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姜义华  页数:585  
Tag标签:无  

前言

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以国权和民权所代表的近代国家意识、伦理、竞存和现代社会发展观念,人性、人权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是构成中国现代性的五个主要方面。它们的缘起,它们的演进历程,以及它们的当代反思,是本书考察的对象。突出“中国重撰”,一是突出中国的主体性,二是突出现代性在中国的书写,从一开始就与“重撰”紧密结合在一起。“重撰”一词,源于法国对后现代主义作出全新界定的哲学家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1986年他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所作的《重撰现代性》著名讲演,首创了这一概念。“重撰”二字,在利奥塔那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回归到起点”,对现代性的全过程重新加以审视;二是“深加工”,对于被先前事件及其意义所建构地蒙蔽了的东西加以发掘和深入恩考。

内容概要

这就是现代性的中国重撰,同现代性本身的书写一样,是一个至今仍在持续之中,将来还将继续相当长时段的历史过程。    现代性的中国书写和现代性的中国重撰,大致说来,经历着三个阶段: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以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这三个阶段既具有依次推进的历时性,又具有互相合作、互相依存、难以分割的同时性。这就是说,由以资本为核心到以劳动为核心再到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代表着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一步步深化,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为前一阶段必然归趋。但三者又不是在前一阶段结束之后方进入后一阶段的,后一阶段实际上早已孕育在前一阶段之中,当后一阶段到来时,前一阶段的现代性仍然在继续,成为后一阶段现代性的基础或补充,所以,这三个阶段,又可视为现代性发展中陆续展开的三个不同层面。主观地想超越或避开第一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二或第三阶段,最终总是成为一出出乌托邦喜剧、悲剧或闹剧。    现代性的书写和重撰,是13亿中国人正倾注全力,专心致志从事的事业。回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性核心观念形成和演进的历程,当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姜义华,1939年生,江苏扬州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上海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章炳麟评传》《大道之行——孙中山思想发微》《百年蹒跚——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理性缺位的启蒙》《新译礼记读本》《史学导论》(合著)。主编《中华文化读本》《中国通史教程》《史魂——上海十大史学家》《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康有为全集》《胡适学术文集》等。策划并主持编纂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的世纪演绎  一、时间坐标上的演绎  二、外铄型的别样内涵  三、小农社会基础上民族主义的双重性  四、民族主义的新境界 清末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的西学渊源  一、深厚的西学渊源  二、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历史意识  三、现代文明的自觉认同  四、对经济理论的密切关注  五、值得重视的军事学养 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新构建: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演讲  一、从族类观念到民族观念  二、天然力、政治力、经济力与民族问题本质  三、固有宗族、道德、智能、能力与近代民族精神  四、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 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中的中国“国学”  一、“国学”一词的本土意义和日本演绎  二、清末国粹主义者国故论衡  三、尊孔与反孔斗争中的传统文化重估  四、国学的重新构建及其分野 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中的胡适“全盘西化论”  一、胡适因“全盘西化论”而死  二、本土文化建设之争中的“全盘西化论”  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反省 在文明转型和民族复兴中发现与创造:中国社会科学百年视域和语境  一、一株参天大树  二、民族复兴中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三、文明转型中价值的提升  四、三次历史性飞跃  五、一支不可摧的中坚力量第二编 国权与民权:近代国家意识的诞生 中国近代国家意识的形成  一、历史形成的中国和“中国”这一名称的历史  二、主权意识、民权意识与近代国家意识  三、对国际霸权的抗击和中国的国际平等意识  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 ……第三编 伦理,兗存与人的尊严第四篇 人性、人权、人的全面发展第五编 社会主义模式探究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清王朝堵塞了在中国原先政治体制内实现文明转型的通道,变传统国家形态为近代国家形态的政治转型,一下子被推到了中华文明转型的中心地位。原先的皇帝制度、宰辅制度为民主共和制度所取代。这一政治转型,促成了国家新的政治重心的建立和壮大,推动了国家和广大基层社会的整合,对于推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以及思想文化层面的文明转型,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一政治转型虽以经济、社会及思想文化变迁为其背景,中国90%以上经济、社会及思想文化长期仍继续停留于古代,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世界化都只在沿海、沿江、沿铁路线等一些地区及一部分领域内有一些发展,近代国家运行所必需的人人独立、平等、理性精神、法治和契约的权威等,都相当贫乏。这就导致在共和制国家运行中,宪法虚文化一一领袖权威常常压倒宪法权威,议会边缘化——权力制衡与权力监督名存实亡,国家全能化——国家主体与人民主体角色颠倒,国家承担了直接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职能,控制和掌握意识形态与精神生产的职能。小农社会政治上表现为政治权力支配一切。政治权力的这种支配地位及其为特殊利益者所控制的传统,并没有因为清王朝覆亡、共和制度建立而结束。从传统政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走向真正的宪政体制权威化,国家权力有限化,国家管理专门化,国家决策透明化,主权在民制度化,这一过程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这一转型过程,至今也尚未完成。传统农业文明转型为现代工业文明,是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一次全面变革。它是由手工劳动和驱使畜力转变为机器生产和使用蒸汽、电力及其他现代动力,由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由狭隘的地域性联系转变为广泛、直接的世界性联系。与此相应,最大多数的劳动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从农村转向城市。这一转变,构成20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旋律。然而,20世纪的中国,又是中国传统社会农民运动周期性活跃的又一个高潮期,生活在传统生产方式中的广大农民所要求的,往往仍是相当传统的“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户,均贫富”,保护他们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

后记

读毕校样,有几句话,觉得非说不可。首先要热切感谢杨耕教授。是他亲自来复旦,在吴晓明、俞吾金两位教授陪同下,盛情邀约。不是他的催生,这部书稿肯定不会这么快就问世。还要感谢李雪洁老师,为了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她精心编校,付出了辛勤劳动。这部著作是我所承担的教育部委托重大项目《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三十年来和改革开放历程共同走过的一份记录。谨以此书敬献于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各位先贤先进。

编辑推荐

《现代性:中国重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复旦大学姜义华一辈子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此书堪称他老人家一生研究心得的总结与当下思潮的交汇。有此一评,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的人必读;想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的人必读;想了解自己生活的中国人必读;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必读。
  •   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   好书,必须该读得书,很多难题,解析清晰,不愧是史学大家之作。
  •   这是认真研究中国问题的好书
  •   姜义华已经是硕果仅存的老学者了。有时候,我希望能够考上他的博士生。
  •   了解中国的现代性历程,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