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间借贷之研究

出版时间:2009-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彤华  页数:410  
Tag标签:无  

前言

借贷现象普遍存在于传统社会,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重大课题,人们一谈到借贷,往往便与高利贷及恶狠狠的讨债行为联想在一起,总给人鲜明的负面印象。但是,借贷就一定高利剥削吗?它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甚或消极的作用吗?欠债者除了听凭债主威逼、掣夺之外,就无任何保护自我的方式?对于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学界既少专著讨论,观照的面向也嫌狭窄,因此很有必要做全面性的检视,以厘清这个在社会、经济、政治、司法上具有多重性质的历史现象。本书主要研究唐代民间的借贷行为,但所谓的“唐代”,此处采取较广义的解释,凡地域上曾隶属于唐政权,即使一度被他族侵占,或该地统治者与中原王朝只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甚至是被唐政权所接收,只要有适当、珍贵的资料可以阐述唐代民间的借贷行为,便都可纳入本书广义的“唐代”范围内。因为民间借贷行为通常依惯例为之,有延续性,受政权变动的影响不会太大,所以仍可反映唐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并与内地的借贷行为相互对照。

内容概要

唐代的民间社会有相当可观的借贷需求。本书除了分析传统文献的法制概念与政策取向,还结合出土文书的个别契据与实际案例,以了解唐代的资金供需变化情形,政府与民间的融资管道,并进而从债务的处理中,观察公权力的执行能力与落实程度。本书是一部视角广阔,论据扎实,足以反映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面,以及唐政府统治能力的专著。

作者简介

罗彤华,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专研社会经济史,兼及敦煌吐鲁番学与法制史,研究课题包括民间借贷、官方放贷、国家财政等。近来以家庭问题为主,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著有《贞观之治与儒家思想》、《汉代的流民问题》、《唐代官方放贷之研究》等专书。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序论第二章 借贷之类型  第一节 信用借贷  第二节 质押借贷  第三节 特殊形态之借贷第三章 放贷来源与借用对象  第一节 寺观与僧道之放贷  第二节 民间个人与机构之放贷第四章 借贷原因之分析 第一节 生活消费与赋税 第二节 投资周转支出 第三节 求职赴任与其他第五章 借贷之期限、数量与利息  第一节 借贷之期艰  第二节 借贷之数量   第三节 借贷之利息第六章 债务不履行之处分  第一节 违限生利 第二节 家产或质物之抵偿 第三节 债务担保 第四节 告官处分及其他第七章 借贷之意义与影响 第一节 提供融资管道 第二节 剥削榨取与败坏吏治第八章 结论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序论借贷问题是国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一个历史问题,它在人们明知其弊,而又不能否定其价值的矛盾状况下存在。人情之常,大抵皆不欲看人脸色行事,更不欲受人高利剥削,然迫于形势,逼于无奈,不如此,便不足以解燃眉之急时,纵使知其为坑人的陷阱,深邃的无底洞,也不得不纵身跃入,为眼前困境而一搏。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借贷行为常非穷乏之因,而是其果,当愈来愈多的农民有此需要,或借贷之量与次数目益增大增多时,不仅意味着农村金融体系急待发挥功能,更透露出不寻常的社会警讯。这些经济弱势者,如果不能顺利取得所需,得到合理的待遇,难免会使贫富差距现象持续恶化,整体生产力继之萎缩,进而引发财政危机,甚至为政治投下不安的变数。故借贷问题不是单纯的资金供需关系,它还是民生疾苦的风向球,是社会秩序的指标。借贷不是贫民的专利,生活消费也不是借贷的唯一目的。城市里的富商巨贾、王侯百官,照样可能有借贷的需求,甚至同样饱受高利贷之苦。只是当借贷非关经济用途,尤其是沾染上政治色彩,或沦为贿赂的工具时,其影响所及,非仅吏治而已,恐怕也在磨蚀着人们对政府的信心,而危及统治权威的稳定。

后记

2008年6月到北京开会,会中有学者与学生提及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拙著很不容易看到,因而引以为憾。会后本人在北京大学校园闲逛,突然想起前事,便试探性地询问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简体字版的可行性。回台后经两个出版社的多次磋商,以及黄正建先生、荣新江先生的大力推荐,终于促成简体字版的问世。简体字版的出刊,原则上内容并未再做修改,只订正了少许错字。在排版上,改采随页附注的方式,以便读者查阅。繁简体的转换与日文的排版,给出版社增加许多困扰。非常感谢出版社承担了繁重的校对工作,并以相当高的效率,让本书尽快出刊。相信简体字版的发行,对两岸学术交流会有帮助。

编辑推荐

《唐代民间借贷之研究》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代民间借贷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材料扎实
  •   写论文的重要参考范本
  •   很好的书,正版质量不错
  •   感觉和看序言的内容不是很一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