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李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07出版)  作者:李平 著  页数:304  

内容概要

  本书有意识地采取了突出作品文本研读的策略,避免对作家作品泛泛而论的弊端。先以简短的篇幅概述现代文学30年的发展历程,为后面作家作品的展开提供一个文学演变的线路图和备忘录。每章分别介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特别贡献的作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作品集,主要分为三大内容:一是强调作家的生平和文学道路,以突出“知人论事”的学习方法;二是强调作品原著的文本研读,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将文学史的学习重点放到作品本身;三是强调作家作品的总体特点、艺术成就和影响。本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李平教授担任主编,由高校一些对现代作家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而成。

作者简介

李平,男,1957年6月生于重庆,1982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专业带头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职高专文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著有《被逐出神学的人:海德格尔》、《错位人生:米兰·昆德拉》(合著)、《20世纪中国文学》(合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等及论文数十篇,参加编写有《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主编有《中国现代作家与文学现象》、《名人野史》、《中国当代文学》等。

书籍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第1节 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第2节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第3节 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第1章 鲁迅与《呐喊》、《彷徨》第1节 鲁迅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标志第3节 鲁迅小说的成就和影响第2章 郭沫若与《女神》第1节 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女神》: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第3节 郭沫若诗歌的意义和贡献第3章 郁达夫与《沉沦》第1节 郁达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第2节 《沉沦》:五四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第3节 郁达夫小说的成就和影响第4章 朱自清与《背影》第1节 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背影》:现代美文的典范第3节 朱自清散文的成就和影响第5章 徐志摩与《志摩的诗》第1节 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概况第2节 《志摩的诗》:潇洒空灵的追求者之歌第3节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第6章 闻一多与《死水》第1节 闻一多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死水》:血泪的呼喊和泣诉第3节 闻一多诗歌的成就和影响第7章 张恨水与《啼笑因缘》第1节 张恨水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啼笑因缘》:别树一帜的通俗小说第3节 张恨水小说的成就和贡献第8章 丁玲与《在黑暗中》第1节 丁玲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第2节 《在黑暗中》:五四“新女性”的现实困境与精神危机第3节 丁玲小说的发展与变化第9章 茅盾与《子夜》第1节 茅盾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杰出代表第3节 茅盾小说的特点和成就第10章 巴金与《家》、《寒夜》第1节 巴金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家》与《寒夜》:巴金小说的两个高峰第3节 巴金小说的成就和贡献第11章 曹禺与《雷雨》、《日出》第1节 曹禺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第2节 《雷雨》是一首诗,《日出》也是一首诗第3节 曹禺话剧的成就和影响第12章 老舍与《骆驼祥子》第1节 老舍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骆驼祥子》:小人物的命运悲剧第3节 老舍创作前期的小说和主题第13章 沈从文与《边城》第1节 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边城》:千古不磨的珠玉第3节 沈从文创作的成就和影响第14章 戴望舒与《望舒草》第1节 戴望舒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望舒草》:寻梦者的诗意记录第3节 戴望舒诗歌的发展和变化第15章 穆时英与《公墓》第1节 穆时英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公墓》:“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第3节 新感觉派的兴衰及其评说第16章 萧红与《生死场》第1节 萧红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生死场》:女性生存的苦难境遇第3节 萧红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第17章 李劫人与《死水微澜》第1节 李劫人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死水微澜》:历史的风俗画第3节 李劫人小说的成就和影响第18章 艾青与《北方》第1节 艾青的生平及其创作第2节 《北方》:面对土地的忧郁第3节 艾青诗歌的成就和影响第19章 冯至与《十四行集》第1节 冯至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十四行集》:与生命发生深切关联的情感第3节 冯至诗歌的成就和影响第20章 赵树理与《小二黑结婚》第1节 赵树理的创作道路和文学贡献第2节 《小二黑结婚》:依托民间文学传统的大胆创新第3节 赵树理新评书体小说的特点第21章 张爱玲与《传奇》第1节 张爱玲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传奇》:旧时代的文化末世图第3节 张爱玲小说的特点和成就第22章 穆旦与《穆旦诗集(1939—1945)》第1节 穆旦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穆旦诗集(1939—1945)》痛苦的智慧第3节 现代的穆旦与民族的穆旦第23章 钱锤书与《围城》第1节 钱锤书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围城》:洞悉人生的文学经典第3节 《围城》的艺术成就与影响第24章 梁实秋与《雅舍小品》第1节 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雅舍小品》:学者情趣世界的构筑第3节 梁实秋散文的成就和影响第25章 孙犁与《白洋淀纪事》第1节 孙犁的生平和文学道路第2节 《白洋淀纪事》:战争岁月中“美的极致”的赞歌第3节 孙犁小说的成就和影响附录本书作者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从以上四部作品可以看出,老舍在他的创作前期,是满怀着焦虑进行文学写作的。在这段时期,对国事的忧思、对文化的焦虑、对人生虚妄感的开掘构成了老舍创作的三大重要主题,爱之深,忧之切,老舍正是怀着一腔愁绪思考、写作、生活的。对国事的忧思是老舍前期小说的第一大主题。政府之无能、国民素质之低劣、民生之艰难,如此种种逼迫老舍整日愁绪萦怀。在这些国事之思中,民生问题又居于老舍关注的焦点。老舍在当时的文化人中能保持他可贵的自我定位——既保持知识者独立的评判意识,又时刻不忘自己的根本,这使得他以一种别样的姿态介入20年代到40年代的中国文学。那些“拉车的,当巡警的,卖苦力气的”①,他们辛苦辗转的生活与那些殷富之家放纵恣睢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贫家之子的良善与狡诈并在,与富人们的虚矫与欺伪同行,这二者又组成微妙的互补世界。“哀民生之多艰”的苦涩心情和在混乱中看出端倪的超越态度就在这反差和互补中发生了黏合,作品的幽默况味油然而生。对文化的焦虑是老舍前期小说的第二大主题。小说《断魂枪》选用约翰?盖伊的墓志铭作题记——“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这就是对于某些已成昨日黄花的老中华文化方式的一种凭吊。寒夜星光下沙子龙的叹息和“不传”的低语,既是倾注了老舍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满腔深情的一个白日梦,又是当老舍可以以更为超越的态度返观内心时对这种恋旧情愫的一次自我讥嘲。在小说《黑白李》中,时代的落伍者黑李写得细腻丰满,“新人”白李的形象则粗率单薄。究其缘由也要归根于老舍的内心矛盾和文化焦虑。面对文化重组对价值体系的大冲撞,老舍显然有些不知所措,我们也不难在这一时期老舍的创作中不断地感知、深切地体会这种不知所措。

后记

自从1982年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教以来,我先后参与过十多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曾协助张炯、邾熔等编写《中国当代文学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协助杨占升、蓝棣之、钱理群等编写《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选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协助黄修己编写《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协助张钟、洪子诚等编写《中国当代文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又与唐沅合著《中国文学》(现代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与洪子诚合著《中国文学》(当代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与陈林群合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还参加编写过杨公骥主编的《中国文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还与陈思和共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等。正是由于有众多著名学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电大教材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在社会上拥有众多的读者并受到广泛好评。电大教材的品牌和声誉,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而在前人的基础上,编写一部具有电大特色的、真正适合学生自学的中国现代文学教材,又是我多年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在我们草拟专科开放的教学计划时,我就已经开始规划新一轮的中国现代文学教材建设方案。2005年暑假前,当我提出新的“教学大纲”时,一个邀集众多撰稿者参加的教材编写计划实际上已经产生。虽然电大教材编写规程早已规定,教材编写者一般为3~5人,最多不能超过7人,虽然文学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抬课”的方式,常常突破这一规定,但是,编写者超过20人的规模,在电大教材编写的历史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