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德教育减法思想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谭维智 著  页数:337  

内容概要

谭维智所著的《庄子道德教育减法思想研究》在肯定庄子的教育活动的前提下,对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总结了庄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对于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什么是道德减法
一、庄子针对儒家的道德加法提出做减法的主张
二、道德减法的总原理
三、庄子与儒家孔孟在道德主张上的差异
第二章 何为道德修养的真谛
一、两种知识的划分
二、为学与为道两种方法的提出
三、为道是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为什么道德修养要做减法
一、“加”的方法导致了人类道德的衰落
二、“加”的内容对解决道德问题是无效的
三、“加”的过程本身是危险的
四、庄子所主张的道德理想社会与理想的人
第四章 道德修养如何做减法一破解自我中心
一、形的减法
二、心的减法
三、言的减法
四、知的减法
五、欲的减法
第五章 道德修养如何做减法——破解有用论
一、功用的减法
二、是非的减法
三、名利的减法
第六章 道德减法的方法论原则
一、对立原则
二、混沌原则
三、自然原则
第七章 道德减法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去除附加在道德教育上的其他目的
二、减少技术性手段的操作
三、淡化道德知识的传授与灌输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而道德知识是主观的,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作为一种知识而存在,它同时又是作为改变道德状况、决定人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变量。它不仅是对人的道德状况和问题的表达,而且是对人的道德状况和问题的改写,一旦某种认识居于道德体系的顶层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观念,人的道德状况和问题就被改变了。道德知识这种连同对象和问题一起改写的作用,决定了道德知识不可能有自然知识式的积累。也就是说,人的道德知识本身就是左右道德行为的一种暗示性行为,人关于道德的知识同时就是这种道德行为的一个新变量,给出某种知识的同时就改变了这种知识所描述的行为。人的道德认知作为一个变量参与人的道德行为,它的起点是在道德体系的顶层,随着人的道德行为的付诸实施,道德行为的不断确定,这种道德知识作为一个变量对人的道德行为的影响应该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因此,道德知识从顶层出发逐渐向底层移动,最终这种变量的影响将逐渐趋向于零,接近于无,也就是达到无知的境地。道德知识的这种运动规律遵循的是循环对立运动原则,包含了循环的、向着对立面的、从有到无的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每一次道德行为从启动到结束的全部过程。说是循环的,是因为下一次的道德行为又要从一种道德知识出发。但是由于道德行为已经使人产生了新的道德认识,道德经验的加入已经对出发点的那种认识进行了某些更新,所以,引发下一次道德行为的道德知识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与起初的道德认识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道德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运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对待自然知识的方式对待道德知识。那种试图积累道德知识,试图把道德行为技术化,使其成为一种固定的知识,试图把这种变量作为一个常量固定下来的做法,正是庄子所反对的,比如所谓的智巧、机心等。这是庄子提倡绝圣弃知的深刻之处。因此,我们不可以简单的说庄子反对道德知识,庄子也是肯定道德知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他所反对的不过是儒家把道德知识固定化,以及通过这种道德知识用一种技术化的方式对人的道德教化。  ……

编辑推荐

  庄子认为,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和规范的约束是无效的,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不是教人道德知识,也不是用道德规范对人进行约束,而是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应该是“做减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庄子道德教育减法思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我们知道老子讲过“为道日损”,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庄子的道德教育是做减法,即庄子认为: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和约束是无效的,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不是教人道德知识,也不是用道德规范对人进行约束,而是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应该是做“减法”!该书学术方面是重口味!
  •   本书对我们一贯坚持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质疑,并在深入研究老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对治方案。对当下的道德教育困境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价值。具有独到的见解。关于道德教育的难得一见的好书。推荐。
  •   思想比较特别,和传统不一样。也许写论文有用吧!比较深奥
  •   比想象的有点差距,理论偏多一些,实例少了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