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学习指导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青春 编  页数:115  

内容概要

  中央电大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各科类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出发,兼顾文理科学生的不同审美情趣和审美实践,注重通识性美学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美学理论应用于生活中的审美实践中去,激发学生在美学理论指导下去创造美的热情。中央电大为学生编制的本课程多种媒体教材包括课程主教材、辅导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电大在线网上教学辅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要,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部分媒体教材。主教材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吉象和中央电大副教授郭青春共同编写的《美学教程》(含光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一版)。主教材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编写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系统完整、科学严谨,适于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教材使用。主教材是中央电大组织课程教学、编制辅导教材和其他媒体教材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统一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 论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三章 现实美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四章  艺术美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五章  审美类型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六章 审美心理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七章 审美文化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题(自测题)
第八章 审美教育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建议
 二、重点内容提示
 三、难点问题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自测题)
附录l: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2:《美学教程》书后所附光盘包含的艺术作品赏析篇目一
附录3:《美学教程》插图目录
附录4: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章节摘录

版权页:   5.鲁迅的悲剧观点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的品质。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的挫折、失败和牺牲。在毁灭中表现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 恩格斯和鲁迅对悲剧本质特征所作的概括精神是一致的。但分析的角度略有不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是侧重从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冲突来揭示悲剧的本质,强调的是悲剧产生的历史条件。鲁迅所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侧重于说明悲剧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即被毁灭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并从事件的结局上暗示出悲剧的效果,即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而引起人们特定的感情反应。所以鲁迅的话,可以作为理解恩格斯对悲剧本质所作的概括的补充。 (七)关于悲剧的类型 悲剧的本质在于悲剧的矛盾冲突,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悲剧艺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1.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 这种类型的悲剧人物具有的特点是:第一,自觉地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第二,牺牲的英雄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第三,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牺牲成为新世界代替旧世界的信号。这种悲剧的特点不是悲惨,而是悲壮;不是怜悯,而是自豪;不是恐惧,而是无畏。 2.善良的普通人民的不幸和苦难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必然要求表现人们对生活劳动的正当要求,但是在强大旧制度的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遭到不幸、苦难和死亡,产生悲剧。鲁迅称这种悲剧为“几乎无事的悲剧”,像“无声的语言一样”。 3.1日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主要是由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曾经是先进的、合理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化为旧的力量,而与社会历史进程相矛盾,但它又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它的代表人物的失败或毁灭,也有一定的悲剧性。它之所以还有一定的悲剧性,在于代表毁灭的悲剧人物为争取自己的合理性而斗争。此外,旧事物的悲剧也可能产生在旧世界内部的矛盾冲突中。

编辑推荐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美学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学原理学习指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