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类学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挪威]埃里克森  页数:196  字数:146000  译者:周云水,吴攀龙,陈靖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第一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历史,向读者呈现了人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核心概念,第二部分则详细地讨论了一些人类学的核心问题,譬如互惠、馈赠、交换等。本书在阐释抽象理论的同时,亦举出许多当代事例和人类学研究范例,以帮助一般读者理解作为一门学科的人类学以及作为一种观察理解世界方式的人类学。

作者简介

  周云水,1976年生.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博士,主要从事西方社会人类学理论译介及客家族群文化变迁的研究,先后组织翻译《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年)、《人类学与当今人类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全球化的关键概念》(译林出版社2012年)、《文化人类学——文化多样性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等人类学著作。
  吴攀龙,1981年生,河北保定人,现为海南医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政治人类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理论入门
第一章 为何需要人类学?
第二章 关键概念
第三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理论
第二篇 田野实践
第五章 互惠性
第六章 亲属关系
第七章 自然
第八章 思维
第九章 认同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给“社会”下一个不是十分精确的定义,还是完全有可能的。例如,可以说社会由很多人组成,他们长期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因此觉得他们属于一个道德共同体,这强制他们彼此之间采用得体的行为。这种定义似乎更适合面对面交往的小型社区,而不是更加抽象的大型社区,当然这也没有什么错。毕竟,人类学家研究的典型社会都是小规模的。唯一的问题是地方社区总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依赖对外的贸易,从外部接收妇女或牧师,也可能或多或少被遥远的国家机构有效地统治,年轻人可能会穿梭于大城市之间工作或求学,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不可能在社会周边划出一条清晰和明确的边界。  尽管某些政治家的言论的大意是“没有诸如社会之类的事情”,但在社会的概念上,这就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表明与近几十年人类学的发展有关的事情,但也说明了世界的互联性与日俱增。在19世纪后半叶,目前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得到了发展,早期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简单和随便地区分出了两类社会:大社会和小社会;或者是我们自己的社会和别人的社会。1861年,律师梅因(Henry Maine)写过一本重要的著作《原始社会》,对身份社会和契约社会进行了区分。在身份社会中,每个人与他人有着固定的关系,这取决于出身、家庭背景和他在社会中的等级和地位。相比之下,契约社会以个体之间的自愿协议为基础,一个人在社会里的地位取决于他的个人成就,而不是取决于他的出身归属。梅因认为契约社会比身份社会更加复杂。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什么是人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一次听讲座老师介绍过“人类学”,觉得很好奇,因此就入了本看看。
  •   物流快,质量好,服务好!!好评!!!
  •   近年来翻阅过几十种人类学理论著作,无论是国内专业人士撰写的专著,还是出版的译著,大都是关于人类学诸范畴的论述可谓面面俱到,喜欢追求所谓的理论的系统性。但是对于一般缺乏人类学理论基本素养的读者来说,却如云山雾罩,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人类学知识的精要不突出。而本书却与众不同、特色独具,可以让一般读者眼前一亮。全书把有关人类学的知识分成三个部分:1.人类学的主要观点;2.人类学的基本主题;3.人类学的主要学派。可以说是条分缕析、线索清晰、重点突出。此外,该书的目的还不仅仅是讲述人类学知识,而是交给人们如何把人类学当成一种思考方式、一个思维框架、一条审视世界(文化、社会)的路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