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答

出版时间:2001-08-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龚书锋,金冲及 著  页数:288  

内容概要

  史学的进步有赖于不断的创新。历史是一个变动不居、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而不可能凝固不变。后人或根据新发现的史料补正前人某一个判断,或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某一问题予以更为全面、本质的阐释,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李大钊所指出:“历史不怕重作,且必要重作”,“根据新史观、新史料,把旧历史一一改作,是现代史学者的责任。”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其中不乏优秀论著,颇有创见。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有过的简单化、片面性的偏向,已逐步得到了纠正。这种创新是可喜的,它深化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书籍目录

前  言一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殖民化与现代化1.殖民扩张与宗主国的现代化2.殖民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现代化的扭曲3.列强的殖民侵略与中国的沉沦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沉沦中的抗争与探索2.社会性质与社会演变三 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1.文明与野蛮2.抵抗侵略与学习先进3.落后与挨打四 近代中国的革命1.对革命的不同认识与评价2.革命不是随心所欲地制造的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五 近代中国的改良1.对改良、革命的褒和贬2.中国近代改良失败的主要原因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文化1.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七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比较研究1.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一次左倾错误2.革命走向复兴和第二次左倾错误3."国际路线"和第三次左倾错误4.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八 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1.新论与旧说2.爱而欲其扬,恶而欲其抑结语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2.几个研究方法问题

章节摘录

  (2)历史的证明  有文章认为:“在现存的近代史框架里,某些本来还应进一步推敲的结论一旦为人们普遍接受,往往成了驾驭史料和指导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原则,甚至被冠之以历史规律,使人们深信不疑。”而经过一番推敲之后,作者得出的结论却是:“实际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并非绝对行不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从本质上说是一条中国式的,或大体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②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改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如此一来,原本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这一事实的认定,就被悄然地转变成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价值的判断。不仅是中国式的、大体适合国情的,而且又能满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那么再进行什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岂不是多此一举?  然而,近代中国是否应该进行革命,又将怎样赢得革命,从根本上说,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所决定。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③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科学判定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正确地制订了一系列的关于革命的方针和政策,领导中国人民逐步走向了胜利。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国情的科学认识,是真理,这当然不是从狭隘的党派角度立言,而是因为这一判定已为实践所检验,被历史所证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中国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运动的失败,则是从反面同样证明着这一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回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