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

出版时间:2001-12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黄会林  页数:4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反映了我们课题组为进行中国影视艺术学科的系统理论建设而做出的初步努力,其内容包括:绪论、综论篇、电影篇、电视篇、结语共五部分;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力求体现历史回溯和时代前瞻的有机结合、宏观视野和微观视点的有机结合、理论分析和决策研究的有机结合、理性思考和调查统计的有机结合;力求关注中国影视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形态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以评判当前中国影视发展的文化处境;并力求以纵横两个维度的研究为基础,构筑中国影视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模式;从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策略有所裨益。

书籍目录

绪论: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理论建设综论篇第一章 中国影视美学发展流变概观第二章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综述第三章 中国电视美学研究综述第四章 中国电影传统特征辨析第五章 中国电视艺术民族化品格辨析电影篇第六章 沉默是金:中国无声电影特质辨析第一节 东方好莱坞——中国的影戏传统第二节 叙事写情——民族文化的纪录第七章 风云时代:中国20世纪30~40年代有声电影特质辨析第一节 30年代中国电影:多样化的艺术尝试与追求第二节 40年代中国电影:民族风格探索和现代变革第八章 政治诗情:中国“十七年电影”特质辨析第一节 政治诗意第二节 民族叙事风格第九章 大潮涌动:中国新时期电影特质辨析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生命美学时期的中国电影第二节 90年代生命自由美学时期中国电影多元化状况第十章 龙的传人:中国港台电影特质辨析第一节 崇高美学/港台电影历史、抗战电影第二节 悲剧美学/台湾史诗电影、乡土电影第三节 英雄美学和反英雄/香港武侠电影、黑色电影第四节 解构主义和艰难的建构/当代香港、台湾娱乐片和李安的电影电视篇第十一章 中国电视媒介认知辨析第一节 媒介时代的电视性能认知I第二节 中国电视节目近期发展走向第十二章 中国电视受众市场辨析第一节 媒介时代的文化选择第二节 电视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第十三章 .中国电视栏目文化特质辨析第一节 谈话栏目的类型特征第二节 环保意识与欢乐空间第三节 电视时代如何读书?第四节 透过文化的目光第十四章 中国电视纪实特质辨析第一节 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第二节 政治话语的主流表达第三节 人文关怀的精英思考第四节 大众文化的平实纪录第五节 偏离主流的边缘守望第六节 突破与转型:中国纪录片的新变第十五章 中国电视剧审美特质辨析第一节 民族传统叙事模式与电视剧的审美构成第二节 电视剧民族风格的内涵及表现第三节 民族审美文化时空与电视剧创作的审美生成结语中国电影、电视理论建设前瞻第一节 电影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与理论的成熟第二节 电视理论:“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结合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电视理论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追求故事完整统一的叙事性特点中国电影在8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都以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而为特点。这既有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和多受戏剧传统影响有关。史传文学的特色就是故事性强,唐传奇与明清小说也在故事性上曲折动人。而戏曲的影响从初始中国电影是戏曲片段《定军山》也可看出端倪。但更和中国人的欣赏习惯相吻合(情节要清楚、人物关系要明白、有来龙去脉、起因与结局)。从早期的《掷果缘》不难看出因果源流。姜文成功执导《阳光灿烂的日子》后,在看了进口大片时说了一番有意思的话:看《真实的谎言》觉得中国导演惨点,因为没有大资金;但看了《阿甘正传》又有了柳暗花明之感,因为论拼讲故事,中国导演一点也不差。这十分准确,即传统中国电影所长在于故事性,从创作角度看,叙事远远高于抒情与哲理的表现,从现存最早的短故事片《掷果缘》已可见一斑。在这个机灵木匠终于以自己的计谋赢得医生之女的婚约的故事中,来龙去脉,起承转合颇为清楚。在传统形态的中国电影中,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故事完整统一的特点比比皆是。夏衍等人在1933年评价费穆的《城市之夜》时说过:在中国,因为电影的历史太短,电影的发达太幼稚,许多电影艺术家还过分重视甚至迷信戏剧的成分,这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实在是值得纠正的一件事。不难看出,那时代的人对戏剧的影响已十分明确。叙事性在美国影片中也容易看到,其镜头组接在于叙述。但好莱坞编造故事片重在事件与事理,当代电影则更加重紧张曲折,而结局却最终是“弥合”、“缝合”。进程是重点,结局只是一种投其所好的策略,所以过程的浪漫、惊险、干变万化,梦境千姿百态,结局则总是圆梦。

编辑推荐

《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是中国影视美学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