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宝琴,武淑萍 著  页数:273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第2版)》特点:  内容全面:本书从专业角度全面介绍了物流信息的概念、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地阐述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原理、开发方法、开发工具、建模语言UML、数据库技术等,并结合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等研究热点的应用进一步加以说明,力求学以致用。  适用广泛:本教材可以作为高等教育的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科、本科的课程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系统开发的人员以及  相关专业人士作参考。配套课件:为便于教师教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教师填写书后“教师反馈及教辅申请表”可免费索取。

作者简介

  于宝琴,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仿真等。2008-2009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做高级访问学者。近五年科研成果主要有参加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及其他级别项目若干;发表重点学术论文多篇,部分论文已被El、ISTP检出;出版专著、教材七部;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一项,全国技术经济研讨会三等奖一项,全国物流学术年会三等奖一项。  武淑萍,天津财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007年至今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教授课程包括多媒体技术原理、物流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参与编写教材数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物流与物流信息1.1 物流概述1.2 信息与物流信息1.3 物流信息主流技术1.4 SaaS技术和云计算1.5 本章提要第二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工具2.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与步骤2.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应用2.5 本章提要第三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3.1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及UML简介3.2 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3.3 类和对象建模3.4 对象动态交互建模3.5 系统动态建模状态模型3.6 流程建模3.7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3.8 本章提要第四章 物流信息网络与物联网4.1 物流信息网络概述4.2 Internet/Intranet4.3 物联网概述4.4 物流信息网络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4.5 本章提要第五章 物流管理中的数据库技术5.1 物流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5.2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关系数据库与设计5.3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仓库5.4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挖掘5.5 数据仓库案例分析5.6 本章提要第六章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6.1 电子商务概述6.2 电子商务与物流6.3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6.4 电子商务下物流信息化标准的构建6.5 基于电子商务的绿色物流的发展6.6 本章提要第七章 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7.1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7.2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7.3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7.4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7.5 本章提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1 物流概述  随着物流产业与物流服务的发展,物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物流观念及其经营行为的变革,不仅在流通界产生了飞跃,而且对制造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整合和有效控制,实现了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运作的最优化。如今,伴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自由化,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运输业的一个主流趋势。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已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轨道,并日益深刻地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而物流在实践中获得的成果则更直接地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  物流作为一种与商品实体空间位移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在物质资料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物流作为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早已存在,但是对于物流活动的科学管理、运用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活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期间,通过学术界、理论界和实业界专家的共同努力,物流概念逐步得到普及,对物流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的同时,物流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也获得显著提高。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1.1.1 物流的产生和定义  人类社会开始商品生产后,生产和消费逐渐分离,这就产生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马克思在描述流通的这种地位时说:“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重要。”恩格斯也说过:“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互相影响。”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生产和消费水平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以及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方式的采用,现代化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时间和人这三个要素都表现为分离的形式。将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连接必须进行物资输送;在时间上连接就需要进行物资储存;将生产和消费的人进行连接,就需要进行商品的买卖和交换。商品的运输、储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包装、装卸等物资实物流动就形成了物流。  1.物流产生的根源  物流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生产的发展,产品逐渐丰富,这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分离越来越普遍。但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却存在着难度,与此同时人们要求流通的时间越来越短。马克思指出:“流通的时间等于零或接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身增殖就越大。”产需分离、劳务分工的越来越彻底逐步扩大到城市分工、地区分工,进而走向大规模的集约化和国际化。这就需要依靠流通来弥补这种分离和分工,由此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的迅速发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