领会能力,让我叹为观止。部分学生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和讨论工作,他们是:王云和白芳(中国实证综述)、张璇和李瑜敏(行为公司金融)、西鹏(投资者行为)、邓拓和李鑫(有限套利)、程思薇(绪论)、何国俊和徐冲(金融异象)、李少知(认知偏误和本土偏差)、祝成才(行为资产定价)、肖弋舟和陈茜(投资策略)等,其中的“证券投资本土化偏差”部分,是我指导的李少知同学的本科论文,后来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并加到此书中。这些优秀的学生,为这本书的诞生做出了他们的贡献。其中一些论文,通过我对他们的指导,已经得以发表,作为他们的导师,我感到欣慰不已。全书曾经由我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李鑫同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一数学实验班的孟小凡同学进行了文字和公式校对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为金融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董老师利用其对金融学和应用数学的理解,从传统金融学看开去,简明又严密的讲解了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思路清晰,书中的注释就能看出作者的用心。推荐给开此课程的大学生以及对金融学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同学。
  •   很好的金融学读物,还没有仔细看。刚开始,感觉很好。
  •   工科男,买本这样的书,纯属偶然。听说今年的工科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买本金融学看看,准备日后转行,呵呵呵呵呵。
  •   书不错,挺快,也很划算。。。
  •   写毕业论文要用到的书,全理论性的
  •   这个商品不错,看了受益匪浅
  •   和课程符合度还挺接近,尤其是还有一些参考问题
  •   有新意!
  •   大概的翻了翻,数学公式太多了,我是学文的不晓得能不能看懂
  •   很喜欢的一位老师,这本书讲的很全很细。
  •   我买这书主要是因为我的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没这书可不行啊,嘻嘻嘻,,,总体来说呢,如果是业余的,也就是不是金融跟经济有关专业的人士还是不要看了,这还是适合真正用得着它的人员看
  •   书是正版的,但内容有点像学校的教科书
  •   看不懂,太专业,数学公式太多,不适合一般普通读者,建议一般读者不要买 严重上当受骗感觉!
  •   行为理论在经济学的运用不算太新,但也属于前沿。本书整体结构框架设置合理,非常适合行为金融学的系统性学习。但是,读者必须具备一定,或者说足够的金融学知识,才能比较舒服的看完这本教材。另外,本书很多均衡过程、方程的名字都是以英文方式给出,即使具备金融学知识,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需要依靠外部工具才能进行完整的阅读。最后一个方面也是不利于初学者,本书对于模型的推导和建立,有些地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可能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
  •   价格也优惠,值得购买。
  •      人都有财富偏好,投资者不仅从享受财富所带来的消费品中获得了效用,还从占有财富本身获得了满足感,财富的边际效用为正。
      
       经济学研究的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经济学对人类生活有惊人的解释力,经济学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
       研究经济学就是研究财富,它是你的专业、是你的兴趣、是你吃饭要用的家伙。
      
       行为金融学作为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心理学的一个下属交叉学科。它洞察人的种种行为模式,是在用数学模型,变量推导和解释印证,来阐释金融现实中的市场异象,分析投资者的投资活动和企业的金融决策行为,最终反映出金融市场的运行特点和状态。它最大的理论价值在于,为判断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或选择标准。
      
       “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是行为金融学的两大基石,说明了现实的金融行为。
       有限理性可以解释为:
       首先,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其次,股市和投资者的行为受政策影响显著;再次,羊群效应和行为在资本市场不同的走势下具有差异性。
       有限套利可以解释为:
       投资者理性的有限性导致他们对不确定市场的认知和行为,系统地偏离最优化原则。所以在最终的金融行为中都是有限套利行为。
      
       这里给出一些书中专业介绍的有意思的专题、概念和结论:
       赌徒谬误: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响而对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事件给予错误的判断。
       认知失调:人们可能不愿意接受新信息,或者干脆提出歪曲的理念以继续维持自己的信念和假设。
       损失厌恶: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人们失去一件东西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同一件东西的快乐。
       股票市场上,人们过早地卖出盈利股,而过长时间地持有损失股,即“售盈持亏”。人们常常倾向于立即实现收益,而不愿意立即实现损失。人们在获益时是风险厌恶者,而在受损时是风险爱好者。
       波动率之谜:股票价格长期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现象,无法用红利变化、实际利率变化、买卖供求关系等理性因素来完全加以解释。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对投资者损失厌恶程度带来的不同影响最终导致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
       动量(惯性)效应:过去较短时期表现出色的股票(赢者)和表现糟糕的股票(输者)在未来的中短期的表现与前期保持一致。据此,买入赢者,卖空输者,即动量投资策略。
       长期反转:较长时期内股票价格的收益有反转现象和趋势。
      噪声交易:噪声是影响资产价格非理性变动的与基础价值无关的错误信息,在交易中把噪声视为信息的投资者为噪声交易者,它将持续存在。
       金融市场参与者有本能直觉型、全身心投入情感型、固执己见理智型。表现出对财富的渴求、浮躁(乐观)、贪婪(极度乐观)、焦虑、恐慌(悲观)、恐惧(极度悲观)。所以,投资者会在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因素下,表现出反应过度(过度自信)和反应不足(后见之明)的决策行为。
      
       靠发现本质,而驾驭规律,这就是学习的目的。清楚了这一点,有些规律,左手是要你顺人性的,而右手又是要你反人性的。想好了,你最终怎么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