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北京影视文化

出版时间:2000-11-01  出版社:北京师大  作者:高鑫  页数:443  

内容概要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跨世纪的北京影视文化》,将密切结合我国,特别是北京影视文化发展的实际,探讨影视文化本身所提出的重要理论课题,诸如社会转型期北京影视文化思潮、北京以及我国影视文化的价值取向、影视文化的主旋律与多样化、北京影视文化的商品意识与艺术品格、北京影视文化的地域特色、北京影视文化的滑坡和审美失落、北京影视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力图得出科学系统的结论。  目前,西方影视文化研究,多以后现代理论观念对影视文化加以审视,强调影视文化的传播属性、技术属性、商品属性,往往削弱了影视文化的人文精神。台港影视文化研究,往往从市俗观念出发观照影视文化,倡导娱乐化和大众化,淡化了影视文化的文化品格。但是,对影视文化的研究,他们都比较注重社会调查和量性分析,应该说,这对我国的影视文化研究,颇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作者简介

  高鑫,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电视艺术》杂志副主编。《电视传媒》编委,中国电视艺术片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电视剧创作概论》《电视艺术学》《高鑫电视艺术文集》《电视艺术美学》等。  徐志,电视台原编委会编委、艺委会主任、中国电视喜剧研究会秘书长、北京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播电视》副主编。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辞海》电视导演、电视表演部分,《时间与人生》等。主编《艺海拾贝》《情系京华》《京屏争艳》等。

书籍目录

序言A.时代B.文化C.影视文化D.北京影视文化第章 跨世纪北影视文化的回顾与前瞻.“托京影视文化”的界定二.北京影视文化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创建期(1949~1978)’2.繁荣期(70年代未--80年代未)3.转型期(80年代未至今)三.“转型期”北京影视文化建设的四个浪潮1.娱乐化2.纪实主义3.新英雄主义4.军民化四.跨世纪北京影视文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1.跨世纪北京影视文化的战略B标2.跨世纪北京影视文化的战略任务第二章 影视文化的理论思考、视觉文化1.影视文化就是视觉文化2.影视语言是种视觉语吾3.影视思维是视觉思维4.影视文化成为最大的消费品5.影视文化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二、大众文亿-.1.影视大众文化的形成2.影视大众文化的特征3.影视文化是大众消费的商品三、当代神话1.影视是当代神话的裁造者2.当代影视神话的特征四.影视文化的品格1.影视文化精品的标准2.影视文化的功能3,影视文化的深麴牲4.影视文化的雅与俗5.影视文化品格与时代6.关于影视文化批评第三章 北影影视文化的主流与多元.北京影视文化概述1.北京入文特点初探2.北京影视文化的特点二.主旋律--时代的最强音1.主旋律概念的认识2.主旋律在北京上空回晌第四章 北京影视文化的创作群体第五章 北京影视文化的受众群体第六章 北京影视文化地域特色的流变与融合第七章 北京影视文化批评第八章 大陆、台湾暨香港影视文化之比较(上)第九章 大陆、台湾暨香港影视文化之比较(下)第十章 影视文化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第十一章 影视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后记

章节摘录

  如电影制片厂引入国外资金,进行合作拍片;如向社会征集影视剧本、脚本,竞标导演和演员;如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影、视作品的借贷款、分配等。由一些影视从业者个人或同仁集结组织的影视文化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迅疾成长,为影视生产、影视创作极大地满足社会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影视分流与合作--影视新的互动局面的形成。由于电视起步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电视发展追逐电影的观念、方法和技巧,“繁荣期”电视以较快速度取得长足进步,进入“转型期’’的电视更以超乎人们预料的速度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第一传媒”,而电影则与它的辉煌时期相比出现了很大困难。在这电影与电视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影视出现新的互动局面。一方面,影视各自探索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电影失掉传统的市场优势后,努力开拓自己的新的市场,从创作、拍摄的组织到发行、放映的管理,都艰难地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电视则以它时代骄子的姿态,自如地游弋在巨大的市场中,以它符合自身运作规律的创作、制作、生产、传播和经营,成就了令人艳羡的巨大的电视产业。不仅在信息传播、艺术创作、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做出杰出成就,而且在市场产业经营中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领域。另一方面,电影与电视在分流过程中,也.不断地继续探求新的合作渠道和合作方式,从“创建期”电视无偿播放电影,到“繁荣期”影、视的竞争、对峙,到“转型期”实现分流中的合作,影视互动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宏观的视角描述了北京影视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内容充实,有较强的学术色彩和地域色彩。  --郭志刚  这是影视理论界近年来的重大收获。本书立足于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对北京影视文化的发生、发展及前景进行了回顾、梳理和展望。  --周传家  从总体上看,具有较为翔实的内容,对影视作为综合艺术形态的特征有着比较全面的把握。  --吕志敏  选题好,有研究价值。书稿整体理论框架和结构成立,有学术个性。  --仲呈祥  内容较为丰富,主题集中,结构布局较为合理,主要论点立论准确,分析得当。  --王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世纪的北京影视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