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匠单挑大长城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继纯  页数:206  字数:130000  

前言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儿子点点都11岁了,至今没带他去过故宫。仔细想想,提议多次,每次都打消念头,原因归结为“他看不太懂,兴趣不会太大”。去越南和柬埔寨观光旅游时,同行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几乎都对建筑古迹毫无兴致。其实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和掌故,又没有导游介绍,文化古迹基本都是看个大概,摄影留念,证明自己确实“到此一游”,如此而已。点点上小学后,语文课本中涉及了诸如紫禁城这类的文化古迹,我们跟他聊得虽然不少,但他明显兴趣不高,因为实在太单调枯燥了,不好玩儿。更别说什么建筑特色啦、装饰风格啦、美学价值啦,这些是更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抽象知识。  有一天突然想到,不妨穿越一下,让点点当个主角,把他放在过去某个年代,让他亲身感受一下。我跟点点说:“假如你是明朝的一个小木匠,住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有一天村长接到皇帝发布的指令,让全村的男人去给他采伐几百年才能成材的大楠木,你会怎么做?”点点想了想,说:“得带上伐木工具吧,还得带上食物和水、帐篷,还得防备野兽吧?”嗯,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我和点点一起穿越到明朝,当一回四川省一个小山村的农民,跟村里所有的男人,带上能想到的一切必需用品和工具,进山去采伐大楠木。  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冒险之旅。大楠木又高又大,总是藏身大山深处,找到它已经很不容易,但这还只是第一步。用简陋的斧头砍倒它,同样很不容易,这才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运输,如何从山上运到山下?如何从遥远的南方,翻山越岭,出了陆路进水路,一步一步挪到紫禁城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聪明的老百姓自有办法,什么办法呢?我先让点点自己想想解决办法,实在想不出,我们就查阅相关资料,古代远距离运输问题就了解了,长江、大运河之类的知识也就顺带了解了。自己当主角,自己亲身经历这么多艰辛和磨难,相关知识肯定会记得非常牢固,因为我们得利用这些知识砍伐大楠木,往京城运送呀。如何扎木筏啊,如何对付江河中的巨浪啊,通通都了解了。运到京城之后呢,就要施工建造了。施工之前先得总体设计和规划,如何设计?我们又得当设计师了,查一下“样式雷”的传说和记载,跟人家学学怎么建造皇家宫殿。当然啦,我们自己先想象一下如何设计和规划,点点说了很多种风格的建筑,他更喜欢西方那种庄重肃穆的风格。不过,我们中国古人有自己的建造风格,我们不必模仿别人,要造出中国自己的宫殿。  想象一下吧,一座紫禁城的设计和建造,从采伐木料开始,我们会了解多少知识啊,天文、地理、建筑、美术、交通、运输、植物、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封建帝国的礼仪和风俗,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当个小木匠,一点点把紫禁城这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宫殿建造起来,简直可以演绎成一部长篇连续剧了。这部连续剧结束之后,不要说建造紫禁城的整个过程,就连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彩绘艺术、园林艺术、装饰艺术、风水学说等知识,基本也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知识学习完全是快乐的、自主的、生动的,效果肯定好,记忆也会持久。  2008年,我们去美国学习访问了一段时间,点点入读当地的小学,美国小学生的语文书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关于钱的文章特别多,反映出美国商业文明的特质;二是课文几乎都是故事,主角几乎都是小朋友,小学生很容易把自己放在故事中,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相关知识。经历很有趣,学习很有趣,知识掌握自然就非常主动、扎实。  有了以上想法和经历,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把孩子应该了解的重要文化古迹名胜知识写成故事,让孩子当主角,在轻松愉快又不乏冒险的经历中学习和了解各类知识。比如,无意中当了个小石匠,修建了长城,长城的知识就了解了,还顺带了解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无意中当了个小画师,把敦煌莫高窟就逛了个遍,彩画啊、泥塑啊、石窟啊,就全部了解了;无意中成了小和尚,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当然就逛熟了,佛教的相关知识自然也就了解了很多……主意打定,写作马上开始,先把“中国的世界遗产”推出六册,分别是紫禁城、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少林寺、敦煌莫高窟。写作过程中,我写好一段就让点点看一段,让他提提意见,然后修改得更适合孩子们看。说是故事,但故事只是个“套子”和过程,其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和资料可都是真实、准确的。所以,这套故事化的世界遗产系列不但适合小学生看,也适合喜欢深度旅游的“驴友”们看,更能满足想要全面细致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读者看。如果孩子识字不多,还不能独立阅读,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亲子阅读,共同成长,其乐融融。  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就是形象化、动作化,自然就喜欢生动形象的故事,在嘻哈玩乐中就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许多知识很重要,孩子们应该了解,应该熟悉,相关图书和资料不可谓不多,但实在是太严肃、太刻板了,生硬地讲解,生硬地记忆,也能记住,但也最容易忘记。把知识故事化,让学习快乐起来,孩子的学习就成了玩耍。哪个孩子不爱玩儿呢?既然能在玩耍中实现学习的目的,又何必把知识和学习搞得那么刻板枯燥呢?  刘继纯  2012年6月1日

内容概要

长城的城墙怎么会有大哥哥、小弟弟?它们又是怎么密切配合阻挡敌人进攻的?漫漫大漠,不用砖,不用石,长城又是如何建造的?孟姜女真的把长城哭倒了吗?你知道什么是水长城吗?你见过木头长城吗?长城修了两千多年,它到底能不能挡住敌人?想知道关于长城的那些事儿,就跟着《小石匠单挑大长城(美绘版)》的蒙古小石匠去亲自建造一段长城吧!
《小石匠单挑大长城(美绘版)》的作者是刘继纯。

作者简介

刘继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短期游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家庭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专著《淘气爸爸和快乐儿子》《人类灾难全纪录》《农民负担200问》《世界华文作品赏析·小说卷》《世界电影经典名片赏析丛书——月晕与星光》《话说中国历史·近代》,参与策划大型电视谈话节目《焦点周周行》,主创百年老字号“馄饨侯”企业形象推广电视剧整体项目方案,任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撰稿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只羊羔换了两匹布
第二章 转眼间我成了蒙古奸细
第三章 两块砖就把我压得起不来
第四章 老龙王喝水胀肚子
第五章 飞跃长城,“扑通”落地
第六章 发配大西北
第七章 山羊角上挂着大砖头
第八章 长城有两千多岁啦
第九章 拜师学艺
第十章 老先生神奇失踪
第十一章 战台原来是这样修的
第十二章 我出了两个馊主意
第十三章 长城还有几个小弟弟
第十四章 站在城墙上观戏
第十五章 孟姜女是谁
第十六章 烽火戏监
第十七章 囚犯跟兵—起哭
第十八章 在沙漠中修长城
第十九章 我们终于回家啦
世界遗产小百科

章节摘录

  装一只小羊羔、十斤风干牛肉、五斤奶酪、两斤黄油,赶着我们的老牛车,我和阿爸出发了。  我们要去赶市集。  我们是蒙古人,汉人也叫我们“鞑靼”,汉人这时候是大明朝,他们的皇帝叫做嘉靖。我们蒙古人一直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广阔草原上,我们放牧牛羊,哪里的水草丰美,我们就把毡包搬到哪里,所以我们一般没有固定的家,人家都叫我们游牧民族。我们跟长城以南种植庄稼的人们不一样,他们总是在固定的地里种庄稼,所以不用来回搬家,住在一个地方就不再动了,好几辈儿都住在一个地方。我们也想这样,可天气和雨水总是变来变去,所以水源和草苗也不是固定的,一个地方的水草不行了,只能换地方,不然牛羊吃什么,我们吃什么?  我们蒙古人都是骑马的好手,因为草原太大了,单靠两条腿走路根本不行。另外我们总是骑马放牧牛羊,不然那些淘气的牛羊很难让你追上它,它们会跑掉的。世世代代都骑马,从小就会骑马,这是蒙古人的特长。听阿爸说三百年前,铁木真大汗就是带着蒙古骑兵,打败了东南西北所有的军队,建立了大元朝,都城是北京。大元朝后来又被朱元璋打败了,大元朝的皇帝就带着蒙古人从北京向北跑,朱元璋的军队在后面追,一直跑过了大草原,又跑过大沙漠,跑到大概离北京几千里远的大漠以北,这才不跑了。因为朱元璋的军队也不追了。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定都南京,后来他的儿子又迁都到北京城,据说也是为了防备大元朝的残余力量攻打他们。这样,蒙古人占据着大草原,大明朝占据了草原以南,就是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因为大元朝的皇帝不甘心失败呀,就经常找机会带着骑兵攻打明朝。大明朝的皇帝不但在大草原边缘的东西一带布置了好多军队,而且沿着山脉修筑了长城,用长城阻挡蒙古骑兵南下。  就这样,北方的蒙古人和大明朝就被长城隔开了。不过我们蒙古人有牛羊肉,有各种奶制品。草原以南的大明朝有白面、玉米、大米等各种粮食,还有做衣服的布料、丝绸,他们还有茶叶、水果、糖果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大家都需要对方的东西,于是后来就想了个办法,定期在长城关口外的空地上赶市集。我们好多人带着好多东西,去跟他们大明朝的好多人带着的好多东西互相交换,这样大家都有了对方的东西。今天就是赶市集的日子,我和阿爸赶车去市集。  山海关城外的市集离我们很远,我们天不亮就出发了,一路上碰到好多去市集的人,车上都装着小羊啊、奶酪啊、黄油啊,还有装不下的牛儿,跟在车后走,还有人带着大马,这也是长城南面儿的大明朝人最喜欢的。他们也有马,不过没有蒙古的马好。听阿爸说越是那些有钱人,比如皇帝的亲戚啊、有权的大臣啊,家里越喜欢养马,尤其喜欢蒙古马,因为蒙古马天天在大草原上放养,既能吃到丰美的水草,又能随便撒欢儿乱跑,个个儿长得高大威猛,奔跑迅捷,就连身上的毛也那么光滑顺溜,闪着幽幽的光泽。  一路上我们都在“唧唧喳喳”地聊天,说自己这匹马值钱多少、这块奶酪能换多少斤白面……太阳高高地升起时,我们终于走到了山海关长城外面,远远地就能看见城墙上站立着一排排大明朝的士兵,长矛大刀都明晃晃地,这些士兵会监视市集上的人。我们在关外的大道边儿上找到一块空地,把车停下,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摆放在那里,等着长城里面大明朝的人来看、来买。大道的左边儿停了不少车,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来的车辆尤其多,长长地排列在那里,这边看不到头,那边看不到尾。不一会儿,就见长城城楼下的大门“轰隆隆”地打开了,从里面涌出来好多人、好多车。不用说,这是大明朝的人出来赶市集了,他们也肯定拿着不少东西。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把车停放在大道的右边儿。跟在这些人后面的,是大明朝的士兵,整齐的一大队人马出了城门,然后四散分开,站在市集的周围,眼睛四处乱看,查看有没有蒙古士兵。这个场景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因为我也不是第一来赶市集了,我已经习惯了,他们看他们的,我们买卖我们的,把东西卖出去,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就回家了。  赶集的人越来越多,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我特别喜欢来赶集,坐在我家的大车上,看每一个人,大家长得什么模样的都有,特别好玩儿。我们的车前不断地有人走过,停下来看看,问问价钱,然后就走开,再到下一处看。一个大爷要买我们的小羊羔,说他的老伴儿总是觉得冷,喜欢喝羊肉汤。他拿两匹蓝棉布和一大筒盐巴把小羊羔换走了。又来了一位胖大叔,说自己是一个王爷家的大厨师,要我们的黄油。他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一会儿说奶子不干净,一会儿说放的时间太长了,一会儿又说这种破黄油只能喂狗。我们知道这种人的心思,其实我们的黄油很好,既干净又新鲜,他就是想少给钱。阿爸也会对付这种人,阿爸说:“那您再看看别处的吧。”胖厨师就走了。阿爸说,他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果然,还不到喝一碗奶茶的工夫,他又回来了,嘴里咕哝着说今天市集上的黄油一块比一块差,倒霉到家了。阿爸说:“既然您想要,就少收您一块银元,留着您喝茶吧。”胖厨师就哈哈笑了,说:“还是你的黄油最好。”他给了我们银元,阿爸把黄油放在他的盒子里,他就走了。  阿爸说:“儿子你看着车,我也去转转,买些茶叶去。”我说:“阿爸你去吧,如果有人来买东西,我就让他先等等。”  阿爸刚走,就来了一位大婶,说要买一块鲜牛肉。我说:“阿爸一会儿就回来,您先等等。”大婶说:“我还得赶紧回去呢,我走路慢,晚了该关城门了。”我拿起长刀,问大婶要多少。大婶说:“要五斤。”我就估摸着下刀,拉了一长条,挂在秤上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五斤。大婶有些不相信,自己又称了一次,还是五斤。大婶就说:“这孩子,不简单!”大婶给了钱,提着牛肉走了。  ……

编辑推荐

  中国的疆域,从东到西大概有五千公里长,为什么却有好几条长城超过万里?有哪些动物帮忙把砖头运到山顶上?长城上为什么许多城关都自称“天下第一”?“空心敌楼”是怎么回事?长城的城墙怎么会有大哥哥、小弟弟?它们又是怎么密切配合阻挡敌人进攻的?……刘继纯创作的《我的第一套世界遗产故事汇:小石匠单挑大长城(美绘版)》解答了这些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石匠单挑大长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