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体育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常智、刘炜、 王维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常智,刘炜,王维兴 著  页数:191  

内容概要

  《少数民族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1世纪体育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民族体育文化是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体育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各自伴随着本民族的历史,与生产劳动、军事相结合,与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有鲜活的东方特色,其体育活动形式绚丽多姿,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是世界各民族体育宝库中的瑰宝,是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它们带着强烈的民族气息,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 第二章 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 第一节 地域性 第二节 多源性 第三节 针对性 第四节 交融性 第五节 人文性 第六节 不平衡性 第三章 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 第一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健身功能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娱乐功能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审美功能 第五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悦神、祭神与精神补偿功能 第六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凝聚与交往功能 第七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功能 第八节 民族体育的竞技功能 第九节 少数民族体育的促进和谐功能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第一节 以竞技能力为主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第二节 以宗教、祭祀、图腾崇拜为主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第三节 以婚恋郊游类为主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第四节 以娱乐健身类为主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第五节 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节 第六节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 少数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 第一节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的少数民族体育 第二节 开展少数民族体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六章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 第一节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概述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第三节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少数民族体育 第一节 全球背景下的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第二节 奥林匹克文化和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现状 第八章 少数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影响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因素 第二节 发展学校少数民族体育的建议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附录一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竞技项目与表演项目一览表 附录二 我国各少数民族体育主要项目一览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文化心理因素 基于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下的生产方式,各地区人民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心理特征。所谓“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以及“南拳北腿”等说法,都是文化心理差异给体育活动造成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北方地势平缓开阔,季节明显,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宽广的活动空间,逐渐形成了崇尚勇武、豪爽奔放的精神,因此,力量型的项目较为突出,如摔跤、奔跑、搏斗、举重等;南方多丘陵山地,且山环水绕,气候温和,人们的性格也趋于平和而细腻,富于思考,长于心智活动类的项目,技巧型项目发达,如游泳、弈棋等。仅以舞龙为例,即可明显反映出南北方体育风格的差异。北方以武为主,强调龙的威武豪迈,气壮山河;南方以文为主,突出龙的灵活敏捷,变化自如。除南北方的地域差异外,还存在着山地与水乡、平原与高原等更为细致的差异。也正因为这些差异,才导致了同一种运动项目,在各地分化出丰富多彩、蔚然壮观的分支与流派。 第二节 多源性 从具体的起源方式上说,中国民族体育涉及史前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可分为巫术与宗教、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医学保健四个方面。 一、巫术与宗教 严格地说,巫术属于宗教的原始阶段,两者在信仰体系、组织形式、社会功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其共性在于无一例外地借助于虚构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愿望。其中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祈祷祭祀的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成为体育的来源。我国南方水乡端午节的“划龙船”比赛,最早即源于“竞渡禳灾”的活动;放风筝最初也是一种禳灾的巫术行为,原始时代的人们以为当某人得了病,把病涂到风筝上,再放到空中,剪断拉线后,疾病就会随风飘远。当宗教团体在社会上发展起来之后,它也为原有的多种体育项目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人群和经济基础,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很多体育项目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在身心相结合的锻炼领域,宗教团体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实践,发展出武术、内丹及坐禅等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多种流派,并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优势项目。 二、生产劳动 广义上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这也是人类所有文化产生的基础。所谓民族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在此特指因自然条件差异而造成的各种迥然不同的劳动方式及具体内容。它大致可分为游牧、农业、渔猎三大类,每一类劳动人群的工作内容又千差万别。这也正是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源头活水。很多体育项目即是对劳动过程的某一片段的模仿、改造、移植,甚至是原汁原味的劳动内容。 三、军事训练 竞技项目的形成,大多与军事训练有关。摔跤在汉代被称为角抵,传说产生于黄帝与蚩尤之战。北宋时的“相扑”运动在当时即已成为重要的军事训练内容。拔河,原名“施钩”,传为公输子创制。春秋时公输子操练士兵水上作战,以拖钩拉缆为训练内容,终于打败越军。直至南北朝时期,施钩才由水师训练项目转变为民间寒食节的体育项目。起源于军事训练最重要的体育项目为武术。历史上,武术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与创新,都离不开军事训练的推动。从早期武术中简单的攻防训练发展为后来系统化的训练体系,以及兵器在武术训练中的广泛使用,都是军事因素作用的后果。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太极拳,最初也是由陈玉廷参照戚继光《拳经》创编的,而此书正是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对军事武术深入发掘整理的成果。 四、医学保健 古人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一定的动作、呼吸及发音与声调,可以调节人体的某些机能。例如伸张肢体可以散热,蜷缩肢体可以御寒;“哈”声能散热,“嘿”声能助力发力……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生存环境又非常恶劣,出于本能的生存需要,人们不得不从最简单的行走坐卧中寻找自我调节、恢复体力的良方。于是模仿飞禽走兽,熊经鸟申,吹呴呼吸,一种以医学保健为目的的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形,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成为祖国传统医学预防、保健、康复的重要手段。“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锻炼方法就是这类项目的优秀代表。

编辑推荐

《21世纪体育系列规划教材:少数民族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1世纪体育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民族体育文化是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体育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各自伴随着本民族的历史,与生产劳动、军事相结合,与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有鲜活的东方特色,其体育活动形式绚丽多姿,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是世界各民族体育宝库中的瑰宝,是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它们带着强烈的民族气息,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少数民族体育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