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

出版时间:1997-4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臣 编  页数:217  字数:18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了配合主教材《社会学概论》而编写的辅助教材。编写本书的目的:第一,作为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时的参考;第二,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主教材的内容,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社会学的兴趣。

书籍目录

教学大纲
学习指导
期末复习指导
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需要的概念,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般掌握其他社会需要学说及提高和满足的途径。  一、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1.社会需要的涵义  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实践活动,力求获得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成果的心理状态。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2.社会需要的产生  社会需要是由人的生理内驱力和外在环境的诱因指引下,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原有需要在不断满足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需要,产生新的社会实践与新的社会生活。  3.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需要只有通过他人才能获得满足,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需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产生和提高的。体现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现。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1.社会需要的类型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综合性需要。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述评。  三、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  1.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需要是随个人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社会集体希望自己不断发展,并能满足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3.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  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  本章是全书整体结构的逻辑起点。教学中: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社会需要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原动力。二要说明社会需要与以后各章的逻辑关系,增强学生对全书概貌的理解。三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包括需要的产生、层次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  社会交往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及社会交往理论。一般掌握社会交往对形成社会关系的意义及集体行为。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的涵义  所谓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2.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