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邵世敏 编  页数:164  

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特色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  2007年,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而课程和教材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通过课程的建构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材编写工作又如何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如何实现课程内容适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均是学院示范性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令人欣慰的是学院教师历经3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院示范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成绩。其中教材建设就是部分成果的体现,也是全体专业教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在这些教材中,既有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材,也有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材,在编写中,学院都强调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强调示范性院校专业建设成果在教材中的固化,强调教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强调教材的职业适应性。新教材的使用,必须根植于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上,反过来又促进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该教材由原来传统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形式,改为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结构形式;教材中的项目来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教学项目,教材中的模块来源于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  第二,教材的内容不再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在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和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进行岗位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  第三,教材不再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直接描述,而是十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教材的各个项目之前,一般都提出了该项目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能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  在这些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倾注了相关企业有关专家的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开发时间短,教学检验尚不充分,错误和不当之处难免,敬请专家、同行指教。

内容概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类型的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人文素质读的目的在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学好专业知识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一个船队的速度取决于最后一只船的速度。一个发展需要不同地区的同时发展,这就需要地区经济文化同步跟上,这就需要发扬地区特色和优势,形成不同的特色文化。”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立足地区的特点,因此,高职就应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只有将地区的文化深入大学生的灵魂深处,才会使他们更加热爱那一块养育他们的热土,并为之发展贡献自量。要使高职大学生具备这种心态,需要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交礼仪第二章 大学生身心健康第三章 文化与文学第四章 体育第五章 艺术欣赏第六章 哲学与宗教

章节摘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礼节即礼仪节度,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仪式泛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和规范化的活动。  仪表指人的外表,比如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传统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对自然的把握都很欠缺。一方面,原始人类认为人、日月星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等皆有灵魂,满世界都是神灵;另一方面,原始人类深感到大自然变幻莫测,于是尝试以某种方式与神灵沟通,并达成和解,博得佑护,于是宗教祭祀活动就产生了,其中的祭祀仪式就称为“礼”。  另外,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二)中国传统礼仪的发展  1.传统礼仪的起源期  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已经形成了一套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包括敬神礼仪、政治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等。到黄帝时代,礼仪制度化;尧舜时代,各种礼仪的发展更加系统化,跪拜、作揖、拱手等传统的礼节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交往当中。  2.传统礼仪的形成期  夏、商、周是我国礼仪的形成期。这一时期,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维护自身的利益,编订了较为完备的王朝礼乐制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礼仪概念。礼仪从原始的宗教发展成了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老百姓的工具。  商代已有了完备的礼制,而周代更是将礼制扩充并用于规范整个社会生活。“周礼”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周礼按性质和内容划分为五大类,称为“五礼”,分别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从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说,周礼已达到了完备的阶段,并有了著名的《周礼》、《礼仪》和《礼记》三书传世,合称“三礼”。《周礼》是第一部有关礼的专著,《礼仪》记载了17种礼仪,习惯上概括为六个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和跪拜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于写论文有些参考价值,里面的观点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