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学丛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玉石  页数:5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现代诗学丛论》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这一时期现代派诗潮的发生和蜕变、外国诗潮及传统诗歌的艺术联系,对林庚、废名、何其芳等作了深入讨论。第二部分以历史纵横的叙述方式,回顾30年新诗发展的进程并进行反思。第三部分对多位诗人的写作进行探索论析,揭示其艺术个性和诗学思想。

作者简介

  孙玉石,1935年11月生,辽宁海城人,满族。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著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重释》、《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走近真实的鲁迅——鲁迅思想与五四文化论集》、散文集《生命之路》等。主编《中国现代诗导读》、《穆旦诗导读》等。

书籍目录

回眸“黄金时代”《现代》诗歌的历史定位与艺术探索现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对中国传统诗现代性的呼唤——废名关于新诗本质及其与传统关系的思考新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兼释20世纪30年代的“晚唐诗热”论何其芳30年代的诗论30年代林庚诗歌的精神世界《北平晨报·学园》附刊《诗与批评》读札现代主义诗潮在抗战中的历史命运透视历史纵横20世纪中国新诗:1917—1949194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述略十五年来新诗研究的回顾与瞻望探寻诗人世界沦刘半农现实主义诗艺的丰富性郭沫若浪漫主义新诗本体观探论论郭沫若的城市意识与城市诗中国现代诗国里的哲人——论20年代冯至诗作哲理性的构成论李金发诗歌的意象构建穆木天:新诗先锋性的探索者论冯雪峰《真实之歌》的精神与审美之魅力现代诗的意象创造之美——重读辛笛的诗集《手掌集》郑敏:攀登不息的诗人时代与生命苦难的睿智升华——牛汉诗及其魅力的一些思考起点的意义——关于20世纪40年代李瑛诗学追求的一些资料和思考穆旦:突进新诗现代性的“探险者”后记

章节摘录

  现代性的感觉和传达方式存在的根据,也企图为新诗寻找一条更富于诗的特质的道路。  从《诗经》、楚骚而发展至于“温李”的所谓“兴”,实质上就是个人内心的诗的感觉与客观物的契合,是诗人为隐藏情感所采用的一种独特的感觉方式和传达方法。在这里,废名和胡适对传统选择的分歧,说到底是涉及诗的传达的“隐”与“显”的问题。对于这个当时纷争甚多的问题,差不多在与废名探讨晚唐诗的同时,朱光潜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说:“‘显’与‘隐’的功用不同。我们不能要一切诗都‘显’,说赅括一点,写景的诗要显,言情的诗却要‘隐’。梅圣俞说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看到写景宜显写情宜隐的道理。写景不宜隐,隐易流于晦;写情不宜显,显易流于浅。”所谓“隐”,用“兴”的方法来表现,实际上就是诗人的感情与外物的融合无间,以物象藏情,以物象托情,这也就是废名在《谈新诗》中所讲的诗人“刹那间的感觉”通过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来,“把一刹那一刹那的影子留下来,然后给人一个活动的呈现”。就自然客观物来说,这是写实;就传达的感情来说,这是寄托,这是象征,而象征又是离不开朦胧和神秘的。废名谈卞之琳的诗时说:“惟其实乃有神秘者,因为你看见的东西我不一定看见,我看见的东西你不一定看见,写出来每每不在意中,故神秘得很。”隐藏和神秘,结果给新诗带来的是一种超越内在的浅显和外在的赋形所具有的独特的深蕴的美。  废名把晚唐“温李”等诗人的“诗的感觉”的特殊性绝对化了。他没有准确地说清楚,这种“诗的感觉”,因为“时代的关系”,与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的感觉”有什么样的差异,就断言“苏黄辛陆”等为代表的一派,有诗的才华,但“缺少诗的感觉”、“习惯于一种写韵文的风气”,因而他们的诗,乃至整个旧诗的内容,都是散文的。这种观念,实际上仍是以一个时代诗人的感觉作标准,来衡量所有时代的诗人的感觉,把具有一种独特诗质的晚唐诗词的感觉与传达方式,视为整个的传统诗应该具有的唯一的“本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诗学丛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