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真实的鲁迅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孙玉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孙玉石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鲁迅正是由于在他们身上看出了这样一种衍流不息的反抗现实、拯救祖国的可贵传统,才给他们以最热烈的歌颂,赞美他们那种“举全力以抗社会,宣众生平等之音”,敢于“不惧权威,不跽金帛,洒其热血,注诸韵言”,“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的反抗精神。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鲁迅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些诗人的目的,正是想用这些诗人的榜样,在沉寂的中国唤起精神界的战士,唤起中国的反抗诗人,“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因此他才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沉痛地呼唤:“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热烈地期望有“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这些思想虽然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出发的,带有前期那种“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其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战斗精神,却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一切革命者之上。

作者简介

孙玉石,1935年11月生,辽宁海城人,满族。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王瑶先生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64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新文化及中国现代诗歌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中国现代诗歌及其他》、《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现代的与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散文集《生命之路》等。

书籍目录

鲁迅对中国新诗运动的贡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问题的考察鲁迅与《新青年》鲁迅诗人气质的形成与中外文化留曰时期鲁迅的文化选择意识“民族魂”的精神光辉永照——鲁迅与北京大学反思历史与历史处境反思自己,走近真实的鲁迅尊重鲁迅作为文学家的思想家的独特性北大新演剧与五四文化批评品格——以鲁迅与魏建功关于爱罗先珂的笔墨之交为中心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介绍鲁迅五四时期的四篇佚文——关于《美术杂志第一期》和《随感录》三则关于鲁迅佚文——《美术杂志第一期》的一些史料战斗的匕首不灭的光辉——谈鲁迅的佚文《随感录》三则介绍新发现的鲁迅十一篇佚文锋锐的《寸铁》光辉永在——读新发现的鲁迅四篇佚文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陈独秀反传统与先驱者的文化选择意识反传统与文化心理惰性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孔思潮之平议——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为了净化大地它献出了自己”——李何林鲁迅研究的学术精神与人格思考历史:日本一代有良知学者的灵魂——序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现实情怀、历史视点与学术意识——读丸山畀先生的《鲁迅?革命?历史》新时期鲁迅作品研究断想——张杰、杨燕丽编《鲁迅其书》序一部“颇尽了相当的心力”的鲁迅传记——读林辰先生的《鲁迅传》后记

章节摘录

鲁迅的文学活动是从介绍外国进步诗人开始的。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是他最早的一篇关于文学方面的论文。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向当时的国人和青年介绍了欧洲近代几位富于反抗压迫和爱国精神的“摩罗派”诗人。其中有德国的爱伦德、台陀开纳,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波兰的密茨凯维支、斯洛伐克奇、克拉旬斯奇,匈牙利的裴多菲。鲁迅用热情洋溢的笔调,描述了这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们的“言行思维,流别影响”,介绍了他们的光辉作品。鲁迅当时所以特别喜欢并介绍这些诗人,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在叙述了这些诗人之后,鲁迅综述地说他们:“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不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求之华土,孰比之哉?”鲁迅正是由于在他们身上看出了这样一种衍流不息的反抗现实、拯救祖国的可贵传统,才给他们以最热烈的歌颂,赞美他们那种“举全力以抗社会,宣众生平等之音”,敢于“不惧权威,不跽金帛,洒其热血,注诸韵言”,“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的反抗精神。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鲁迅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些诗人的目的,正是想用这些诗人的榜样,在沉寂的中国唤起精神界的战士,唤起中国的反抗诗人,“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因此他才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沉痛地呼唤:“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热烈地期望有“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这些思想虽然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出发的,带有前期那种“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其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战斗精神,却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一切革命者之上。《摩罗诗力说》也远远超出一般翻译介绍文章的性质,包含了鲁迅早期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文章里已经提出了革命的诗歌见解。他第一次大胆地攻击几千年来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据为工具、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诗教”传统。他说:“如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

后记

盛夏近三十四五度的酷热,万籁寂静的深夜里,经多日“奋斗”,终于将这本书稿最后一页清样校完了。此时,我的眼角已被额头与脸上流下的汗渍浸蜇得涩疼难忍。我紧闭双目,匆匆冲凉,稍得缓解后,始准备入睡。释下多日疲于奔命的重负,于暂得的轻松中,我习惯地拿起一本床头的杂书:《陶渊明集》。随手翻开来,偶然读到的是其中的《咏二疏》一首。这是咏赞西汉宣帝太子太傅疏广及其兄之子太子少傅疏受两人位高勇退归老故乡史事的。我为陶渊明“托古以自见”,借颂扬汉廷二疏事迹所传达的那种不恋富贵不顾余荣知足不辱功成身去的旷达心境所感动了。“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阊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我们这些位卑言轻的读书人,于如今诸多诱惑纷沓包围的环境里,要达到此番精神境界,不为物牵,不为名惑,不为俗缠,做到“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真是谈何容易!自己已年逾古稀,还念念不忘将这些大多早已属于过去的陈旧文字搜集起来,付梓于世,把全书清样校阅一遍后欣慰之余的羞愧自惭心境,恐怕只能自己暗自咀嚼了。

编辑推荐

《走近真实的鲁迅:鲁迅思想与五四文化论集》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近真实的鲁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