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勇  页数:242  字数:24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以“比较文学发生学”理论和“原典实证”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岛敦文学思想的实质及其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成过程,提示了现代日本精神史的一个侧面。《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首先从中岛敦的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出发,再现了中岛敦的精神历程及其怀疑主义思想的萌芽。作者还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详细阐释了中岛敦文学与帕斯卡尔及庄子哲学的关系,凸显出了中岛敦文学中怀疑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最后在日本对南洋进行血腥统治的历史语境中,以翔实的材料进一步地论证了中岛敦的怀疑主义思想最终形成的历程,并指出中岛孰文学对于战后文学的先驱意义。

作者简介

郭勇,1967年生于重庆市万州。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中日文学与文化关系。主要专著有《他者的表象——日本现代文学研究》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中岛敦文学概述
第二节 日本的中岛敦文学研究
第三节 中国的中岛敦文学研究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作家的形成
第一节 “汉学世家
第二节 “异乡人”的烦恼
第三节 大陆的风景
第四节 疾病与文学
第二章 中岛敦与帕斯卡尔
第一节 昭和十年前后的中岛敦
第二节 中岛敦的怀疑主义思想
第三节 拯救的败北
第三章 怀疑主义的文字观和历史观——以《古谭》为中心
第一节 《古谭》的世界
第二节 中岛敦的文字观与庄子哲学
第三节 中岛敦的历史观与庄子哲学
第四章 南洋时代的中岛敦
第一节 中岛敦的南洋情结
第二节 《光风梦》的世界
第三节 南洋时代的中岛敦
第四节 作为抵抗者的肖像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日文引用附录
附录二 中岛敦简略年谱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近代以前,中日两国之间除了少量的贸易和人员交往之外,即便是终身受汉籍熏陶的日本学人也很难亲自到中国大陆去看看,以印证从书本上获取的关于中国的认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进入中国的人士大抵上也只是军人、政治家和少数留学生等,中国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秘的国度。但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希冀维新图强的清王朝向日本派出了为数众多的留学生。留学生的到来也自然打开了中日交流的大门,随着交流的增多,日本人也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之下,大正年间,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所谓的“中国情趣”的热潮。不少知名的作家、学者、实业家都纷纷踏上了去中国的旅程。但是,对普通日本人而言,去中国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所谓“中国情趣”的实现,从物质条件来说,主要是得益于连接日本至中国大陆的交通状况的改善。其中,“南满铁道”的正式营运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由于英、德、俄三国成功地实施了“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俄国乘机入侵中国东北。1896年俄国诱使李鸿章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规定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等省最后到达俄国的海参崴。其中,在中国境内的铁路称为中东铁路。1898年6月,沙俄根据《旅大租借条约》及附约,逼迫清政府又签订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要求在东省铁路的干线上修建一条支路,到达旅顺大连湾,叫做东省铁路南满支线。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9月,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及附约,沙俄同意将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对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包括财产、矿山、港口等其他所有特权全都转让给日本。而后,日本根据一系列的条款、合约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范围,并使“南满铁道”所附属的面积进一步增大。

编辑推荐

《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应是作者的博士论文,细致系统地分析了中岛敦作品,中日比较文学典范
  •   郭勇教授在严绍璗教授的指导下写出这本书,想来应是严老师的得意弟子吧:)因为对中岛敦有兴趣,所以想看看国内的研究现状,正如郭勇教授所说,目前国内对于中岛敦这位度安葬生命的作家还不太了解,研究的人不是很多,自是不能和芥川相比。郭老师选择中岛敦来研究实为目光长远。看了郭老师的书,对于中岛敦有了很多了解,但是大部分资料都在日本,日本学界的研究如果能拜读到那真是极好了。如果郭永教授有这个意思的话,能把日本的中岛敦研究书介绍到中国来,那真真是极好的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