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卜天  页数:256  字数:22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科学技术史(简称科技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简称科技哲学)是两个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研究领域,均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都在20世纪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说得好:“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北京大学从80年代开始在这两个专业招收硕士学位,90年代招收博士学位,但两个专业之间的互动不多。如今,专业体制上的整合已经完成,但跟全国同行一样,面临着学科建设的艰巨任务。  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属于理学一级学科,与国际上通常将科技史列为历史学科的情况不太一样。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科技史学科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中国古代科技史,而研究队伍又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学科目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科技史列为理学学科。这种学科归属还反映了学科发展阶段的整体滞后。从国际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历史看,科技史经历了一个由“分科史”向“综合史”、由理学性质向史学性质、由“科学家的科学史”向“科学史家的科学史”的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了这种转变,出现了第一代职业科学史家。而直到上个世纪末,我国科技史界提出了学科再建制的口号,才把上述“转变”提上日程。

内容概要

如美国著名中世纪历史学家哈斯金斯所说,“中世纪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和落后,文艺复兴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光明和突然”。中国对西方中世纪的学术研究一直很薄弱,对中世纪科学史的研究更是基本处于空白。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西方中世纪物理学史的专著。它基于原始文献和此前科学史家的研究成就,以问题为线索,以语境主义的眼光,比较完整而系统地讨论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家的运动学成果及其背景,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者简介

张卜天,1979年生,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有《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等十余部译作。

书籍目录

总序导言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质的量化  三、运动的量化  四、辉格编史学的限度  五、史料准备  六、章节安排第一章  14世纪科学史的研究概述  一、迪昂的开创性工作  二、20世纪科学史家对迪昂的批判和发展第二章  关于运动本性的争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和对运动的分类  二、中世纪对运动本性的不同看法第三章  质的量化的前奏:质的强度变化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神学背景:圣爱的变化问题  三、质变的本体论问题和物理问题  四、伯利对附加论的反驳  五、承继论对圣餐运动的解释第四章  牛津学派:形式幅度学说  一、“计算”方法与牛津计算者  二、形式幅度学说  三、与光的发射的类比  四、对质的时空分布的分类和对质变速度的度量第五章  巴黎学派:奥雷姆对质的强度的几何表示  一、《论质和运动的构形》的内容概要和理解关键  二、对质的强度的几何表示  三、奥雷姆与牛津计算者的区别  四、构形的物理意义第六章  运动的量化的前奏:早期运动学以及  牛津学派的基本运动学概念  一、早期运动学的发展  二、奥卡姆对学科界限的打破:数学在自然哲学中的应用  三、质变与位置运动的类比  四、牛津计算者的基本运动学概念第七章  牛津学派:布雷德沃丁的定律  一、《论运动速度的比》的主要内容  二、对布雷德沃丁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第八章  牛津学派和巴黎学派:主要运动学成就  一、《解决诡辩的规则》的内容和结构  二、海特斯伯里的运动学成就  三、奥雷姆对默顿规则的几何证明第九章  14世纪运动学再回顾  一、与伽利略运动学的区别  二、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深层联系  三、14世纪运动学的逻辑背景  四、质的量化与实际测量  五、“根据想象”的推理  六、14世纪知识的统一性:“分析的语言”  七、研究中世纪科学史的意义中世纪逻辑术语解释  一、诡辩  二、指代  三、命名主要人物小传  一、戈德弗雷  二、伯利  三、布里丹  四、布雷德沃丁  五、海特斯伯里  六、斯万斯海德  七、奥雷姆人名译名对照表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奥卡姆认为,运动等抽象名词错误地致使许多学者想当然地认为,就像存在着不同的抽象名词一样,也存在着对应于它们的不同事物。他把运动归结为个别的、具体的事物。  因此,运动并非与持存事物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本来能用较少的事物获得的东西却用较多的事物来获得,这是徒劳无益的。我们不必诉诸任何这样的[单独存在的]东西就可以保留运动和关于运动的一切说法。因此,设定这样一种东西是多余的。  为了理解位置运动,我们只需要运动者及其相继占据的位置:除了物体和位置,再不需要其他什么东西了。我们需要的只是,物体先是处在一个位置,然后处在另一个位置,就这样相继地进行下去,从而物体在整个[运动的]时间里从未在任何位置静止。  如果运动就等同于运动相继达到的目标,那么运动概念并不对应于什么实在的东西。“运动”仅仅是一个词项,在我们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实在对应于“运动”。就位置运动而言,运动的本性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事实来解释,那就是:一个物体相继占据不同的位置,并且不在任何一个位置静止。  奥卡姆对当时运动观点的批判很好地说明了他的一个信念,那就是:科学是关于概念的,而不是关于事物的。科学固有的研究对象是命题和构成命题的词项。意义和命题的真假不必假设词项指代的事物的存在就可以确定。

编辑推荐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的运动学初探》根据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说实话,其中不少内容还很不成熟,对材料的消化和掌握也还远远不够。但追求完美是无止境的,不如索性以原貌出版,以求读者指正,待日后继续深入研究。希望《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的运动学初探》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西方中世纪科学史和思想史的兴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有点深,但佩服作者真正做学问的精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