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机器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利奥·马克斯  页数:286  译者:马海良,雷月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美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长久以来一直是矛盾的,先辈们虽然把未开发的美洲大陆视为一个可供休憩的静穆田园而珍惜有加,但是却创造出一群巨无霸的工业城市,于是19世纪的美洲花园里突然出现了“机器”意象,便成为这种矛盾性的一个重要的核心隐喻。
  在这本影响甚广的著作里,马克斯探究丫技术与文化在美国的相互关系。他审视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理念与对财富和力量的不断追逐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直到今天仍然引发着诸多环境和政治纷争。
  作者探讨了“花园里的机器”在梭罗、麦尔维尔、马克·吐温、F.S.菲茨杰拉德等人作品中表现出的张力,以及这一张力在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和杰弗逊的《弗杰尼亚纪事》等作品中的最初展示。这项探询推动了美国研究中有关科学、技术与文化之互动关系研究这一领域的形成。

作者简介

  利奥·马克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凯南荣誉退休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844年的睡谷
第二章 莎士比亚的美国寓言
第三章 花园
第四章 机器
第五章 两个力的王国
第六章 后记:烬园
注释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如果把这些信笔写下的笔记视为作品,视为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安排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机器意象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就事情本身而言,我们对火车汽笛声响起之前的描写并无多大兴趣,对描写满足感的那些文字也不看重。但是火车令人不安的呜响改变了整个笔记的肌理。紧张立即取代了安宁:喧闹声引起了混乱、矛盾和焦虑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简单的手法竟然产生了如此明显的效果,而且我们更得想到,它说到底并不复杂,只是喧嚣声穿透和谐而已。这是那个更大格局的知觉核心,其固有力量通过霍桑的言外之意显露出来。正如一个复杂的视觉图案的焦点一样,这种固有的无法克服的不和谐音足以以小见大。这些观察资料显示出霍桑作品中合乎传统的特征。尽管霍桑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显然是自然的流露,尽管在1844年铁路还是新东西——从许多方面都可以说是近代的一项革命性发明,但是他的描写实在没有太多“新意”。人们甚至会猜想,如果有幸看到美国1840年代那些雄心勃勃的作家的所有笔记的话,会发现这样的“小事”层出不穷。例如,就在两年前,霍桑的作家邻居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写了一篇这样的日记:我听到林中火车的汽笛声。那乐曲余音不绝,那是19世纪的礼貌之音,表示“我来了!”这是质问声,是预言声,人们相信了这位凶事预言家卡桑德拉(Cassandra):“唷!唷!唷!这儿沼泽地和荒地里的土地是怎么回事?嗨,波士顿!唷!唷!……下个月我要在这牧场上建造十几座房子,不久以后还要建一个村庄……因此这件“小事”远非罕见,它其实属于那个时代文学创作中的平常之事。

编辑推荐

《花园里的机器:美国的技术与田园理想》:未名译库·生态批评名著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花园里的机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不怎么好,有点失望,以为是论著,怎料是书评集。
  •   实在是生态文学批评中的佳作,翻译的很流畅很到位很专业,非常喜欢
  •   实用分析性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对于写论文的孩子,特别是在论文中要用到生态理论的人可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