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家庭

出版时间:09年6月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丹尼斯·雷尼(Dennis Rainey)  页数:231  译者:李丽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现代婚姻启示录从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一条线索围绕着16世纪"背教"的勇士马丁·路德展开,另一条线索讲述了一对20世纪的普通夫妻——戴比与吉恩的婚姻遭遇。    面对中世纪教廷的黑暗腐败及教皇的铁幕势力,马丁·路德顶住巨大压力,勇敢地把斥责教廷背离上帝之道的《九十五条信纲》钉在维登堡教堂的大门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956年,黛比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破碎的家庭,母亲不停地离婚、再婚,继父和哥哥则吸毒、蹂躏。当成年的黛比与吉姆步入婚姻后,这种阴影和咒诅又像噩梦似地困扰着他们:无休止的争吵,不断升级的伤害,婚姻关系全面恶化……直到黛比和吉姆参加了本书作者组织的家庭婚姻研讨会,他们才开始在绝望中重建婚姻,过上了充满光明、真爱与盼望的幸福生活。           今天,当同居、离婚、同性恋和色情等文化浊流越来越成为时尚、主流,现代婚姻和家庭伦理越来越偏离婚姻和家庭初衷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像马丁·路德一样,面对这弯曲背谬的世代,勇敢地发出“拯救家庭”的呼声?    本书详细阐述了现代婚姻和家庭担负的使命,描绘出一幅饱受祝福的婚姻家庭蓝图,帮助人们找回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彼此忠诚、相濡以沫、相爱一生的恒久婚姻。作者呼吁大家用真理建造家庭,养育子女,勇敢地面对乌烟瘴气的时代文化宣告:“这是我的使命。”

作者简介

丹尼斯·雷尼,美国学园传道会分支机构家庭生活事工的创办人和执行董事之一,美国广播节目《当代家庭生活》的主持人。曾经在多家电台、电视台担任节目嘉宾,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婚姻家庭和亲子教育工作。全美有50多万对夫妻参加他们举办的家庭婚姻研讨会,并接受过他们的辅导。
丹尼斯著有《树立配偶的自尊心》等畅销书,还与妻子芭芭拉合著了另一本畅销书《共度好时光》,以及多部婚姻方面的丛书。
丹尼斯和妻子芭芭拉育有六个孩子,现住在阿肯色州的小石城附近。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改革,寂静的躁动 第二章 你被灼伤了吗 第三章 变革,从我家开始 第四章 燃眉之急:家庭大扫除 第五章 重塑神圣契约 第六章 男人与女人的使命 第七章 有目的的亲子教育 第八章 当勇则勇 第九章 肩负重任 第十章 家庭宣言 第十一章 修建家庭城墙的砖石 第十二章 特殊力量 第十三章 改革成果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改革,寂静的躁动  有这样两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空中。一位是赫赫有名、聪明睿智的神学家,他惊世骇俗的行为曾改变了世界;另一位是默默无闻的年轻妇人,她在努力挣扎着使自己的生活免于陷入绝境。但他们的经历有一点是相同的:著名的神学家和痛苦欲绝的妇人都体验到了上帝的恩惠和变革的力量。  1517年一个寒冷的深秋之夜,小雪正轻轻飘落在德国维登堡的鹅卵石街道上。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身穿粗糙的罗马天主教修士长袍,步履维艰地走在大学校园里。他心事重重地走着,任凭寒风和雪花无情地吹在脸上。  他愁容满面、眉头紧锁,双手深埋在长袍里,而不是像平常那样随着脚步有节奏地甩着。今天有些反常,他独自一人回家。  在平常的夜晚,马丁·路德从教室回到修道院的住处这八百米长的路,总是有许多学生和他同行。作为一名神学教授,他非常喜欢学生们探讨神学问题时的妙语巧辩,也经常陶醉在这种亲切友爱的氛围里。自从他1511年来到维登堡,无论是社交生活还是信仰生活,他都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了大家。学生们如饥似渴地聆听他的演讲,向他寻求无数神学问题的答案。他对待学生平易近人,这使得很多经典理论都是在课下的讨论中传授的。走在路上,马丁教授总是被一群学生簇拥着,高谈阔论中,他会时而提高嗓门,时而挥挥胳膊以示强调。  马丁曾经是个风头十足的人。一天晚上,在听众的掌声和笑声中,他将自己的博士帽扔进易北河,以示对“教皇绝对无误论”的蔑视。还有一次,马丁打开拉丁文版《圣经》,撕掉《经外书》部分,并斥责其不属于《圣经》。由于这种种过激行为,马丁·路德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人。马丁喜欢这样与众不同,学生们更是趋之若鹜。  但是,今晚没有听众也没有谈话,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来仔细考虑自己的抉择。1517年10月30目的这个夜晚,将注定是他生命中最漫长的一个夜晚。  让我们穿越几个世纪的时空隧道,来到一个与马丁·路德所处的16世纪完全不同的时代里。一个深秋的傍晚,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也在考虑一个大胆的举动。她叫黛比,家住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此刻,她也是独自陷入沉思中二她的举动绝不会改变国家的进程和历史的脚步。事实上,除了几个亲人和朋友外,即使她死了,也没几个人会注意到报纸上有关她的讣告。  早年的马丁·路德曾经生怕罪恶使自己死后下地狱。黛比对此倒毫不担心。对她而言,人世间就是她的地狱。她在为自己的自杀计划做着最后的准备。  黛比在佐治亚州一个缺少温暖的家庭里长大,但“缺少温暖”一词无法概括她童年的情感梦魇。  黛比的妈妈16岁就结婚了,随后几年里,她很快又离婚再嫁。1956年,她生下了黛比。  在一个家庭里,当大人沉湎于自己的欲望而寻欢作乐时,孩子就成了牺牲品。  黛比正是这样一个牺牲品。  吸毒、肉体折磨和感情伤害,父母之间总是剑拔弩张和情感背叛,这些家庭问题使黛比因压抑而痛苦,小小年纪情感几乎枯竭。上小学之前,黛比就学会了从情感上保护自己——爬进绝望的地牢,重重地关上情感之门。  在一个家庭里,当大人沉湎于自己的欲望而寻欢作乐时,孩子就成了牺牲品。  学校生活使她的痛苦有增无减。在家庭矛盾中挣扎着苟延残喘的黛比连最基本的阅读、写字和算术都无法学好。小学一年级时,她就因拿回了写有“差”的成绩单,而挨了一顿打。  由于缺少关爱,小时候黛比总是面黄肌瘦、憔悴不堪。这种痛苦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真是不堪忍受。有一天,她对着镜中的自己发誓:“黛比,我向你保证,长大后,你一定会得到爱。”  马丁·路德停下脚步,正了一下学生新送给他的帽子,原来的那项他早就扔进了易北河。走到这条泥泞小路的尽头,然后向右拐就是回家的路了。此刻,他正走在维登堡东北部的大街上。  再过两天就是万圣节了,整个小村子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氛围中,人们都在忙碌地准备着。商店里的店员正忙着将货品上架,明天就要迎接四邻八乡的顾客,看样子要忙到深夜了。有些居民为了即将到来的狂欢时刻,在广场搭起了帐篷;年轻人也对即将到来的节日兴奋不已,尽管已是夜色阑珊,他们依然意犹未尽。  为纪念历代的圣徒,每年的11月1日定为万圣节。尽管许多人在这个节日趁机纵酒行乐,但它多少还是保留了一些宗教色彩。  然而,此刻马丁·路德在独自沉思着,他并不是在怀念那些逝去的圣徒,而是在担心教会的现状。  几个月来,马丁一直打算对罗马天主教兜售赎罪券的做法发起攻击。赎罪券是教会推行的拯救灵魂的一种方式。根据罗马天主教教义,一个罪人可以通过购买赎罪券的方式缩短灵魂在炼狱所受的煎熬之苦。这既为自己或他人赎了罪,同时又支持了教会财政。马丁对此做法十分反感,这显然违背了《圣经》真理。他已经想好一个大胆的反对计划。  黛比还是个孩子时,穿梭于她家的那些成年男人、年轻小伙子们就对她垂涎三尺。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身边也再没有别人能保护她,童年的黛比就成了同母异父哥哥的猎物。他总是悄无声息地靠近她,似乎藏在每一扇橱柜门后,准备随时冒出来。  每当黛比的妈妈外出时,哥哥便以替妈妈照顾弟妹为由,在家里称王称霸。一旦黛比和其他弟妹们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想方设法对他们加倍惩罚。倘若黛比胆敢告诉妈妈,她只会挨打,因为妈妈永远只听哥哥的一面之词。  这种危机四伏的家庭氛围使黛比身心严重受损,她十几岁时大病了一场。半夜里她经常惊醒,胸口隐隐作痛,一会儿就全身麻木,毫无知觉。为了帮黛比缓解压力,妈妈竟然给她一些自己常吃的镇静剂,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黛比幼小的身体怎能承受成人的药量呢?她很快就服药成瘾。  黛比17岁就结婚了,她盼望有个男人能使她脱离家庭的苦海。由于以前遭受过性侵害,她无法和丈夫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后来,婚姻面临解体,她只好去求助医生。医生给黛比检查过身体后,问她以前是否被强暴过。“绝对没有。”她喊道。在她的概念里,被陌生人诱奸和伤害才算是强暴。  医生摇了摇头,告诉黛比,她的妇科疾病非常严重,必须立即采取手术治疗。黛比手术后苏醒过来时,医生问她:“你现在感觉如何?你妇科方面的问题很糟糕。能告诉我一些你的家庭情况吗?”  “不,都挺好的,没什么。”黛比回答。  黛比从小就受到警告,不许对外人说家里的事儿,所以黛比对这一家庭的丑闻始终守口如瓶。  马丁·路德知道自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反抗罗马教会将使他失去大学教职工作,因为赎罪券的收入是他所任教的大学的财政来源;他也知道教会对异教徒毫不留情,异教徒和不信教的人都将受到惩罚,有时甚至会被处以死刑。  恐惧和犹豫折磨着马丁·路德。他拖着沉重的步子,从商店、搭好的帐篷及嬉笑的孩子们旁边走过。维登堡喧闹的小村子,现在已覆盖了——层薄薄的雪花。他走到小镇尽头,上了二楼,推开自己小屋的橡木门,点燃炉火驱赶身上的寒气。  马丁坐在闪烁的火堆旁,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祈求上帝赐予他力量,熬过明天,他的生活将翻开新的一页。看了看桌上的羊皮卷文件,马丁心中似乎有个犹豫的声音在向他轻语:“把它扔进火里吧。”是苟且偷生,还是大胆爆发伸张正义?他踟蹰许久,最终还是拿起了那本羊皮卷。他暗自思忖:“也许我是个傻瓜。只有我独自一人为这种公然冒犯上帝的行为感到痛苦吗?”  这位修士读着自己写在纸上的文字——数月以来,他一直为这些折磨着他的想法祈祷。决心越来越坚定,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是的,明天他要不惜一切代价采取行动。  夜深了,在维登堡的小屋里,马丁仍坐在火堆旁,在全能上帝的同在中,他不再感到孤单。困惑消失了,恐惧逃走了,力量又重新回到他的身上。午夜后,马丁已经信心十足。  手术几个月后,黛比身体才彻底恢复。几年后,她终于怀孕了,但那时她和丈夫的关系已极度恶化,两人甚至已经分居了。  孤单,穷困,有孕在身却无家可归,黛比只好又设法联系到父亲。出狱后住在威斯康星州的父亲接纳了她。她别无选择,只能回到父亲那拥挤的小家里。  生下了女儿卡拉后,黛比和丈夫虽然有过短暂的团聚,但是最终没能破镜重圆。小卡拉1岁4个月时,他们还是离婚了。  黛比身边像走马灯一样换过好几个男人,其中一个男人酗酒后就对她拳脚相加,小卡拉经常听到妈妈的惨叫声。黛比经常是鼻青脸肿、手指伤痕累累,还曾动过两次手术修复断指。她的体重只剩下40公斤。  黛比又怀孕了,一想到孩子要有个满嘴脏话的父亲,她就不寒而栗。怀孕5个月时,她去做了人流手术。  黛比在皮沃基市(Pewaukee)一家酒吧里找了一份女招待的差事。酒吧工作意味着可以有免费的酒喝。黛比开始喝酒了,酒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一个叫吉姆·格德赛的男人偶尔会来酒吧,他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一杯接一杯地喝啤酒。在喧闹的酒吧里,黛比根本不曾留意这位闲散的客人,但吉姆注意到了黛比。他在远处仔细观察黛比,发现她总是拒绝其他客人的调戏,不知不党他爱上了她。  对黛比来说,吉姆和酒吧里的其他男人没什么两样。他开始邀请黛比出去约会,被她一次次地拒绝。但他仍然坚持。最后,为了尽快摆脱他,黛比终于同意赴约,去参加一个通宵吸毒狂欢的派对。  吉姆开着黛比的车送她去派对。当他急刹车时,座位底下的一样东西滑了出来,碰到了吉姆的脚。他好奇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支子弹上膛的手枪。那是黛比的枪——她受过太多的伤害,要用枪来保护自己。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不否认女性曾受过委屈,甚至备受摧残;但我同时相信,“家中女皇,职场女强人”的荒唐观念对女性的摧残,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G·K·切斯特顿  孩子将延续你所开始的一切,他决定了城市、州及国家的未来。孩子们将长大成人,从我们手中接过管理教会、学校、大学和公司的重任。人类的命运掌握在孩子们的手中。  ——亚伯拉罕·林肯  家庭首先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点,在家庭这块砧板上,我们对人生的信念和看法被打造成型。家庭在我们一生中最具影响力,让我们履行着人生的一项又一项责任,直到生命的终了……也正是在家的氛围里,亲人之间的爱让我们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使我们的生命终能成为它本来的样式。  ——查尔斯·斯威道尔

编辑推荐

  清晰明了神在婚姻中的旨意,将真理贯穿在家庭婚姻中,号召全社会发起“拯救家庭”运动;  两条线索,一种精神:一个属神的人以神的真道和勇敢的心,带来整个社会的改变;  是对社会、教会、机构、教牧、有社会责任感人士的呼召与挑战。  真理不分国藉,真理适合所有的家庭。  “父母沉湎于自己的欲望寻欢作乐时,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牺牲品。当生活和真理相冲突,而你勇敢地选择了真理时,家庭革新就开始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拯救家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拯救家庭这本书值得每个人好好地读。知道在婚姻的关系中优先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圣经记着: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神的旨意,两人才能真正在灵,魂,体上合一。
  •   拯救家庭,婚姻辅导,不粗的书
  •   昨天收到,今天开读,开卷受益,好书,对于我所作的婚姻辅导非常有用,愿上帝祝福更多家庭!
  •   对家庭婚姻绝望的人,可以推荐看看
  •   希望所有婚姻有裂痕的家庭都能看看这本书 真的很不错
  •   虽然我自己还没有来的及仔细看……但是这本书已经列在我的2011年读书计划中了。
  •   还没有读,听说很好,很期待
  •   写作方式很不同于一般的书。
  •   阅读中,希望会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