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联想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歌明,任在彬 编著  页数:98  

前言

  我最早对画界的影响,不是因为创作,而是因为一张大卫石膏像的素描。那是在中央美术学院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张大国先生安排的一个两周的长期作业。画大卫是一个标志,美院的学生没有没画过的。当时特别强调写实、深入。我们脑子里一天到晚都是“黑灰白,分块面,大关系.交界线”。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写实呢7画出来的是这些概念和线条.还是那个实实在在的对象?疑问没解决,接着就放寒假了。我没回家,留在画室,打算用这一冬天,看看这张画到底能“写实”到什么程度。  这个寒假过得很快,开学的前一天,靳尚宜先生来查看画室,那时和靳先生还不熟,我停笔。他在这张画前看了好长时间.没说话.走了。后来,听说靳先生在背后表扬了我,说:“徐冰这张大卫是美院建院以来画得最好的。”这话也许是被演义了,但不管怎么说,我通过这张作业,把素描是怎么回事弄懂了许多,顶的了过去画100张素描的收获。  美院毕业后.我留校教了十年书。更有理由接着想素描、基础课这些问题;同时也写了许多教案,并做了一些素描教学改革和新的尝试。那时,我考虑比较多的是:在我们的基础训练中,有一种“浪费的现象”。比如说.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想成为画家的人都把这么多的时间放在素描训练上。但真正画得好的、有感觉的多吗?甚至有些人是画得越多,感觉越差。训练的结果都到哪里去了?一个学画的人,从考附中之前.就反复画方块、三角、圆锥体。“幸运”的话,他能画到研究生毕业。从头像、胸像,到全身像.再脱了衣服,从单人体到双人体,这漫长的作业程序,除了有难易程度的区别,在研究的内容和课题上有变化吗?没有。每一次都完成一个同样的过程,弄不好只培养了画者的熟视无睹,学不好真的会这样。  我曾经被认为是一名很好的学院派的学生、教师。但随着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开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我的创作也开始偏离了一般概念中的传统和学院式的艺术。当时,我的变化让许多老先生觉得很可惜:你有这样好的功底不用,而去搞那些不三不四的东西!年轻的艺术家则总是向我询问差不多同样的问题:你是怎么一下子从传统的路数转变为“现代艺术”的?似乎其中必有变法之捷径。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基础和传统功底与现代艺术是相左的,两者不是一回事,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实际上.这正反映出长期以来.在艺术基础教学中,对艺术是怎么回事,艺术家是干什么的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对基础的基础认识的不清楚。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把基础训练只当成技术训练,只是学会把一个三维的东西画在二维的平面上,看上去还是三维的;或只是了解色彩的成分和调配技术.它当然与当代创作没有关系,当然找不到“转换的捷径”。

内容概要

本书针对高考艺术院校入学“设计基础”考试编写。从造型设计的特点、设计构图的要求、图形创意的方法、人物造型的准备、色彩设计的表现、工具和技法的掌握、模拟试题及应试方法七个方面引导考生掌握应对“设计基础”考试的基本方法。内容编写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同时配合教师范画展示及学生优秀试卷评析,帮助考生轻松获取第一手资料。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讲 造型设计的特点  1.1 形象完整不琐碎  1.2 形象夸张特点突出  1.3 形象优美饱满  1.4 形象处理平面化,轮廓清晰第二讲设计构图的要求  2.1 设计构图的特点    2.1.1 齐整和格律化    2.1.2 不受焦点透视限制    2.1.3 图形和空白都有意义    2.1.4 既可以装饰也可以写实  2.2 构图的组织方法    2.2.1 主体突出    2.2.2 形式意向完整    2.2.3 明暗层次关系明确    2.2.4 形象有起伏变化    2.2.5 背景充实    2.2.6 生活气息浓厚  2.3 构图中常见的问题    2.3.1 主体事物偏离中心    2.3.2 画面单调乏味    2.3.3 散乱和缺乏组织关系    2.3.4 混沌和缺少层次    2.3.5 画面过于拥挤    2.3.6 主要人物形象太小第三讲 图形创意的方法  3.1 积累形象素材  3.2 联想丰富  3.3 创意形象的表现特点    3.3.1 简明和直接    3.3.2 夸张和变形    3.3.3 生动和过目不忘    3.3.4 象征和耐人寻味    3.3.5 重叠和综合性  3.4 相关的题目和表现方法第四讲 人物造型的准备  4.1 人体比例的控制  4.2 动态结构及透视关系的掌握  4.3 表现节奏调整重心  4.4 细节表现  4.5 人物关系和谐第五讲 色彩设计的表现  5.1 建立色环的概念  5.2 调?色的使用  5.3 对比色的使用  5.4 多重对比色的使用第六讲 工具和技法的掌握  6.1 水粉颜料  6.2 彩色铅笔  6.3 马克笔  6.4 混合材料  6.5 其他工具第七讲 模拟试题及应试方法  7.1 时事题目  7.2 校园活动  7.3 家庭和课外活动  7.4 永恒主题  7.5 其他题目作品欣赏附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试题解析后记

章节摘录

  2.2构图的组织方法  2.2.1主体突出  在安排构图时,应该使画面中的主要形象占据比较大的位置。如果主体形象处理得小,也就意味着画面中空白或者背景的面积比较大,大块的空白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处理好。因此,主体形象大些可以减轻背景处理的压力。当然,如果想表现空旷的感觉.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此时的主体就是宽阔的空间,其他的形象只作为陪衬和对比存在.仍然符合主体突出的原则(图2-9)。  2.2.2形式意向完整  我们常见的构图形式如:三角形构图——主体形象呈现三角形;圆形构图——主体形象或其发展趋向呈现圆形;方形构图——主体形象以方形为主:S形构图——形象或走势呈现s形的发展趋向。另外,还有水平构图、垂直构图、发射构图等等,都是根据构图的趋向和发展势态总结的基本形式。构图原则是变化不宜过大.保持比较单纯和一致的形态和趋势,形成视觉形式的感染力(图2-10、图2-11)。  2.2.3明暗层次关系明确  无论采用写实还是装饰的表现手法,画面上的层次关系都要明确。比如在户外景色的表现中,天空、地面、山峦和树木在明度上应该有所区别;表现室内题材,物品、人物的组合、层次也要清楚。例如当人物明亮时,背景可以用灰色调.而背景中的树则可以用更深的颜色,反之亦然。在装饰性的画面里有三到五层明暗变化就可以了;即便是写实性的表现,在大的色调上也要尽量保持单纯,并不是调子越多就越好。  另外,还应该注意明暗的统一感.如亮调——以浅色为主,灰调——以中等色度的颜色为主,暗调——以较深的重颜色为主.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气氛和情绪的基调。  画面中不同明度的色彩之间要相互穿插,尽量做到暗中有亮、亮中有暗,使画面自然、平衡和富于变化(图2-12、图2-13)。  2.2.4形象有起伏变化  画面中的每个部分都应该联系起来作统一处理,做画时随时保持整体意识,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之中营造起伏和错落的变化。其中既有外轮廓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前后起伏和纵向的交错关系。整体意识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逐渐摆脱不自觉地陷入局部刻画的习惯。其实,在对景写生时已经出现构图和取舍问题.只不过教师摆放好的静物已经过提炼处理,因而没有把矛盾突显出来。但是当面对空白的画面时,如何“组织”和“安排”形象就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了。  统一中求变化与变化中求统一,指在画面的大统一中应该有所变化;而当各种形象变化丰富时,则又需要寻找方法使之统一,将它们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图2-14)。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最新倾力之作  高等艺术院校入学考试的权威指导教材  全国美术设计学院考生的优秀试卷评析  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理想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超越联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超越联想,设计思维解析。看到书名,貌似是帮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学生们开拓思维的。一直觉得自己的创作思维不是很开拓,所以想看一下这类书,激发一下自己的联想想像潜力。想看一下我们看到的成功作品为什么会成功?它的内在意义,还有设计师在设计时为什么要用某个色调,为什么要用某个装饰,为什么要那么设计,等等等等。。。想通过了解这些来给自己一些启发和认识。本以为终于找到了一本合乎标准的启迪书。但是买到手之后,,,我的感觉,你们都懂的。一半以上都是一些图片。没有配以任何的作品分析。。。。无语。或许是我对书名的理解有问题,总之有些小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