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码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万华  页数:278  字数:30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经典解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由黄万华、刘方政、马兵等所著,本书分“经典解码的方法”、“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经典的生成”
、“文学与电影经典解读”三部分。《经典解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的作者利用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的经典性资源,通过理论梳理和文本分析,既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审美感受,在对文学与电影的交叉感受中提高审美感知力,又注重对“经典解码”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提高读者解读经典的能力。

作者简介

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刘方政,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马兵,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书籍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文学的经典性阅读
第一节 经典性阅读和治学
第二节 经典解码的多种方法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建构
第一节 现代中国转型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 百年中国电影
第一节 中国电影的诞生与第一代影人的探索
第二节 左翼电影运动与1930年代电影的繁荣.
第三节 战时中国电影的多元格局
第四节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红色电影
第五节 代际更迭与新时期的电影景观
第四章 文本个案与解码实践
第一节 小说经典解读
《阿Q正传》
《竹林的故事》
《啼笑因缘》
《边城》
《迟桂花》
《小城三月》
《金锁记》
《铁木前传》
《酒徒》
《游园惊梦》
《棋王》
《平凡的世界》
《现实一种》
《自鹿原》
《长恨歌》
第二节 诗歌经典解读
《死水》
《雨巷》
《再别康桥》
《我爱这土地》
《金黄的稻束》
《相信未来》
《回答》
《会唱歌的鸢尾花)
《山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三节 散文经典解读
《故乡的野菜》
《秋夜》
《钓台的春昼》
《论西装》
《爱尔克的灯光》
《雅舍》
《水心》
《我与地坛》
《清洁的精神》
《风雨天一阁》
第四节 戏剧经典解读
《雷雨》
《上海屋檐下》
《茶馆》
《关汉卿》
《狗儿爷涅槃》
《天下第一楼》
第五节 电影经典解读
《马路天使》
《小城之春》
《早春二月》
《芙蓉镇》
《红高粱》
《悲情城市》
《阿飞正传》
《霸王别姬》
《站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沿革中,文体类型对雅俗分流的格局有决定意义。近代以来,通俗小说以其教诲色彩和世俗倾向表现出其现代性,它跟新文学(纯文学)的分流并非审美等级上的,而更多的是文学价值判断的性质和艺术风格、文体种类的区分意义。雅、俗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流变中也更多地表现为对举的范畴:俗看重文学消费,雅看重精神积累;俗侧重开掘本土的、传统的、民间的文化资源,雅强调接受外来的、知识的、现代的文化创新;俗始终要沟通世俗文化,雅则以追求高品位艺术素质为重;俗多采用浅显易懂的形式,雅则致力于形式的精致化和先锋性;俗以广大市民阶层乃至农民阶级作为主要读者群,希望对读者寓教于乐;雅则寻觅知音知己,希望读者知己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尽管雅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互有渗透,造成了内雅外俗、小俗大雅、雅俗并存等诸多情况,但雅俗间的渗透还是基于雅俗的对举。 五四前后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使陈独秀、胡适等激进的文学革命主张成为历史必然,以书面文言为载体的古诗文在成为文学革命的对象时,也无法在民间阅读空间获得栖身之地。这使得传统的延续和开掘,基本上要由俗文学、俗文化来承担。层次复杂、内涵丰富的本土传统资源的开掘,几乎要由层次相对单一的俗文学来独力承担,是一种历史危机。俗文学本身的历史和创作姿态使它难以潜心于本土传统资源的细致梳理和深层开掘。不过,"能解决民生日用问题底就是那民族底文化了",俗文学正是从衣食住行的百姓日常生活层面人手,完成民族传统资源的某些开掘。夏济安曾谈及自己研读中国俗小说的两个基点,一是"把中国俗文学当作研究中国心灵的材料看",一是"对小说艺术留心"。他曾以这两个基点去评价张恨水的创作。而俗文学正是以留摄中国民间心灵、提升小说叙事艺术等方面的努力显示了其价值,并和新文学同时构成了20世纪民族文学的重要源头。这就是五四前后雅俗文学的基本格局。 1912年至1916年俗文学第一个创作高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辛亥革命后,文学的政治所指、传统的载道文学观被否定后一时形成的"文学真空"造成的结果。这时期的俗文学既直承传统文学余绪,加以改良维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认同,又开始了小说体式、手法的某些变革,所以跟一般民众精神发展的程序方式较和谐,也就拥有了相当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这一时期俗文学的代表者是鸳蝴派,其开山祖师是徐枕亚(1889-1937,江苏常熟人,南社成员)。他于1912年在《民权报》副刊连载十万字骈文的长篇小说《玉梨魂》,轰动一时。单行本几年内再版数十次,销量巨大。小说带有自叙传色彩,描写小学教师何梦霞和年青守寡的白梨影两情相悦,却又恪守古训的悲剧。"情"和"义理"冲突中的爱情悲剧、才情并茂的诗词酬答、哀怨缠绵的情感氛围,是典型的鸳蝴派模式,而以殉国之死完成殉情,更有其小说的新质。至于叙事技巧上对西方小说的借鉴,有论者甚至认为预示着鲁迅小说的来临。徐枕亚后来用日记体形式重写《玉梨魂》,诞生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雪鸿泪史》,也表明《玉梨魂》确实包含了叙事技巧的革新。 1921年至1927年,在新文学呈强盛势头之际,俗文学凭借对自身资源的开掘,以自身的成熟形态,直接抗衡于新文学,并反过来给新文学以压力。俗文学的三部成熟之作,都诞生在这一时期。一部是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1921年5月),类似于系列短篇小说,洋洋洒洒数十篇,大多取姨太太的视角,来俯、仰、窥视民国初年上海滩上的人心世相。叙事中有对社会本相淋漓酣畅的揭露,也有对习俗风情的生动描写。这部小说在报上连载始于1916年,其白话叙事的功夫已有一定深度。另一部是包天笑近60万言的长篇《上海春秋》(1925年10月)。夏济安读了此书的前60回(全书80回),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其中缘由他未详言。此书今天读来,让人感到颇有滋味的恐怕有这样两点:一是上海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大典型的都市,其世俗面貌、氛围第一次得到了广泛真切的呈现。二是小说结构的连缀式虽未免松散,但80回近60万字的篇幅、数十个故事还是紧紧围绕着从上海市民平庸而邪俗的生活中开掘"恶趣"而展开,在小说出版的1924年仍算得上对长篇的有效驾驭。 还有一部是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1922年开始连载于《红》(后改名《红玫瑰》)周刊。1926年出版单行本,两年中销数达六十余万册(《呐喊》、《彷徨》是当时版次、销数都最多的新小说,到1920年代,《呐喊》9版总印数25500册,《彷徨》8版16000册),明末以来沉寂数百年的武侠小说在雅俗分流中重新扮演重要角色。当时,上海"东方图书馆,备有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阅的人多,不久便书面破烂,不能再阅了,由馆中再备一部,但不久又破烂模糊了。所以直到一•二八之役,这部书已购到十有四次",这则记录足以说明不肖生激发人的阅读想象力的奇异结果。《江湖奇侠传》将湖南平江、浏阳交界地带农民争地械斗的现实世界和昆仑、崆峒两派剑侠争雄的恩怨结合在一起,引入对湖南民众富有生气的描写,穿插种种民向传说、历史轶闻,让人长期压抑的弱者情感在武侠强者身上得到宣泄,这些都呈现了民国武侠小说的特点。 这一时期,新文学主要借助于异域学说,在意识形态、艺术话语系统、生活审美内容的取舍、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层面等方面迅即建立起崭新的体系,而力图从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中转换出新质来的俗文学在时差上显然处于难以招架的地步。因此,当新文学将俗文学视为阻碍自身发展的旧文学而予以驱逐时,俗文学便只有利用时尚流行、传媒优势来巩固自己在一般民众中的读者营垒,于是产生了一些新的小说类别。除了社会言情、武侠、历史演义小说外,还有以徐卓呆作品为代表的滑稽小说和以程小青作品为代表的侦探小说。至此,俗文学界主要类别都已被确认,通俗文学由此完成了自身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定位。

编辑推荐

《经典解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剖析了经典作品的内部构成要素,考察了经典之成为经典的时代和地域等要素;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大量文学和电影作品的分析,既精当,又生动,充分展示了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次既通俗又唯美的文学与电影知识普及;对于专业读者来说,是一次既深刻又生动的阅读与观影引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典解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对这些教授、副教授都很了解。是山大文学院一批教授们撰写的书,几乎可以一览全部文学院老师的鉴赏。很不错。无论你是在学评论,还是学方法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