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与记忆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晓刚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前言

二十多年前,我翻译了一本《塞尚、梵·高、高更书信选》。这三位画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偶像。就像张晓刚于1981年12月16日给他的朋友毛旭辉的信中说到的那样:“梵·高、高更、塞尚是我崇拜备至的夸父。”《书信选》出版的时间是1986年1月,那时,张晓刚才刚刚从昆明歌舞团被借到他梦寐以求的母校四川美术学院上课。半年前,他与他的朋友毛旭辉、潘德海等在上海和南京举办了自己的“新具像画展”,但是除了少数几个年轻人,没有更多的人熟悉张晓刚这个名字。大概在80年代末的时候,我相信这个经常从成都走马街邮局后面的家过来一块儿喝酒的画家总有一天会成功,但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参与编辑他的书信集。从2000年开始,用网络传递信息迅速普及开来,城市里的人们很快抛弃了古老的邮递书信的方式。这样,当我们重新翻阅艺术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书信,很自然地会有一种感伤和亲切的陌生感。

内容概要

  《失忆与记忆:张晓刚书信集(1981-1996)》选录了张晓刚与当代艺术界代表人士自1981年到1996年的往来书信。全书提供了一名中国当代标志性艺术家在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个人成长的鲜明个案,以及西南艺术家群体在迷茫困惑之时的共勉互助,他们特有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追求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环境的渐变过程。全书除了大量首次出版的文字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书信手稿、作品以及部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等图片资料,对于研究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家和中国当代艺术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中国昆明。1978—1982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世纪80年代,张晓刚以毕业作品《草原组画》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至90年代初期,先后经历了“乡土”时期、“幽灵”时期、“梦幻“时期、“手记”时期。1994年,开始创作《大家庭》系列作品,并以此参加了当年在巴西举办的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此次展览后,张晓刚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国际性关注,他本人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领域中的代表人物。此后,张晓刚又陆续创作了《失忆与记忆》系列、《里与外》系列、《描述》系列,《绿墙》系列等作品。张晓刚曾多次在北京,法国、美国、香港、日本、首尔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并参加了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第3届光州双年展、第5届上海双年展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2009年9月,他在佩斯北京画廊举办的个展中展出了全新的作品《史记》系列,通过装置、雕塑和综合材料等形式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书籍目录

序言1981年11月1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茅致张晓刚的信(10月26日)11月15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11月2日)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1]月15日)11月29日,张晓刚致卫星的信12月16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11月17日)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12月25日)1982年2月11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茅致张晓刚的信(2月18日)3月3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茅致张晓刚的信(5月11日)5月29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7月14日)7月25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10月29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10月51日)12月24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1983年7月1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11月14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11月30日)1984年5月24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8月25日,张晓刚致Y兄的信1985年5月9日,张晓刚致Z·H兄的信夏,张晓刚致团领导的信1986年1月1日,张晓刚致叶永青的信3月11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3月27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4月26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4月30日)6月26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附:周春芽致张晓刚的信(7月1日)10月4日,张晓刚致叶永青夫妇、胡浪人的信11月11日,张晓刚致叶永青的信12月1日,张晓刚致叶永青夫妇的信12月6日,张晓刚致叶永青夫妇的信12月17日,张晓刚致叶永青夫妇的信12月23日,张晓刚致叶永青夫妇的信1987年4月14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5月27日)5月31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6月20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11月10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10月16日)1988年3月25日,张晓刚致叶永青的信附:叶永青致张晓刚的信(5月28日)3月28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5月23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7月2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1989年3月17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5月25日)9月28日,张晓刚致周春芽的信10月6日,张晓刚致杨千的信附:杨千致张晓刚的信(11月25日)岁末,张晓刚致杨千的贺卡12月18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1990年1月9日,张晓刚致易丹的信4月15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10月3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10月16日)10月18日,张晓刚致吕澎的信附:吕澎致张晓刚的信(11月20日)11月7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12月4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11月24日)1991年1月,张晓刚致杨千的信1月1日,张晓刚致叶永青的信3月12日,张晓刚致栗宪庭的信5月12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附:毛旭辉夫妇致张晓刚的信(5月20日)6月25日,张晓刚致友人的信1992年1月9日,张晓刚致毛旭辉夫妇的信附:毛旭辉夫妇致张晓刚的贺卡(1月)附:毛旭辉致张晓刚的信(1月7日)3月18日,张晓刚致院领导的信5月24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7月8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8月5日,张晓刚致杨千的信附:杨千致张晓刚的信(8月20日)8月9日,张晓刚致栗宪庭夫妇的信8月24日,张晓刚致王林、叶永青的信9月10日,张晓刚致H·Y的信1993年3月11日,张晓刚致毛旭辉夫妇、叶永青的信6月1日,张晓刚致毛旭辉的信6月22日,张晓刚致张颂仁的信8月21日,张晓刚致王林的信1994年7月21日,张晓刚致栗宪庭夫妇的信9月3日,张晓刚致张颂仁的信1995年5月25日,张晓刚致胡浪人的信1996年1月1日,张晓刚致G先生的信10月4日,张晓刚致莫妮卡的信10月44日,张晓刚致张颂仁的信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终于收到你的来信了!在此之前,一个月只接到华堤和谦儿’的两封信,心都灰了。我把你们都大骂了一通。要知道,尽管我分来昆明已有半年了’但始终感觉是个外乡人,只有大自然、艺术是最可信赖的朋友。真羡慕你,又去草原了。我被困在小屋子里,常常回忆起草原上那翻滚的白云、干燥的冽风,真想再骑着白马忘我地奔驰于茫茫原野……那是一段什么样的日子呀!心里装的只有无限的遐想,只有画画的强烈欲望。的确太单纯了!春芽,什么时候(争取明年,或者后年)我们再一同去,坐在斜坡的边沿,继续我们的遐想。我想下一次的思绪一定会更浓更富于魅力。对吗?接到你的来信,我很惭愧。我被这些干不完的杂事拴住。一个月了,才画了几张油画和素描。我好像跟你说过了。我被借调到电视台打杂,从早忙到晚,没有一个整小时是自己的时间,看书也只有在去拍摄现场的途中,整天忙得莫名其妙。上个星期回到本单位。叫我搞服装,从设计到订作都由我_人包干(因搞服装的女士要生孩子了),工作非常具体,每天都得泡在服装厂与那些婆婆妈妈的人打交道,选择质料,花边式样,领口袖口以至很小的一些东西,真烦人!第一次学着堆满打不烂的笑脸求人。那些娘们个个都是狐狸精,太油了。

后记

没想到这么“快”自己居然也要出版《书信集》了,说实话有一点惶恐的感觉。也不知是从哪天开始的,朋友们再也没有通信往来了,电话和短信替代了“伏案工作”的状态和方式。随之而来的关于阅读和书写的生活逐渐真正成为了个人的隐私,甚至成为了某种“专业人士”的职业所需。我们与这个社会的交流方式从此也彻底地被改变了,对邮局和信箱的守候、期待,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孤独地工作,然后疲惫地奔波,在许许多多的party上被兴奋、被分解、被掏空、被日常。此时不由得会想到20多年前曾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拜读((亲爱的提奥——梵·高通信录》、《傅雷家书》等书籍时的情景。正是那些真挚、亲切而又朴实无华的书信,将我们拉到了大师们的身旁,同处一室,除了感动,再没有那种莫名的陌生和神秘。感谢那些书的作者们、编者们,在那样的年代中读到那样的书信,对一个年轻的寻梦者来说,其鼓舞和力量的作用可想而知。写到此,也再次感知到自身的学养和文化底蕴不仅完全无法与《傅雷家书》等那个时代的作家们相比较,更感到时代的更迭交替——中国近几十年的巨变,早已将我们扔在这个大轮盘上飞快地旋转着,再也不可能像当年梵·高们在苦闷中借着一盏明灯、一支笔于夜晚去追寻那些带有“永恒主题”的思想和情感的氛围了。生命是一天天“度过”的,生活是由许多的碎片和空白组装起来的。也许生命的意义除了索取和期待也有回望与守候?在回望中超越着困惑和遗憾,在守候中体验着无奈与沮丧如何变为一股新的血液浇灌着日渐干涸的心灵。有幸我和我的朋友们曾用通信的方式保存了我们自身生命过程中的痕迹与状态,每次重读这些信件时(可惜还有大部分都已遗失),面对青春和岁月却难免会有某种痛楚而又自慰的复杂感觉。它们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已不太重要了'值得珍惜的是它们曾如此真实而又贴切地与那个时代共存过,虽然无法“代表”什么,但却证明着生命在存在中所面临过的种种烦恼和质疑。能够最终鼓足勇气出版这本《书信集》,首先要感谢吕澎先生的鼓励和帮助,并为此书专文写序。其次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们(毛旭辉、周春芽、叶永青、杨千等等),他们多年来一直完好无损地保留了许多信件,并特别提供给编辑出版此书。还要感谢何嘉秋、徐志香、张敏非常辛苦的整理工作;吉洋的精心设计;聂荣庆、冷林的全力支持鼓励和工作协调;还要感谢许多重要的人,请原谅不在此一一陈述了。另外,此书信集仅仅收录了关于艺术和人生的讨论、思考方面的内容,其他关于生活的内容(包括家书等)暂未收录其中。最遗憾的是还有许多珍贵的信件由于历史的原因,都已散失无寻了。不敢奢望此书能对他人有何用途,为了那些曾经狂热、惶恐和常常显得沮丧的记忆,为了今天无奈的被迫的失忆,重新整理这些几乎要遗失的残缺散乱的书信,以此纪念生命,纪念青春,并对我们多变的生活开始作一个起码的交代……

编辑推荐

《失忆与记忆:张晓刚书信集(1981-1996)》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失忆与记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