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研究

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萧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荆楚岁时记》是中国的第一部岁时民俗志,它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作者宗懔为南朝梁人。本文以《荆楚岁时记》为文本,研究它在中国民俗学史、中国民俗史上的独特贡献,以及它在记录中国民众时间观念演变史上的重要价值。
本论文围绕着《荆楚岁时记》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其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从五个方面予以论述:一、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荆楚岁时记》的作者、注者及版本情况作系统的考订;本书写成于宗懔被俘往北朝之后,是作者对故乡岁时生活的追忆之作,从而开创了忆旧的民俗记述传统。二、将本书放在历史时间与地域空间的确定位置上,进行文化考察,探讨了本书出现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认为在秦汉帝国崩溃之后,六朝民众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民众注重个体情味,地方文化观念凸现,民间著述兴起,《荆楚岁时记》正是这样一部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私人著述。三、本文将《荆楚岁时记》视作民众时间观念的文本,认为中国一向有时间记述的传统,古代的《月令》是时间进程的政令性叙述,六朝时期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统的政令性时间叙述中断,传统月令被新兴的地方岁时记代替。岁时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记述了地方民众的时空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时间叙述性质,从王官之时到百姓日用之时,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四、《荆楚岁时记》作为中国第一部岁时民俗志,在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具有发凡起例的开创意义。中国民众有着很强的时令观念,岁时民俗丰富多彩,岁时记的著述体例为岁时民俗的记录提供了适用的记述方式。从《荆楚岁时记》的著述体例与记述原则中,提出关于传统民俗志的若干认识。五、六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代,作为地域民众岁时实录的《荆楚岁时记》,为我们描述了当时民众生活的真实图景;因此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料,从中发现民间社会的文化观念与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本文还拟研究民俗文献与民俗活态传承扩布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时间的局限,此项内容暂时搁置,容后日补足。

书籍目录


绪论
一、《荆楚岁时记》研究的学术意义
二、《荆楚岁时记》研究的目前状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设想
第一章《荆楚岁时记》解题
一、作者、注者及版本源流
(一)作者的家世与生平
(二)注者的家世与生平
(三)《荆楚岁时记》的版本源流
二、《荆楚岁时记》的题中之义
(一)荆楚——一个地域文化概念
(二)岁时——传统中国人的时间经验
第二章分裂的时代与活跃的文化——《荆楚岁时记》成书背景研究
一、南北分立格局下的地域社会特性
二、民众生活的新变化
三、民间著述的兴起
第三章周秦以来的《月令》记述传统与《荆楚岁时记》的开创性贡献
一、《月令》记述与王官之时
二、《四民月令》与贵族庄园之时
三、地方民众生活的时间表述——《荆楚岁时记》的开创性贡献
(一)岁时民俗志记述体例的开创
(二)岁时民俗记述的实录原则
(三)岁时民俗记述范围的有效把握
四、月令与岁时记——两种不同时间观的比较
第四章《荆楚岁时记》——中国民俗史上的珍贵文献
一、大变动时代域内外文化交融的民俗写真
(一)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端午节俗形态分析
(二)域内外民俗的汲纳与融汇——浴佛节与盂兰盆会(中元节)节俗形态分析
二、南朝荆楚民众观念的实录
(一)岁时生活与荆楚民众的时间观念
(二)岁时生活与荆楚民众的巫鬼观念
三、后世岁时民俗传承与扩布的文本(略)
余论:时间与空间文本与生活——传统民俗志小议
一、岁时与地域空间
二、文本与民众生活
附录一道光《安陆县志》岁时民俗部分
附录二仙桃(沔阳)岁时民俗新记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荆楚岁时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