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布赖恩·琼斯  页数:255  译者:李丹阳  
Tag标签:无  

前言

政策议程设定的过程包括了政府如何选择它们将要开展的政策主题。例如,什么时候该着力于社会福利和贫困问题,什么时候应当关注经济发展和增长,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对军事威胁予以反击?这些主题在政府委员会的议程中此消彼长。当政策制定者们的注意力不断变换的时候,政府的政策也紧跟着发生变化。乍看起来,政府似乎只按照客观需要展开行动。比如,当经济需要发展的时候,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当敌人发出威胁的时候,就大力增强军事力量。但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事实上,有许多问题需要政府解决,但没有哪个政府可以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呢?我撰写《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这本书,旨在解释政府的选择是如何与人们自己的选择紧密联系起来的。毕竟,政府由进行决策的人们所构成。本书提出的选择理论认为,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广度(attentionspans)是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实际上,人们不能一次同时对许多事物予以注意。相反。我们根据信息在我们心目中的重要性,“耍弄”(jugde)那些向我们源源不断袭来的信息。一位认知科学家称人类是“熟练的杂耍家”,就是因为我们的认知体系存在这样的特点。

内容概要

  大多数政治决策制定模型都强调个人偏好是相对恒定不变的。那么,为什么公众对政治议题的态度常常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为什么在特定立法上,国会的支持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比如最近关于超级对撞机的投票结果?通过创新性地将认知科学中的洞察力和理性选择理论与政治生活联系起来,布赖恩·D.琼斯回答了这些问题。  布赖恩·琼斯认为,个人和政治系统都同样倾向于在不同的时间关注不同的问题。他列举了选举、公共舆论调查、国会审议和官僚制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大量实例,向我们说明了变动的注意力能够并的确改变着选择和政治结果,即便其基本的偏好依然相对固定。例如,一个人本来打算投票给某位候选人,但在听说该候选人支持堕胎的立场后,将票投给了其他人。此时,他的根本立场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对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和议程建构同样适用,琼斯的决策制定新模型代表了我们对政治行为的理解的一种显著进步。

作者简介

布赖恩·D.琼斯,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文理学院政治学教授,美国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政治学会执行理事,美国中西政治学会副会长,国际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政府决策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与弗兰克·鲍姆加特纳合著的《美国政治的议程与不稳定性》获美国政治学会“艾伦·威尔达夫斯基政策研究奖”,是公共政策领域的经典著作。其《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与《政治与选择的架构》获美国政治学会政治心理学会的“罗伯特·莱思奖”。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1 序言 /1 导论 政治科学的非边际主义途径 /1 第一部分 动态政治选择的悖论/1 第一章 政治中的注意力和议程 /3 决策制定 /7 注意力和理性 /9 决策制定的途径 /11 政策议程和政策制定 /13 渐进主义与间断 /14 作为民主绩效标准的偏好满足 /15 问题解决模型 /17 政策议程 /19 注意力和代表 /22 连续政策转换的四种来源 /23 本书的结构 /24 第二章 政治选择中的理性 /26 理性和行为主义的批评 /27 偏好的难题 /28 两种类型的偏好 /30 政治中的理性决策制定 /33 空间理论和受限制的选择 /35 有限理性 /40 理性和偏好 /41 信息的角色 /43 政治行为:从非理性到有限理性 /44 设计和选择 /45 结构不良的问题 /45 复杂性大灾难 /46 动态的选择 /47 结论:最优性归来 /50 第三章 注意力和政治中的动态选择 /52 (决定开始)注意的决策 /53 设计决策的组成部分 /54 非补偿性的决策制定 /55 注意力的概念 /58 模式识别和注意力 /60 注意力、选择和决策制定 /62 情感的角色 /62 社会语境里的注意力 /64 注意力的固定 /65 可接近性的偏见 /66 注意力和偏好 /67 结论:因素分解和注意力 /68 第四章 观念的变化还是焦点的变化? /71 超级碰撞机投票 /72 连续的变化 /74 社会选择和不断变化的注意力 /75 赖克的操控游说 /76 问题循环和注意力 /78 选择的维度 /81 一个被嵌入的选择维度 /82 预言性的映射 /84 超级碰撞机和连续的转变 /85 固定的偏好,变化的注意力 /87 对连续的转变的感受性 /89 “断裂”的效用函数和注意力的聚合 /91 结论/92 第五章 在大众中提升和聚集注意力 /95 问题框架 /97 布什总统和毒 /98 平行的公众中的公共注意力 /101 注意力的普遍变化:半个世纪的数据 /106 偏好的稳定性 /110 注意力转变的影响 /114 对政策影响的一个黑箱估价 /115 结论/120 第二部分 问题演化的悖论/123 第六章 宏观政治学:政治冲突是循环的吗? /126 公众中的政策域 /127 。 社会问题和注意力的转变 /131 强度的作用 /134 立法机关的唱名分析 /135 在旧的结构中对新问题进行整合 /138 对国会听证会的分析 /140 问题的定义和冲突的出现 /144 结论 /145 第七章 政治子系统和对问题的处 /147 制度的作用 /149 立法性决策制定中的因素分解 /151 负反馈和政策子系统 /154 外生的震动和动态的均衡: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 /157 大米战争 /158 政策系统中的锁定和路径依赖 /160 政府中的平行处理 /161 政策集合点中的自我相似性 /162 民粹主义政策均衡和多元主义政策均衡 /163 中空的核心 /164 间接民主和平行处理 /165 结论:打破路径依赖? /167 第八章 连续的政策转变 /169 问题定义 /171 沟通链接的角色 /172 连续的转变 /173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扰动 /175 选举和政策转变 /177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性的” /178 正反馈效应 /180 新泽西州的枪械控制 /182 政策企业家 /185 追求正的回报:肯尼迪参议员和民用航空局 /186 国防和政府间关系的混乱 /188 动员和间断的扰动浪潮 /191 第九章 作为自适应系统的政府 /193 适应性函数 /194 一般的自适应系统 /195 熊彼特的悲哀 /196 资源供给者和资源需求者 /198 集体行动 /200 重复的囚徒困境 /202 保证博弈 /203 政策中的间断什么时候会出现? /206 跳跃至次等的均衡 /207 合作博弈和评价性的目标 /208 作为矛盾的自适应系统的政府 /209 第十章 政治选择和民主治理 /212 论证总览 /213 注意力的聚合 /217 边际主义政治的无用性 /218 民主绩效的三个问题 /220 制度设计 /223 个人选择和政策议程 /225 附录 空间选择理论和注意力动力学 /227 基本的空间模型 /227 空间模型的参数 /228 评定动力学 /229 恢复评价维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参考文献 /233

章节摘录

插图: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基于注意力的决策制定和政策制定联系起来。第六章 分析了“议题演变的悖论”(the paradox of issueevolution)一一这一悖论是,议题经常突然地变化和演变,但决定这些变化的参考标准却经常具有周期性。这一矛盾的解决来自参与者随着议题发展而转换评价焦点的倾向。所以连续的转换和某些政治的循环理论是一致的。第七章 概括了当前那些植根于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的政策制定模型,并展示了这些模型是怎么变得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t)或囿于单一的政策问题定义,尽管此时还有其他可用的定义。第八章 把议程通路描述为政策子系统里对议题的平行(同时)处理和立法机构的连续处理之间的连续转换。这就是说,一个议题如果能够进入某个政策制定机构的议程,那就意味着该机构已经分配注意力给它;这样,对议题的平行处理(在于系统内或完全没有政府的干预)就转换为连续的处理。第九章 将这样的系统视为一般的自适应性系统(generaladapt.ivesys.terns)。对数量有限的政治话题的注意力经常在机构里“固定”下来。这是说,以特定方式处理某一单一问题的政策部门,最后忽视了这个问题的其他方面。我想探究清楚,一个以路径依赖和适应性差的政策制定模式为特征的政策系统如何能够通过连续的转换一跃而为更好(或者在一些情形下更糟)的政策制定模式。这种跳跃是很必要的,因为“被锁定”(10cked-in)的参与者不能(或不愿)以自己的力量解决绩效差的问题。所以,系统层面的连续转换类似于雷德福特对子系统政治和宏观政治的区分,以及他关于宏观政治机构干预政策子系统的观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真正的学术创新。琼斯带领我们向期待已久的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联姻又迈近了一步。   ——仙托·艾英戈 加利福尼亚大学 抱负不凡、别出心裁、视野宽广。琼斯的论断令人信服,论证严密。   ——罗德里克·基威特 加州理工大学

编辑推荐

《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注意力、选择和公共政策》:美国公共政策经典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要静下心仔细阅读,要不然难以领略真谛
  •   一个学术大牛推荐的,还没看完。
    民主政治,决策,认知,这些词都是如今大热的。
    也许我们能从里面找到一些答案。
  •   但是说实话到最后都没有搞明白,注意力到底是如何形成或被吸引的,这个机理也许需要心理行为科学方面的补充,而这些又被其他学派视为并不具备足够解释力的一类,值得思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