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玢玲,孙世文,刘晔原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在友谊传天下、文化大交流的新形势下,中国现代文化生活也密切结合各族民俗文化,突出东方特色而富有魅力,蜚声中外。民间文化理论也从狭隘的阶级论中挣脱出来,广泛地吸收世界级学科理论,如近期的人类学本土化、诗歌中的“口头诗学”被开始关注并展开论述,出版了朝戈金的新著《口头史诗诗学》,现代媒体更加显示出各族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十年大普查,出版了各省的“三套集成”,所得的民间口承文学的精华,都有待进一步研究,纳入教材。

作者简介

  汪玢玲,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东北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蒲松龄与民间文学》(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民间文学概论》(获北方15省民间文学评委会一等奖)、《中国虎文化研究》(获民间文学“山花奖”一等奖)、《中国婚姻史》(获民间文学“山花奖”学术著作荣誉奖,中华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民俗文化论文集》、《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俚韵惊尘-“三言”与民俗文化》、《贝叶赋》。主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中国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中国民俗大典·吉林卷》、《吉林省志-民俗志》、《长春市志·民俗方言志》等十余部著作。论文百余篇,多篇获奖。旧体诗被收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
  孙世文,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戏曲、中国民间文学。撰写的论文有三十余篇,合著有《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民间文学概论》等。
  刘晔原,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电视剧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电视剧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自1998年开始担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电视剧理论和中国民俗学。主要著作有《电视剧艺术论》、《电视剧批评与欣赏》、《电视剧鉴赏》、《戏剧影视文艺学》、《大众文艺学》、《中国文化杂说》、(民俗卷主编兼撰稿)、《民间文学概论》(合著)、《中国古代的祭祀》、《夕阳更红》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二章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关系
 第一节 民俗学的概念及其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 民俗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民俗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共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民间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第三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本质
 第二节 神话与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 神话的特点与原始思维
 第四节 自然神话
 第五节 社会神话
第五章 民间传说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人物传说
 第三节 风物传说
 第四节 习俗传说
 第五节 历史事件传说
第六章 民间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反映生产形态的故事
 第三节 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故事
 第四节 反映伦理道德的故事
 第五节 民间笑话
第七章 史诗与叙事诗
 第一节 创世史诗
 第二节 彝族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
 第三节 英雄史诗
 第四节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第五节 《玛纳斯》、《江格尔》
 第六节 民间叙事诗
第八章 民间歌谣、谚语和谜语
 第一节 民间歌谣
 第二节 谚语
 第三节 谜语
第九章 民间曲艺
 第一节 民间曲艺的源流及特点
 第二节 评书
 第三节 鼓曲
 第四节 相声
 第五节 快板书
第十章 民间戏剧
 第一节 民间戏剧的源流及特点
 第二节 民间戏剧的分类及内容
 第三节 民间戏剧的艺术性
 第四节 道具戏
第十一章 民间歌手与故事家
 第一节 史诗的传承人
 第二节 民歌的创作者与歌唱者
 第三节 民间故事讲述家
第十二章 民间文学的采风
 第一节 悠久的采风传统
 第二节 研究机构的建立与采风方针的制定
 第三节 民间文学采录的方式与步骤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记录手段和资料保管
 第五节 民间文学作品的采录者
 第六节 新时期的优秀采风人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当代应用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电视剧应用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动画片应用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网络应用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原始文艺是为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即为了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在生产力很低的原始集体劳动中,人们为了调节劳动动作,常常发出相应的劳动呼声,这就是原始歌谣的萌芽,即所谓“古人劳役必讴歌,举大木者呼邪许”,“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也正是鲁迅所说的文学上的“杭育杭育派”的呼声和创作。这种举重劝力的歌谣在不同的劳动形式中都有,从古至今延续不断。各种打夯歌、拉纤歌、川江号子、织布歌、打铁歌、插秧歌、渔歌、牧歌等,都起到了鼓舞劳动情绪、减轻疲劳、调整劳动节奏、愉悦性情的作用。有些简单的哼调,起着调整劳动节奏的作用。下面就是一首流传在延安的《打夯歌》:有的则有简单的歌词,抒发感情或指挥劳动。如大兴安岭伐木工人歌《哈腰挂》,就是在劳动呼声里夹杂着山把头领唱的歌词,使伐木工人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迎山倒”(伐下的树头向山上方向倒),在什么情况下“顺山倒”(树头向山下方向倒),而他们则向相反的方向跑,以免被树头压着。这是劳动中保证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在歌词中体现出来了。也有的是赞美劳动,也有的诉说苦难,更主要的是组织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士气,提高劳动效率。像四川长江边上拉纤工人所唱的《川江号子》,沉郁、高昂,足以说明中国劳动者歌声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工人们的沉重负担及他们与大自然斗争的雄浑气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后记

本书初版发行于20世纪末叶的90年代中期。教材使用近十年之久,我们有些不安了。多谢广大学员认真学习,积极配合,教材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适时提出,将此书修订再版,继续使用,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精神,深得我心。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在友谊传天下、文化大交流的新形势下,中国现代文化生活也密切结合各族民俗文化,突出东方特色而富有魅力,蜚声中外。民间文化理论也从狭隘的阶级论中挣脱出来,广泛地吸收世界级学科理论,如近期的人类学本土化、诗歌中的“口头诗学”被开始关注并展开论述,出版了朝戈金的新著《口头史诗诗学》,现代媒体更加显示出各族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十年大普查,出版了各省的“三套集成”,所得的民间口承文学的精华,都有待进一步研究,纳入教材。因此我们在原来分工的基础上,特别推荐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执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刘哗原教授重点修改口头传说故事学和田野作业——采集口头创作、民俗调查部分,开发“第三资料库”,以增强这部教材的理论性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其他部分由汪玢玲(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孙世文(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教授)承担,取消主编制,根据每个作者多年来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精诚合作,共撰此书。分工情况如下:绪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汪玢玲执笔;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由刘哗原执笔;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由孙世文执笔。本书在拟订编写大纲及撰写过程中,曾邀请国内著名民间文学专家、知名人士参加讨论,集体审阅,广泛听取意见,多次修改,始成定稿。但此次修改,因时间紧迫,未再召集全国专家集体讨论,难免讹误疏漏,敬请不吝赐教。谨向各位专家、广播电视大学领导及工作人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来继文、责任编辑王清珍等有关同志,致以深深的谢意!

编辑推荐

《民间文学概论(第2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