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北京师大  作者:刘传德  页数:312  

内容概要

  《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第3版)》是为中小学教师以及师范院校师生和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同志和一切关心教育事业的广大读者在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时参阅有关教育家而撰写的。也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介绍外国教育理论的知识性读物。

作者简介

刘传德,男,现年66岁,浙江绍兴人。中学毕业后当过工人、战士,1964年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导师、督导。从事《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管理史》、《外国幼儿教育史》、《外国教育家评传》、《外国教育论著选读》和《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等课程教学工作。曾先后承担、参加国家、教委、省市级教育科研规划项目多项研究,发表著答有《人生头三年》、《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外国幼儿教育史》、《外国教育管理史》、《中外名人教子故事》、《中外名人成才故事》、《比较职业教育》等,并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史研究》、《史学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长期坚持教学、科研,孜孜笔耕,著述达200余万字。

书籍目录

序言第3版序苏格拉底柏拉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塔洛齐欧文斯宾塞傅立叶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贺拉斯·曼巴西多第斯多惠洪堡费杀特黑格尔康德杜威蒙台梭利怀特海科南特桑代克克鲁普斯卡娅苏霍姆林斯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乌申斯基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拉伯雷布卢姆保罗·朗格朗小原国芳霍华德·加德纳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一、生平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出身于雅典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为助产婆,幼年和少年过着贫困的生活。只接受过初等教育,稍长一点就跟随父亲学习雕刻术,善思考。他曾三次从军出征,到30多岁时开始研究哲学,经过努力一举成名。他生活在奴隶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民主思想和竞争巩固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对其影响颇大。自学成才,但以“无知者”的身份出现。放弃雕刻职业后,作为教师出现在青年中间,是第一个作为公众教师的雅典人。他并不同于智者派,作为教师,他并不收费,智者派就没有这样高雅。而且,对于智者派的一些主张,他也不同意,坚决反对。苏格拉底很富于演说才能。主要通过谈话、对话、讨论、争辩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其“产婆术”是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70岁时,受人诬告,主要有三大罪状:不信传统神灵(太阳神),改信主观意志的“灵机”;组织反对民主制度的小集团,主张智慧者当权;蛊惑青年,教唆门人与雅典民主制为敌。因而被判死刑,令其饮鸩而死。    其实,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度。为了保卫民主制他三次从军,作战英勇,并获得桂冠。曾任过民主制政权的执政官,并纠正过一大错案,挽救“十将军”生命。反对民主制中不正确的东西,如极端民主化、自由化,让有治国经验的思想家担当重任,为巩固民主制服务。因此,他的死是一个悲剧。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作过如下评论:“只有当一个可敬的人遭遇灾祸或死亡的时候,只有当一个人遭受无辜的灾难或冤屈的时候,我们方特别称之为悲剧;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他无辜被判处死刑,这是悲剧性的……他的遭遇并非只是他本人的个人浪漫遭遇,而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    苏格拉底素有“西方的孔子”之称,不仅因为他和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生活的年代相近,都经历了艰难坎坷的人生,更主要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其弟子有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诗人色诺芬等。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著作,关于苏格拉底的历史考证主要来自4个方面的文献资料:第一,柏拉图的著述,包括《理想国》、《会饮篇》、《申辩篇》等;第二,古希腊阿里斯多芬的喜剧《云》;第三,色诺芬的著述《回忆录》、《经济管理学》;第四,亚里士多德著述中对苏格拉底的评述。    二、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神“为了某种有用的目的给了人们身体的各部分”,神不仅创造世界,而且支配世界,管理世界。神“能一下看见一切,听到一切,无处不在,并且同时照顾到一切事物”。神是最聪明的,人应当认识自己的无知。    神不仅给了人身体,“最重要的,是在人的心中安排了灵魂,这是人的最优越的部分”。而真理就在人的心灵里。他还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是永生的,是可以轮回的。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他阐释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他的“产婆术”的理论基础。而柏拉图的著名的理念论,也许最初正是从这儿受到的启发。既然灵魂不死,而真理就是在灵魂里的,那么在每个人的灵魂里早就有了许多的理念。柏拉图认为这些理念在人死后灵魂重新投胎新的生命进入肉体时被肉体玷污了,因而忘记了,因此,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只是一个“回忆”的过程。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帮助学生“接生”知识,柏拉图则认为是帮助学生“回忆”知识。不管是接生还是回忆,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灵魂里必得先有东西,才能被接生或回忆出来。妇人肚子里没有孩子,任你接生婆本事高明,也接生不出孩子来的。可见两人的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很相近的。    苏格拉底哲学方面的另一个思想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本身。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大都致力于探讨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些研究对于人的生活没有直接联系。苏格拉底则认为哲学研究应从天上回到人间来,他集中研究社会问题,虔诚和不虔诚,美和丑,高贵和卑贱,公平和不公平,严肃与粗鲁,勇敢与胆怯,国家的本质和政治家等等都是苏格拉底研究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哲学的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等都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历史的局限,苏格拉底的有神论和灵魂不死的思想都是不正确的。但是,由这些唯心主义的灵魂论而引发出来的另外一些思想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如人应当认识自己的无知,“产婆术”等。    三、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非常重视教育,是世界上教育政治论的最早倡导者,他说:“是我一个人独自参与政事,还是我专心致志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来参与政事,使我能够对政治起更大作用呢?”因此,教育也就是政治,育人也就是从政,而且是更重要的从政。他认为教育失败了,国家也就弱了、危险了。苏格拉底看得很清楚,他认为,教育最能使人获得理解力。为此,他把他的主要工作放在如何组织一个好的教育上。    在雅典社会,关于道德的看法,苏格拉底被划在保守主义者和诡辩论者两派之间。保守主义者坚持道德是内在的、绝对的。他们声称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丑以及衡量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是由上帝决定,就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人们的责任就是发现它们,按照它们的规定去进行生活。诡辩论者和其他“时代派”声称这些原则是与他们相处的环境有关。他们相信,人们在他的特殊环境中活动,决定对和错。“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就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理论的萌生。    苏格拉底不接受二者中任何一个的立场。他知道道德原则必须随条件变化而变化,但是他不能判断个人主义让个人自由地决定他自己的道德是否正确。最后,他得出结论:思考是道德的关键。假如一个人能思考得很清楚,同时在事情没完之前一直思考,他就能发现道德,它不只适合他自己,也适合在同一条件下的其他人。“有思考能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要有好的思考能力,就必须受教育,有一定的知识。由此,他提出知德同一的学说。    对苏格拉底来说,很需要去从事意义深远的教育工作。要创造一个所有的人都做好事的社会,我们必须训练人们清晰地思考。假如一个人能掌握准确思考的方法,他就会知道什么是好的,并且主动地去做好事。苏格拉底坚持教育可以使人善良,他把教师放在建立一个美好社会的中心地位。    既然道德原则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对真理的寻求就必须是辩证的。苏格拉底教育学生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而不是教条死板。思考和知识在这里仍然是很关键的东西。    苏格拉底对于教育的另一个杰出贡献是他的“产婆术”。他认为教育并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自己把知识接生下来。“产婆术”又称苏格拉底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怀疑——质疑——助产——归纳(下定义),苏格拉底每同青年交谈时,总让他们给事物试下定义。如苏格拉底问“什么是虔诚?什么是节制?”年轻人就按自己所想的回答。苏格拉底立即提出一些与回答并不适合的特殊例子,他们之间就可放弃或修正最初的定义。因此,这个过程就在老师提问和启发的指导下继续进行,直到获得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定义。这种方法显然含有归纳的因素,但又不是纯粹的归纳。也许照亚里士多德所说,这是一种经过评议下定义的过程,还比较恰当。这样就真正说明了它的基本特征:由普通经验概括开始,进而达到构成特殊事实的基本概念的更适当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说:“有两样东西可以完全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是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这两样东西都是科学的出发点。”足见“产婆术”在历史上的地位。    苏格拉底十分重视青年人的道德修养,经常考虑他们“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并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有知识的人才有美德。他说:“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为善由于知,为恶由于不知”;既然“美德即知识”,“美德就可以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知识与德行的教育理论问题。但很显然,知德同一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有知识会思考的人并不一定就有道德,就是善的。没有知识的人也可以是善的,尽管从哲学角度来看,这种善是比较低水平的。但也有合理的因素,知,可以说是更高的德的必要条件,有知,才有可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德,但并不一定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德,而且也有可能反而导致更深的恶。只有当教育是很成功的教育时,知才能促进德向高层次发展。也许,在苏格拉底的想象中,教育都是成功的教育,知无条件地促进善,所以他说知德同一。    知德同一尽管在理论上站不住脚,但它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四、评价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代表奴隶主贵族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哲学的内容范围,为古代希腊哲学思想的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他和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代表了希腊文化的黄金时期,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理论上强调知德同一论,提出了言行一致的问题;提出“产婆术”,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也提出了归纳的研究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人生经历坎坷,生自贫穷、刻苦自学、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寻求真理至死不屈,这种高尚的精神和品质,为后世树立了教师的楷模。    受历史和阶级局限,提倡神学的唯心主义,教育上故意刻求形式主义,维护奴隶制,这是我们在学习其思想时应加以区别对待的。P1-5

编辑推荐

这本书是为中小学教师以及师范院校师生和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同志和一切关心教育事业的广大读者在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时参阅有关教育家而撰写的。也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介绍外国教育理论的知识性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