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朝闻 主编  

内容概要

  《中国美术史》的编写过程,也是对史料重新研究的过程。尽管存在时间和学术水平的限制,但作者王朝闻和邓福星力求对新问题有所发现,使他们的认识逐渐接近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所创造地向读者作出交代,交代他们所掌握的史的规律性,是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现象体现出来的。如果读者能对作者的认识成果提出认真的批评,使他们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有可能创造条件使作者的劳动成果与他们的期待更相接近。

书籍目录

正文目录
正文
导言
第一节失落后士阶层的精神归向与审美建构
第二节“大劫”中诸神的再造与播扬
第三节多种文化融汇合流后形成的实用美术风格
第四节一个连续的波浪,一个永恒的生长
第一章绘画
第一节元代画风的早期启导
一悲愤哀怨的遗民绘画
二赵孟頫和南方画家
三高克恭和北方画家
第二节士阶层精心建构的世外桃源——山水画
一主题转换与流派衍变
二黄公望
三吴镇
四倪瓒
五王蒙
六群芳媲艳的山水画坛
第三节文人写意精神的渗透与外延——花?画
一院体花鸟的延续
二文人花竹的兴起
三墨笔花鸟的确立
第四节追神写真创作用心的指向——人物画
一古风画家
二禅风画家
三肖像画家
第二章璧画
第一节道教宫观壁画
一永乐宫的历史沿革和壁画绘制
二永乐宫无极门侍卫神祗
三三清殿诸神朝元
四纯阳殿吕祖功德和社会诸相
五重阳殿全真道迹
第二节风俗神庙壁画
一风俗神庙的缘起与指归
二洪洞水神庙的奉神与娱神
三水神的泽惠与民众的热望
四曲阳北岳庙的大帝风采
第三节佛教壁画
一稷山兴化寺壁画
二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画
三其他佛教寺庙壁画
第四节藏传佛教壁画
一萨迦寺壁画
二?鲁寺壁画
三江孜宗山扎仓壁画
四敦煌465窟壁画
第五节墓葬壁画
一内蒙古赤峰元宝山元墓
二辽宁凌源县富家屯一号元墓
三内蒙古赤峰三眼井元墓
四长治捉马村元墓
五大同冯道真墓
六运城西里庄元墓
另节版画
一文学书籍的木刻插图
二实用书籍的木刻插图
三佛教雕印版画
第三章雕塑
第一节佛教雕塑
一飞来峰石刻
二夹纻造像
三泥塑造像
四其他佛教造像
第二节道教雕塑
一龙山石窟
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造像
三其他道教造像
第三节泉州宗教雕刻
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雕刻
二摩尼教雕刻
三印度教雕刻
第四节墓葬雕刻
一陵墓雕刻
二墓葬砖雕
三陶俑明器
第五节著名雕塑家阿尼哥与刘元
一阿尼哥
二刘元
第四章建筑
第一节蒙古初期的城市与建筑
一哈剌和林城
二“斡耳朵”与蒙古幕帐
三万安宫
四上都城
第二节元大都城的总体规划及艺术特征
一大都城的规划
二大都城的建筑艺术
第三节元代宫苑建筑
一大都宫殿的基本布局
二宫苑结合的建筑艺术整体
三大都宫殿建筑的个体造型
第四节元代宗教建筑
一中原地区佛教建筑
二道教建筑的范例——永乐宫
三祠祀建筑
四藏传佛教建筑
五伊斯兰教建筑
第五章书法
第一节元代?期的书法艺术
一赵孟烦的书学主张与艺术成就
二鲜于枢与邓文原
三元初其他著名书法家
第二节中后期的书坛局势
一活跃于奎章阁中的书法家
二与时尚相颉颃的书法家
三元代中后期的其他书法家
第三节少数民族?法家
一前期的少数民族书法家
二康里崾崾的杰出贡献
三其他少数民族书法家
第六章工艺
第一节陶瓷工艺
一景德镇窑的著名品种
二其他民谣的著名品种
第二节织秀工艺
一丝绸
二棉布
三毡罽
第三节漆器、金属、玉器工艺
一漆器工艺
二金属工艺
三玉器工艺
第四节时代风格及对域外的影响
一时代风格
二对域外的影响
第七章美术史论著述
第一节绘画论著
一诗文题跋中的理论见解
二黄公望《写山水诀》
三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四王绎《写像秘诀》
五李衍《竹谱》
六吴太素《松斋梅谱》与王冕《梅谱》
七汤重《画鉴》及《画论》
第二节书法篆刻论著
一郑构《衍极》
二陈绎曾《翰林要诀》
三吾丘衍《学古编》
四郝经的书法理论
第三节美术史著述
一庄肃《画继补遗》与夏文彦《图绘宝鉴》
二陶宗仪《书史会要》
三《元代画塑记》
四王恽《书画目录》
五《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抄》《思陵书画记》《云烟过眼续录》
六《赵兰坡所藏书画目录》《悦生所藏书画别录》《鲁国大长今公主图画记》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命行台御史程钜夫到江南“搜访遗逸”,赵孟頫就是这次搜访到的“遗逸”之一。他于第二年春来到大都,开始了他在新朝的仕宦生涯。在这之前,吏部尚书夹谷之奇曾推举过他,但遭拒绝。这一次之所以出仕,据陆心源《宋史翼·赵若恢传》讲:“时元主方求索赵氏之贤者,子昂转入天台山依杨氏,为元所获。”赵孟烦的出仕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被迫性质,但也不能排除其主观思想转变的因素。此时距南宋灭亡已十多年,元朝政权已趋稳固,正值壮年的赵孟頫,同大多数深受儒家济世务实思想熏陶的士大夫一样,总是想有所作为的,而在当时要实现这一抱负,就必须走出仕的道路。正像他在《送吴幼卿南还序》中所说的:“士少学之于家,盖欲出而用之于国,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蒙古统治者之所以选中赵孟烦,元仁宗讲了七条理由: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知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之旨,造诣玄微七也《松雪斋文集》附录《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兼修国史赵公行状》)。七条中最重要的是学识,但这些学识却难以得到发挥。因为蒙古统治者起用汉人儒生的目的,不过是作为缓和民族矛盾和巩固帝国统治的一种绥靖政策,他们对汉人的取用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笼络,而不是政治上的信任。在政治上,蒙古贵族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汉人的防范和制约,对赵孟頫亦不会例外。赵孟烦始任兵部郎中(从五品),后调任集贤直学士(正五品),不久又调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从四品)、汾州知州、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泰州尹(正四品)等职。元仁宗时,升集贤侍讲学士(从二品),后进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荣际五朝(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名满四海,在政治上似乎相当显赫,然事实上并非如此,他始终受到元朝统治集团中某些人的猜忌,所任多是闲职,即所谓“文学侍从之臣”。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第8卷·元代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美术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一卷也很好哟。反正都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