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玉华,仝红星 主编  页数:340  字数:528000  

内容概要

  《旅游学概论》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李玉华、仝红星力求把中外旅游学研究历史和最新成果“浓缩”在本书中,并尽可能构成较为严密的理论系统。同时,对当前旅游学研究的困境、热点等问题也加以反映,以期对培养教师和学生开放的学术态度有所裨益。
  旅游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但是旅游首先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和审美性活动,所以本书在强调理论述说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形式多样的思考题,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感,并对其提高研究和应用能力有所帮助。另外,本书力求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旅游的概念
1.1.1 旅游一词的来源
1.1.2 旅游的定义、本质及基本属性
1.1.3 旅游的特点
1.2 旅游活动的构成
1.2.1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三体”说
1.2.2 现阶段旅游活动的“新六要素”
1.3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1.3.1 按旅游活动的地理范围划分
1.3.2 按旅游活动的内容划分
1.3.3 按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划分
1.4 国内外旅游学的研究态势
1.4.1 国外旅游学的研究态势
1.4.2 国内旅游学的研究态势
1.5 旅游学学科与研究方法
1.5.1 旅游学学科概述
1.5.2 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2章 旅游的起源和发展
第3章 旅游者
第4章 旅游体验
第5章 旅游资源
第6章 旅游业
第7章 旅游产品
第8章 旅游市场
第9章 旅游目的地
第10章 旅游辅助系统
第11章 旅游文化
第12章 旅游业的公共管理
第13章 旅游的影响
第14章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1.2 游览活动的出现  旅行是旅游的凭借和形式,游览才是旅游的核心与内涵。因此,在考证了旅行的产生后,就需对游览活动的出现再做探索,因为这是旅游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原始先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产生以后,伴随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思维的发达,审美对象也日益丰富起来,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事物与对象,开始逐渐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从而为游览活动的萌芽与产生提供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进化,出于审美需要目的消遣、娱乐及享受人生价值的游览活动开始出现,当然这种活动可能发生在常住地,也可能发生于异地。当个体的游览活动以旅行的方式偶尔地、不经常地出现在异地时,旅游便萌芽了;当个体的游览活动以旅行的方式出现在异地且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或现象时,旅游就产生了。  2.1.3 旅游的产生  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但是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的旅游又是何时出现的呢?旅游既不是有人类就有的,也不是近代社会f或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意识、精神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异地游览活动与旅行相孕育的产物。旅游是人类自身进化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与进步。为此,可以断言:旅游的产生应该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虽然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规模小,参与人数少,社会影响不大,尚未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不影响旅游活动已经产生的事实。  2.2 我国的旅游发展  我国的旅游活动自原始社会末期起源之后,经历了古代旅行与旅游(19世纪40年代之前)、近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3个阶段。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旅游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