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刑事政策评论(第3卷)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卢建平 编  页数:400  

前言

《京师刑事政策评论》第3卷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为主题,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赵秉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ZD001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项目分为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和刑事执行法学五个子课题。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子课题由卢建平教授主持。在卢建平教授的统筹安排下,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顺利完成了资料收集、调研以及撰写论文、报告等研究任务。作为本课题研究活动之一,我们于2009年6月12日举办了“多学科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政策圆桌会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刑事案件检控组的检察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犯罪学、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视角,就未成年人犯罪或偏差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干预对策进行了全面、充分的探讨,内容丰富,讨论热烈。这种多学科的交流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现象,并且有利于综合多学科知识,完善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鉴于此,我们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进行编辑整理,收入本卷前两个栏目。需要说明的是,在“多学科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栏目中收录了与会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有关未成年人说谎、吸烟等行为的研究,虽然说谎、吸烟等行为并非“犯罪”,但这些从不同学科视角开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对策,无论从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对我们有所启迪。

内容概要

本书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为主题,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赵秉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ZD001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项目分为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和刑事执行法学五个子课题。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子课题由卢建平教授主持。在卢建平教授的统筹安排下,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顺利完成了资料收集、调研以及撰写论文、报告等研究任务。

书籍目录

多学科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少年司法 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攻击性儿童与亲社会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 及研究展望 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综述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特征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本体理论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心理学思考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之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完善——基于国际人权公约的考察 论司法社会工作介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必要性 合适成年人介入侦查讯问之功能分析——理论假设与实证检验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建议制度的构想及其保障措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实践经验 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成因及对策 “90后”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未成年人性犯罪 未成年犯罪人心理和成长经历透视——对某区看守所在押未成年人情况的调查 对海淀区看守所未成年在押人员法律知识状况的调查分析 消除犯罪隐患,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对海淀区在押未成年人中与上网有关案件的调查 海淀区检察院2009年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剖析 未成年犯罪特点及司法保护做法的实证分析——以海淀区检察院2008年受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为视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未成年刑事案件办案效果分析——以海淀区检察院2005-2007年办理未成年案件情况为视角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之初探——以审查批捕阶段工作为视角 审查逮捕阶段未成年案件快速办理情况研究 未成年人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建立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思考——海淀区2003 2006年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适用情况实证研究 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有益探索——海淀区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暂缓起诉的报告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程序研究——以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公诉工作为视角 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进课堂”工作模式及其成效 从一起刑事案件谈对未成年人教育权保护和学校教育功能完善 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控组的经验做法 综合治理少年犯罪——以基层检察实践为视角 海淀区未成年人重新犯罪调查报告 对南京、上海等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考察与思考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比较借鉴 日本少年保护事件的调查、审判与保护处分的现状 法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 澳大利亚未成年人司法部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简介——以新南威尔士地区的数据为基础 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动态信息 北师大刑科院举办“多学科视野中的未成年人 犯罪与刑事政策圆桌会议”  稿约

章节摘录

插图:使人类出现了某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退步,人类的生育能力下降,使儿童成为更加稀缺因而也更加宝贵的资源,因为儿童原本就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不可替代资源,因此,儿童的问题更应引起重视。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看待未成年人的犯罪与司法会有新的收获。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代际和谐与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核心的理念应该是儿童权利最大化。已故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种浪漫主义的革命情怀用法律主义的术语表示就是儿童权利最大化,儿童权利最大化的原则应该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正是基于以上宏观的考虑,我们立足于刑事政策的基本立场,试图利用人类知识发展的成果,从多学科的角度来全面认真地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与实质,评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对机制,探寻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难题的解决之道。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分歧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因为不同的学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述是极不一样的。例如在犯罪学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就有不同的说法,如犯罪、非行、违法与犯罪、越轨行为、偏差行为、边际行为、不法行为、少年问题等,因为犯罪学吸纳了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现象的关注更为全面。但问题是,犯罪学的功能是对现象进行描绘和解释,而对现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明确界定进而做出有效规制的功能必须由法律来承担。犯罪学为刑法奠定了科学基础,而刑法是在犯罪学基础上的高度概括。二者的关系正如已故德国著名刑法学者耶赛克所形容的那样:“没有犯罪学的刑法是个瞎子,没有刑法学的犯罪学是漫无边际的选择,仍然是个瞎子。”①刑事政策学的立场是要在犯罪学的广袤无垠和刑法的封闭与概括之间寻找一条通路。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刑事政策学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立场与犯罪学应该是一致的,即还原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面目。即如何化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导,确切地说,如何将犯罪学的知识转化为刑事立法的规定。

编辑推荐

《京师刑事政策评论(第3卷)》:【多学科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少年司法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本体理论】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心理学思考,【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实践经验】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成因及对策“90后”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海淀区检察院2∞9年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比较借鉴】日本少年保护事件的调查、审判与保护处分的现状,法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动态信息】北师大刑科院举办“多学科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政策圆桌会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师刑事政策评论(第3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