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科学技术

出版时间:2004-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大猷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的听觉是本能,与生俱来,但发改朝换代说话却是学来的。经过学习和训练,孩童都可以调动发声器官,发出语言多,这的确是个奇妙的行为。研究人的发声涉及到多个学科,对语言学、声学、医学、物理学、制造学、环境学、建筑学、统计学、乃至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少,关于说话的研究催生的语言合成器,人们熟知的英国科学家霍金教授就是使用它进行创作和研究。所以关于说话中的科学技术还真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马大猷、特理学家、声学家,1915年出生于北京市,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0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电机系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哈尔滨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6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声学研究室主任,还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无线电系副主任,兼任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副理事长,现任《声学学报》中英文版主编,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书籍目录

1 一些声学知识  11 气体分子运动论  12 声波  13 声波速度  14 声波的分解与合成  15 声波和传播   16 声学中复数的应用2 语言的发展  21 发改朝换代器官  22 发声机理  23 共振峰理论  24 功率、频谱和声调  25 汉语的语声  26 特殊声音的发声和传播 3 语声的统计规律   31 语声的出现率  32 统计规律   33 语声统计理论4 语言机器  41 人工语声的发展  42 语言信号的处理  43 语言识别处理  44 语言分析合成系统——声码吕  45 语言合成器和语言应答器5 听觉   51 听觉器官  52 人耳的灵敏度和等响曲线  53 主观量和心理物理实验  54 响度和响度级  55 声级计  56 音调  57 双耳效应  58 结合音  59 音高  510 音色  511 耳聋的补救6 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和污染与消除7 噪声与交通工业发展8 “音响”和电声设备9 室内声学10 保健靠超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说话的科学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大家写的书,应该看看!最好懂一些声学知识再看能好一些
  •   送货及时服务周到,好
  •   虽然是泰斗 可这本书写的不好 既然是科普读物 应当形象移动 这本书完全没有做到 而且内容逻辑很乱 不值得购买
  •     “院士科普书系”中的书,我只看过这一本,但恕我直言,就这一本而言,我感觉并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这本书的定位与内容不太协调。
      如果说是“科普书系”当中的一本,就应当有“科普”的视角和定位,就应该放下架子,把书的读者定位为最广大的,需要接受“普及”的读者。既然是“普及”,其对象就应该是对某方面专业知识了解很少甚至完全不懂的人。书的内容应该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能具有的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最基本的概念,用最形象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然而,我认为,这本书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很好。
      每一部分的内容(除了实在不能用公式来写的内容之外),都是一上来就用公式来表达,对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作专门的说明。公式,众所周知,是最抽象概括的描述方式。这样“科普”,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呢?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我本来就明白的,看完当然还是明白,我原本不明白的,看完后,仍然不明白。书中各部分内容,差不多都是需要读者具备该方面专业大学一年左右的水平才能看懂的。这样写法,不明白的人看不明白,明白的人看了白看,起不到科普的作用。
      另外,书名叫做“说话的科学技术”,但是,个人认为,当中与“说话”相关的部分,并不占大多数。关于声学的知识,面铺得比较广,但是对于“说话”的针对性并不很强。
  •   我认为这个评价中有有失偏颇的地方。 我比较同意像这样的科普书,没有一点基础的人是会理解困难一些的,但是对于有基础的人来说是有着略高于科普的教学性质的。 书中所提及的公式,每个字母书中必有交代,没发现哪个是没交代的,说明可能或多或少,但肯定有。 也因为这本书的目的是科普 ,所以感觉声学方面的内容摊的比较大,确实和书名不是特别相符,但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我也只看过这个系列的这本书,不知道整体系列如何定位的,但是我对着本书的感觉还是蛮好的。
  •   科普与少儿图书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敢于把公式这些看得头大的东西说出来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