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02-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永林  页数:169  

前言

  这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从我得知作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与他相识起,就对他的这种研究路子和方法有很大的兴趣和注意。这主要是有感于我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相当落后。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现状,宏观的论说多,微观的研究少,定性分析的多,定量研究的少,特别是针对语言变异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微观和定量研究非常薄弱。这种状况阻碍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也使我们的学者无法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和对话。微观和定量研究的薄弱又主要是由于研究方法的陈旧和一般化。桥和船的问题没有解决,要过河谈何容易。看到我国社会语言学与国外的差距,有人想走捷径,用本土的“人文主义”来对抗外来的“科学主义”。但是从学科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的社会语言学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人文性不足而是科学性欠缺。西方虽然也在对“科学主义”进行反思,但是那是在“科学主义”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反思,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因此要赶上和超过人家,首先还要学习和借鉴人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并且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踏踏实实的研究。我觉得本书的作者就是采取这样一种立场来从事研究的,因此值得提倡,也给我自己以鼓励。像这样的研究多了,我国的社会语言学就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这项研究还跟(认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有交叉。总的来说,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状况要比社会语言学好得多,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一是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许多领域还是空白,二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三是以心理学家为主,缺少语言学家的参与。这项研究因此也是对这些不足的一种弥补。  作者主要是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来自外语界。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外语界过去主要是引进和介绍工作做得多,独立的研究做得少,结合汉语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版就是这种变化的一个证明,并将进一步促进这种变化。

内容概要

  《清华语言论丛: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同《中国学生英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一书互为姊妹篇。全书采用实验方法,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大学生的汉语色彩编码能力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清华语言论丛: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所探讨的色彩语码认知研究属于当前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汉语色彩语码的社会文化认知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读者对象:从事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高校相关学科及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语言学工作者;从事色彩及色觉研究的专业人士等。

作者简介

  杨永林,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11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康州中央大学英语系应用语言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完成语言专著2部,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多篇刊登在国外学术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其中,国外发表的15篇论文中,有8篇分载于7种国际知名语言学及心理学学术期刊上,如Language in Society(美国),Word(美国),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美国),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美国),Sociolinguistics(荷兰/美国),International Review of、Applied Linguistics(瑞士/美国),以及JR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德国/美国),其余7篇分别刊登在英国、波兰和美国的其他语言学刊物上。载于国外语言学刊物上的文章分别为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HCI(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edx)、SA(Sociological Abstractions),以及LLBA(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4种国际著名数据库19次收录。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三等奖;1995年获甘肃省跨世纪优秀专业人才奖;1999年入选广东省“百名人才引进计划”;200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  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以及语言技术。

书籍目录

图表目录英汉缩略语对照表序前言第一章 色彩语码研究总体概述第二章 社会语言学色彩语码研究第三章 语言行为与性别模式研究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类第五章 组内差异分析第六章 组间差异比较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书目附录

章节摘录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性别定式在都市化生活中逐渐趋于淡化。由于劳动分工所形成的性别角色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化进程的影响,逐渐走向中性化方向发展。这一观点,还可以从都市组大学生的色彩编码能力,同兴趣爱好指数以及人口因素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相关这一实际情况中得以证明。即使在考虑到这些影响因子存在,都市组的表现仍然说明,性别对于我国大学生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的影响,依然显而易见,蔚为可观。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依据现有的数据材料,目前虽然无法更为系统地描述年级和年龄因素的影响,但是有理由认为,相对于性别因素而言,来自这方面的影响力有限。我们关于西北跟踪组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效应、自我意识,乃至学习挫折等因素,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对大学生色彩语码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动态影响。仅此一点,即为明证,说明色彩编码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必要建立一种更为广泛完善的参比体系,才能对此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就都市对比组大学生群体而言,其汉语色彩编码能力的大小同兴趣爱好因素之间,不存在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相关。  最后,我们关于人口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都市背景的对比组大学生,其母语色彩能力与人口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任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相关性。  以上讨论表明,大都市在物质条件、文化氛围、思想意识、社会结构、生活经验等方面提供的多样性选择以及大学生在都市化生活中自我调适能力的发展,都有可能减少传统文化性别定式对于我国大学生言语行为的影响,对其色彩语码认知模式产生一种直接的作用。我们来自西北地区的色彩语码实验,从另一方面证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类型差异所引发的亚文化因素,有可能对于中国学生色彩语码认知模式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深刻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