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综论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林庚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

作者简介

  林庚,字静希。诗人,文学史家。1910年2月出生,福建闽侯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起存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书籍目录

总序 袁行霈导读 林东海我为什么特别喜爱唐诗——代序 林庚唐 诗 高 潮陈子昂与建安风骨——古代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传统盛唐气象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唐诗的语言唐诗的格律唐代四大诗人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从唐诗的特色谈起唐诗随笔“边塞诗”随笔王之涣的《凉州词》说凉州《古风》春种一粒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之一例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唐 诗 远 音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诗的国度与诗的语言屈原与宋玉说“木叶”——《九歌》: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兰辞》中的燕山和黑山青与绿谈诗稿《野有死麕》《君子于役》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青青子衿《易水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青青河畔草》《步出城东门》《短歌行》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春晚绿野秀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漫谈庾信《昭君辞应诏》秦时明月汉时关谈孟浩然《过故人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漫谈苏轼及其《前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后记

章节摘录

  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  山水诗是诗歌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人类在认识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把大自然对象化,这就必然会反映在诗歌里,最初这种对象化是通过神话的形式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神话的时代过去了,于是大自然直接成了诗歌中丰富想像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风》中的许多起兴,以及《小雅》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类作品,无可争辩的说明了这个。但先秦时代不过只是一个开端,从《楚辞》里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的最后光芒,与自然山水新鲜魅力的交替;《九歌》中如果把山水景物的描写都抽掉了去,那将会损失多少光彩!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是多么新鲜动人的诗句。如果诗歌的创作也可以引用马克思的名言“人是依据美的法则来创造的”,那么自然美在诗歌中的出现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客观必然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特别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的成熟,对于大自然的改造开始达到了较为普遍的阶段,神的时代过去了,而人们的主要生活又还是如此的接近于自然,这就是山水诗发展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文化远较世界其他民族为发达,而山水诗的发达情况也正复相应,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

编辑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国的高潮是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给后人以无尽的新鲜启示,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这是林庚先生对于唐诗的基本看法,也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并潜心研究唐诗的根本原因。所以,《唐诗综论》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诗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