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5上)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苗逢春 编  页数:82  

前言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实行10年以来,所提出的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这10年期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尤其最近几年,很多省市结合教育部的“指导纲要”及各自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和发展条件,也相继提出了地方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2010年北京师大学出版社对2005年所出版的3~6年级和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材组织了修订。本次的修订主要体现在:根据一线教学的反馈,增加了实践操作的练习;针对近几年应用软件的升级及新的应用软件的出现,在相应的知识教学上进行更新;对活动中所涉及的时事或网站等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更换。修订的目的是使教材更能充分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本次信息技术教材的修订仍然借鉴“一个视角”即“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方法,确立了“信息技术科学知识一技术操作与实践一相关社会问题”的教材主线,在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课程培养目标;围绕“三维结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每一课或每个活动的具体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本套教材在编写思想上力图体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内容概要

  本书为了贯彻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在编写思想上力图体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远古与现代的对话一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第1课 由“结绳记事”到“数字存储”
 第2课 由“烽火狼烟”到“卫星通信”
 第3课 由“运筹帷幄”到“计算机”
 第4课 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
 第一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 认识身边的电器一word提高
 第5课 记录一天接触过的电器
 第6课 发掘电器的发展变化历程
 第7课 制作电器资料卡,
 第8课 介绍家中最新的电器
 第9课 设计我的智能电器
 第10课 共享我们的电器知识
 第二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 设计活动方案一图形综合处理
 第11课 规划班会活动流程
 第12课 设计班会会标
 第13课 设计制作奖状
 第14课 绘制场地安排示意图
 第三单元小结

章节摘录

  古人说,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意思就是说:登到高处挥手,更远的人都能看到;顺着风大声喊,更远的人都能够听到。在通信手段极其贫乏的古代,人们只能靠视觉和听觉进行较远距离的通信,传达紧急信息。  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说的就是信息传递的事情。当边境出现敌方入侵时,遥遥相望的烽火台就会一个接一个地燃起烽火或狼烟,把紧急信息迅速地接力传递到京都。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速度较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传送更多的信息。  古人还创造了形形色色的通讯方法。比如使用喇叭、击鼓、号声发出不同的信号,传达不同的指令;用事先约定的旗语来联络舰船;用风筝、孔明灯来发出信号;用信鸽、大雁,甚至蜜蜂传递信息,等等。这些通讯方法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后来,逐步形成了使用人力或者车、马传送公文及书信的驿站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信息传递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了,到了隋唐,信息传递系统已经相当发达。近代,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快捷。  1835年莫尔斯制造了第一部电报机,使信息能够通过电信号传递。  1875年6月2日,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的声音通过电流传到远方一一“沃森特,快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天,人类实现了远距离通话的梦想。  1898年,马可尼成功地改进了无线收发设备。从此,信息借助于无线电波飞进千家万户,才有了今天听广播、看电视的可能。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斯普特尼克l号”,标志着卫星通信时代的到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技术(5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