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荣融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前言

北京的冬夜,朔风劲吹,忘却一天的扰攘,和着温润的灯光,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记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的丛书。掩卷遐思,油然忆起台湾史专家连横先生曾经说过的,“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毋庸置疑,呈现在眼前的卷帙,既是台塑企业集团经营、壮大、成功的历史,也是王永庆董事长作为实业家在开创民族工业道路上的拓荒历史。在这部历史面前,不仅能够领略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的高峰,而且可以透过台塑投资大陆的风雨波澜,探寻两岸经济合作的真谛。由于从事两岸关系的工作,我与很多台湾工商界朋友稔熟,每次同王永庆董事长见面,都有晤语契心之感。他深深打动我的,不只是作为“经营之神”的传奇魅力和投资布局上的战略远见,更是他作为一名台湾企业家所具有的中国情愫和人文关怀。他用企业家的逻辑思考问题,却往往超越经济畛域,闪烁出审时度势的政治睿智。他很少高调的政治语言,却用实际行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振兴民族工业、造福两岸同胞。他仗义执言,从广大台湾工商界和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出发,主张两岸“三通”。在近年来台湾的政治环境中,他不计企业利益,从不讳言自己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他曾经动情地说过:“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若能为整个民族做几件重要的事,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就算血本无归,又何足惜之!”也曾经朴实地讲述:“我们的祖先是从大陆到台湾,今其子孙从台湾回大陆,此亦人之道也。”不管是深情的流露,还是素朴的告白,无不体现出兼爱两岸的宽阔情怀。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石化企业领导人,作为台湾本省籍最大集团企业的董事长,这正是他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之风骨和灵魂所在。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剖析“六轻”案例,围绕“理念是一种生产力”这一主题,再现了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决策的前瞻性,解读了王永庆决策前后的心路历程,总结并阐述了王永庆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  台塑集团经营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对石化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孜孜追求。半个多世纪以来,台塑集团在王永庆的带领下,从一个日产4吨PVC的小工厂开始,冲破重重阻力,“力争上游”,妥善处理并解决了公营与私营、垄断与市场化、企业发展与政策环境、劳资关系、集权与分权等诸多影响企业存亡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最终完成了石化产业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的工业化道路,被人们广泛赞誉为“经营之神”、“管理之神”。

作者简介

李荣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书籍目录

引言:所在真水第一章  轻油裂解计划 自建轻油裂解厂 王永庆与蒋经国 “经营之神” “管理之神” 力争上游:六轻计划终获批准 附:王永庆关于劳资关系的精彩论述第二章  从头说起 从卖米说起 闯入石化工业 成败系一念之间 创立台化公司第三章  投资美国 收购与兼并:在美国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管理再现成效 美国的“王永庆日” 技术、劳资与环保 附:王永庆的环保观第四章  台湾的反六轻运动 台湾的地方群众性环保抗争 “噶玛兰”情结 宜兰反六轻 宜兰再反六轻 桃园反六轻 附1:王永庆论环保与劳工运动 附2:王永庆与陈定南之间的一场精彩电视辩论第五章  海沧计划 “901”工程 再访大陆 “海沧计划”功败垂成 萧万长、江丙坤联手推动六轻计划第六章  抽沙填海 王永庆的万言书 银行联贷 最后的磨难 抽沙填海 地质改良第七章  理念是一种生产力 溪远流长:把历史当作序幕讲起 “交棒”:领导未来 态度决定命运 管理:以责任正其心 理念是一种生产力附录1  六轻小档案附录2  台塑大事年表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行政院长”蒋经国的推动下,包括南北高速公路、核能电厂和石化工业区等“十大建设”项目逐一完成,台湾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交通与能源体系。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工业发展策略基本以“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和“促进投资”为主,一般学者①将之称作“第二阶段进口替代或出口扩张策略阶段”。其间,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虽仍是台湾工业建设的重点,但发展重化工业显然己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目标。1973年,在台湾“十项”及“十二项”经济建设计划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被大幅提高,首度超过了轻工业。至1982年,重化工业的比重已占台湾经济总量的54%左右。对于发展重化工业的重要性,台湾各界对此评价不一,各执一词。支持者认为,实施重化工业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台湾经济的整体实力,并对解决技术进步与就业问题大有好处;而反对者则反驳说,台湾石化资源匮乏,恐日后上游原料会受制于人,加上土地资源有限,不如发展以技术密集为主的电子工业。尽管各界意见相左,但在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中,台湾的民众所得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一度高达17%左右,且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故此重化工业仍旧维持着台湾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依据过去的经验,“中油”虽然没有期待有太多的私人企业参与二轻,但此次私人企业参与的意愿却有明显提高。二轻计划刚一提出,民间当即给予了热烈反应,主要原因在于下游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虽然热度不像以后投资三轻(第三轻油裂解厂)那样争先恐后,但比一轻则热闹了许多,以致最后出现了“公少私多”的倒挂局面。在最后定案的8个项目中,公营的“中油”有l项,公私合营的有2项,纯粹私营的则有5项。表面上看,公、私营厂商数量出现了倒挂,并且按照当时的说法,只要私营公司有意愿,“中油”多半会让出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油”出让的仅仅是竞争日渐加剧的中游加工业,而不是垄断利润十分丰厚的上游原料业①。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所需的各项石化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虽然原料的用量多,并加重了厂商的运费等负担,但全球各地厂商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并未上升到难以容忍的地步,甚至还有所下降。这使得岛内二次及三次加工业能够大量进口原料,扩大生产规模,以PVC粉制造为主业⑦的台塑当然亦不例外。对台塑来说,制造PVC所需的VCM原料的来源有三:一是自行采用电石法直接生产:二是依靠台氯公司提供:三是从岛外直接进口。台塑本来一直是向日本进口,后来因为业务量渐渐增多,又转向美国和欧洲进口。如今,电石法生产方式的成本既高且效率低下,向台氯公司直接购买又不能彻底满足生产所需,国际市场又时常因缺货造成价格波动等等,这一情形令王永庆焦虑万分。如何突破此一困境,当然也就成了王永庆在这一时期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二轻建厂尚未结束,民间投资热情的高涨以及外销市场的拓展又促使“经济部”和“中油”开始考虑筹建三轻。这一次,中游的申请者几乎是蜂拥而至,所引发的排队问题几乎到了必须合并或者裁减某些建厂计划的程度。然而与众不同的是,此时台塑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自行提出了兴建轻油裂解厂的计划。在此之前,也就是1972年3月17日,王永庆向“经济部工业局”提出申请,愿以每吨117.55美元的生产成本承包台氯公司。在台塑集团总管理处的档案室中,至今仍摆放着已留存了34年之久的申请资料,包括王永庆以草案方式提出的一整套经营并改善台氯公司的办法。其中,第十条规定的大意是说,台塑承包台氯公司的期限暂定为3年,认办期限为3个月。考虑到台氯公司的未来前途,台塑愿义务管理台氯公司并放弃索取盈余的权利,亦即若未达到申请书中设定的目标成本,台塑愿负赔偿之责;若低于目标成本,台塑自愿放弃盈余并尽归台氯公司所有。王永庆的目的本是想通过引进台塑的管理模式来提高台氯公司的生产效率,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满足台塑对上游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替当局解除台氯果真“拙于经营①”的后顾之忧。王永庆认为,台氯公司的乙烯来源较为方便,但其却因为经营不善使得产销成本居高不下,因而无助于台湾石化工业的发展。在此情形下,为设法降低成本,经过认真研究,王永庆认为“承包”台氯具有可行性,但不料这一只尽义务而不享权利的提案却遭到“工业局”的断然拒绝,不予采纳。此后,台氯公司所生产的VCM全部由各厂商按其投资比率分配使用,并且一律依照生产成本计价,比市价行情高出一至二成不等。此一情形年年如此,王永庆说,不但给投资者造成了累累损失,同时也影响到了当局的声誉。如果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台氯公司生产成本高昂完全是由于投资计划不当所造成的,因而也是全民财产的一种浪费。在当时的台湾,按照王永庆的推测,台氯仅是其中一例,其他类似情形在公营企业中也不胜枚举。到了1973年,世界石化市场景气突变,国际油价上涨了50%,石化原料也由于严重缺货而导致价格飞涨。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引发国际石油价格猛涨。10月19日和20日,利比亚和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相继宣布限制石油产量,并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全面石油禁运,从而使单纯的价格上涨演变成了一场石油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每桶石油的标价仅为1.8美元,致使当时的市场曾有“油不如水”的说法。但是好景不长,也就是一年以后,石油价格开始缓慢上升到每桶2.9美元,1973年10月上涨至每桶5.12美元,当年12月又至每桶11.65。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永庆董事长在继承中华文明传统、创建现代企业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不只要传播他的业绩,更要传播他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像他那样,使用对比分析的办法,才能把握本质,才能见到实效。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永庆董事长“一勤天下无难事”、事事要求“止于至善”等朴素又务实的经营智慧,历久弥新。他远大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及创业70多年的宝贵经验,给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明确的方向与启发。经历了时代变迁,更能显出钻石般的光芒!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台塑的制度创新是管理“创心”,这是西方管理学当中所没有的。这是无形的财富,分享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将会激励更多的大陆企业家,创造财富,奉献社会。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推荐

《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从勤劳中来,在勤劳中去。仅以此书纪念“经营之神”王永庆!王永庆董事长在继承中华文明传统、创建现代企业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真正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不只要传播他的业绩,更要传播他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像他那样,使用对比分析的办法,才能把握本质,才能见到实效。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永庆董事长“一勤天下无难事”、事事要求“止于至善”等朴素又务实的经营智慧,历久弥新。他远大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及创业70多年的宝贵经验,给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明确的方向与启发。经历了时代变迁,更能显出钻石般的光芒!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台塑的制度创新是管理“创心”,这是西方管理学当中所没有的。这是无形的财富,分享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将会激励更多的大陆企业家,创造财富,奉献社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筚路蓝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客观地描述台塑的发展,王永庆的管理思想。比较不错的好书。
  •   读这本书让我真正想到了“民族企业”这四个字。谁说企业家以逐利为其唯一的目的?谁说中国人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已经失掉了民族文化的本心?读王永庆,如读一片海、读一盏灯,他给我最大的鼓舞是:只要有大用于国家民族的理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有所贡献,都可以为社会创造精彩的价值,尤其当这种价值基于在民族传统文化上之时。本书的作者是清华台研所的黄老师,一个淳朴而令人爱戴的人。
  •   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详细的介绍了王永庆先生把台塑发展成国际大企业的艰辛历程。
  •   王永庆站在文化的高度做企业……
  •   果然是众多大家推荐的好书,书中的资料较为详尽,线条也比较清晰,是部难得比较全面细仔讲王永庆的书,值得一读。
  •   王永庆是我从高中起就敬佩的人,终于得到了他的书,幸福。元旦不出门啦,可以美滋滋地闭门通读啦
  •   值得一看,石化项目热着
  •   这本书写的已经相当好,但就像主人公说的再写也写不出真实创业。
  •   企业家都有共同的特点,吃苦耐劳,抓住机遇
  •   好书,作者说筚路褴褛一共要出四本,期待后面几本。
  •   书很好,期待下一期
  •   到现在才看完 买了很久了 蛮不错的 内容小值得一看
  •   领导推荐的,还没开始看。不过书很好。买的值
  •   换了个送货的\'这次好快\'赞一个
  •   这本书推荐度非常高。我购了二本,第一本寄到公司,结果好像掉在车上了,找不到了。结果只能购第二本了。
  •   这是一本国企管理者必读的好书!
  •   东西好是一方面,最让我享受的是当当的服务:可以货到付款,送货快,不满意可退货。
  •   包装 印刷都不错,内容就不用说了 更好!
  •   真实!详实!启示!
  •   正版,看着不伤眼,非常好!
  •   全书讲述了王永庆从一个一无所有的配米工人,到建立“台塑帝国”,成为“经营之神”历程。“勤劳质朴”,独特的管理理念以及决策前瞻性,使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   写得不错吧,条理清晰,只是关于王永庆本人写得太少,他的话啦,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啦,都没写,只是流水账式的写了哪年哪月的大概的事。不过事情交待的还算清楚。
  •   文笔,叙事方式都还不错,另外也书中很多地方也参考了台湾方面出版的书籍。
    个人感觉还不错
  •   看着感觉很官方的一本书,文笔不是很吸引人,太严肃了
  •   看完此书我对海峡两岸交流的历程更深一步认识,上个世纪80年代,王永庆先生率领全家秘密访问大陆,邓小平亲自接见,王永庆先生的女儿王瑞瑜代父发言感谢,王老的勤俭节约,坚持中华美好传统,与开创现代商业模式。他的一言一行不愧为:经营之神。整整影响几代人。向王永庆先生致敬!
  •   全是大套话影响心情
  •   官员挂名的文章,90%是挂个名,不是官员写的,50%官员自己没看过。
  •   看惯了时髦的西方成功企业家的故事之后体会王永庆的成功的另一种道路:克己的个人奋斗加上恰当地利用官商结合,不因时空变换而失去在当今中国的意义.
  •   作者,你这样子拼凑起一本书有意思吗?
  •   这本书是EMBA老师推荐的, 买了很久才有空看。有收获, 有收益
  •   质量不错,内容很好,值得好好看看。
  •   很实用的管理书,中国式的管理,适合很多中国人学习。
  •   是一本经商好书,值得推荐!
  •   内容正在看。应该还行。
  •   好书,正在读,作者功力不错!
  •   很耐读,非常有嚼头,比纯粹的管理书籍要好得多。实在!
  •   他是一个王者,而王者总有我们膜拜的理由,不管什么理由或者对文化的抨击,他总是站在巅峰,这些人的成功的传奇难道只是一些废话?
  •     最早是在06年12月份的一盗版杂志上看到王永庆先生的故事的。他的生平简直就是部惊心动魄的电影。贫穷的家境,毫无背景,也没受过蛮多教育,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非常用心的打造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王老史诗般的一生,厚重、踏实,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了。感谢王老!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左传宣公十二年》
       用这样的标题来形容经营之神,工业之父的一生再恰当不过了,虽然这样伟大的人物终将会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不知道还留存在有多少人身上。你一走,台湾都空了。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从乃不知塑料二字怎么写到塑料大王。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王永庆发现当时农家养的鹅都很瘦,原本养4个月能长到五六斤重的鹅只能长到两斤重,因为鹅也没有吃的。于是王永庆到处收购瘦鹅,同时还低价向粮食部门购买碎米杂粮、派人去捡农家丢弃的烂菜叶,然后做成混合饲料喂给瘦鹅吃。结果原本只有两斤重的鹅在2个月内能长到七八斤重,其间的利润自然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王永庆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失意之时,要像瘦鹅一样忍饥挨饿,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只要不死,一旦机会来临就能像瘦鹅一样,迅速肥大;而瘦鹅之所以瘦,原因并不在鹅,而在于养鹅的人方法不对。由此王永庆知道,经营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经营不善,问题不在员工身上,而在于老板的管理方法不当。)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在创办台塑之前,他搞过米店、砖窑厂、木材厂,从打杂的伙计到老板,一步一个脚印。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没文凭没什么,关键要有实力。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第七堂课:产品价廉物美。所有台湾制造的共性。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米店送货上门,半夜送米,到建立最原始的客户数据管理档案,无不表现这一点。
      
      感谢您在地震时捐给我们的1亿元捐款,希望您一路走好。
      
      
  •     昨天,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在美国辞世。
      
       如果说战士最悲壮的归宿,是马革裹尸还,那么在我眼里,王永庆先生,这位台湾的经营之神,便是荣耀地离去在经营的战场上。王永庆先生离去在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中,离去在前往巡视美国产业的途中,犹如一位毕生征战的国王,在为王国打下坚实而庞大的基础后,阖然长逝。
      
       王永庆先生,起于贫寒,16岁从经营一家米店开始,后投身石化塑胶行业,创办台湾最大民企,成为华人巨富。其商业上目光如炬,经营中坚韧严厉,生活里节俭自律。一生归结:传奇坎坷、止于至善。
      
       王永庆先生最为人知的,也许是他的节俭,那种另寻常人难以理解的节俭。比如喝咖啡时,把装着奶精的盒子在咖啡中涮一涮,以免浪费;比如请客吃饭只在自己的公司食堂,且中餐西吃,不许剩饭剩菜;比如要求工人手套磨破了左右手交换,窟窿朝上还可再用,如此等等。有不少人将王永庆的这种身拥巨富,却苛以节俭的生活,以为偏执甚至病态。但我读了《筚路蓝缕》中关于王永庆发掘林业资源制造人造纤维的经历之后,才意识到,只有从骨子里发出的,对巨大浪费的痛心疾首,才能持久地爆发出创造巨大财富的原动力。真真是大富至简。
      
       王永庆先生最为人佩服的,恐怕是他意志的坚韧,工作的严厉与执着就不用说了,从在近90岁高龄仍然在企业的运动会上带着员工跑5000米就可略见一斑。我想,这也许是他在用毕生,实践着他的“瘦鹅理论”。
      
       《筚路蓝缕》中关于“瘦鹅理论”的论述: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乡下的大多数家庭都饲养鸡、鸭、鹅一类的家禽。一般情况下,乡下人除了给鸡、鸭、鹅投喂粮食以外,有时也供以吃剩的食物。但是在战时的台湾,粮食严重缺乏,不要说养家禽,就连人都时常遭受饥饿的折磨,因此都是采取粗放的方式饲养,放任它们自寻杂草果腹。如此饲养的方式自然使鸡、鸭、鹅个个骨瘦如柴,卖不了什么好价钱。
      
       这种情况,王永庆想,如果能够找到饲料,养鹅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他注意到,当时农民在收获高丽菜以后,一般都将菜根和粗叶弃留在田地,任其自然腐烂。因此王永庆便雇工收购这些菜根和粗叶,一方面从统合碾米组织那里购买稻壳、碎米和死米,粉碎之后再混合起来作为饲料;另一方面他又从各家农户收购未成年的瘦鹅。这些瘦鹅确实是饿极了,一看到食物就拚命吞食,直到喉咙都塞满了才肯停止。
      
       小时以后,这些瘦鹅喉咙里的食物消失了,于是又再大吃一顿,如此周而复始,从不间断。3个月之后,这些瘦鹅转眼间变成了一只只肥壮的大鹅,体重猛增了二三倍。在正常情况下,鹅一般最多是养到6台斤左右,但在人都难以果腹的战争期间,王永庆的鹅却能够养到七八台斤,其经营思路和手法确实高人一等。
      
       “瘦鹅理论”的具体内容,王永庆曾于1989年11月访问大陆时,亲自向邓小平先生细细讲述过,并得到了高度赞赏。王永庆说:“这些瘦鹅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如果生命力不够强,可能已经残废而难以挽救。但是如果经过长时间挨饿仍不致残废,可见其生命力相当强韧,加以饲养以后不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成长,甚至成长情形比一般家禽还要良好。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又遭遇战争的特殊境况,我们作为台湾的百姓,实在完全无法伸脚出手,每天默默在乡下的砖瓦厂度日,隔绝于自我的期望和理想之外,这种境遇就如同瘦鹅每天惨淡的接受饥饿折磨一样。但是瘦鹅一旦重获温饱的机会,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生长和体态。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人,也是要像瘦鹅一样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才能够忍受持续不断的折磨,度过重重难关,寻求到生存发展的契机。这也就是我的‘瘦鹅理论’的由来。”
      
      
      
       王永庆先生去了,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七人小组”所执掌的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的石化王国,更留给所有的经营者以榜样:像“瘦鹅”一样,在困顿时坚守,忍受苦难去存活,一旦稍有机会,便投之以发展的全力,迅速地成长壮大。
      
  •     真实演绎王永庆石化王朝壮举
       真切感受经营之神坎坷历程
       真情剖析管理之神独到之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