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俊 等编著  页数:458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些年来,大学文科的教材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各类教材林林总总,百花齐放。实际上,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抓手”,教材的变化反映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诚然,教材数量增多并不足以表明教学理念的深刻转变。不少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感到,虽然教材的品种很多,但是真正合用的、有特色的教材却并不多见。常见的情况是多本教材虽然体例结构有所差异,但内容上并无根本不同,只是排列组合上有所不同。这表明,教材建设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而如何改则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说到这里,我想对大学文科教育目前存在

内容概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主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是在1949年以后,它的昂然出现和蓬勃发展无疑与新中国执政者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对现当代文学进行历史梳理和价值评判,既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历史地证明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同时也可为随之而来的思想运动、思想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掌控的手段(历次政治运动每每以当代文学为突破口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现当代文学所具有的这种与现当代历史和现当代政治密切相关的特性,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在1949年以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成为大学课程中的主要构成。

作者简介

刘俊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男,1964年9月出生,南京市人。1986年6月获苏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6月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即留南京大学任教,讲授“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曾多次获得南京大学颁布的“希望之星奖”、“育才奖”、“教学奖”。  研究方向主要是:(1)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2)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生招生方向为: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共有三项得到资助的课题,均为与“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的课题。   研究成果   专著  (1)《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台湾)尔雅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1996年3月再版。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出大陆修订版,同年11月再版。  (2)《精神分析学与文本解读》(与人合作,第二作者)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论文  (1)《浓重的心理投影——论於梨华及其留学生题材小说》《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一期。  (2)《冷眼看人生的思索者——论王幼华》《文讯》(台湾),1990年第8、第9期连载。  (3)《论白先勇的小说语言艺术》 《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4)《论〈现代〉中的“新感觉派”小说》《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5)《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6)《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意象群落》 《学术论坛》,1994年第2期。  (7)《以残缺的爱为视域揭示人类情感的困境——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说主题透视》《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8)《论白先勇〈孽子〉中的道德意识及其表现》《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9月出版。  (9)《独特而又纯熟的诗世界——论隐地的〈法式裸睡〉》《联合文学》(台湾),1997年第6期。  (10)《失落与轮回——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的细读式研究》《文学研究》第五辑,1997年7月出版。  (11)《论刘以鬯的〈酒徒〉》《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香港专辑。  (12)《论北美华文文学的区域特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4期。  (13)《论〈现代文学〉对台湾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文学评论丛刊》,2卷1期,1999年5月出版。  (14)《论〈把黑夜带回家〉中的环保意识》《联合早报》(新加坡),1999,2,25-28(连载)。  (15)《论百年中国文学语言观念的衍变》《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16)《论百年中国文学的语言形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第4期。  (17)《台湾文学研究在大陆:1979—1999——以“人大复印资料”为视角》《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4期。  (18)《白先勇的意义》《文艺报》,2000年7月18日  (19)《论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以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为例》《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0)《在艰难中求生存——商品经济时代海外纯文学创作生存境况的观察与思考》 《文艺报》,2001年2月27日  (21)《2000年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综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  (22)《白先勇研究在大陆:1979——2000》 《中外文学》(台湾),第30卷第2期(2001年7月)  (23)《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4)《菲律宾华人内心世界的双重性——读〈四十季度〉》 《文艺报》,2001年9月18日  (25)《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上海书写》 《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必修课)  (2)《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必修课)  (3)《台湾香港文学研究》(选修课)  (4)《白先勇研究》(选修课)  硕士生课程  (1)《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2)《中国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   研究课题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共有三项得到资助的课题,均为与“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的课题。  获奖情况   《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修订版)获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学史观照  导论  选文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 陈平原钱理群)  中国新文学史研究中的整体观(节选)(陈思和)  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我国文学的变革(节选)(刘纳)  政治文化心理与三十年代文学(节选)(朱晓进)  四十年代文艺研究散论(黄修己)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洪子诚)  双重的解读——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描述(南帆)    延伸阅读    问题与思考    研究实践第二章 作家作品解析(上)  导论  选文  读《呐喊》(雁冰)  两个鬼的文章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节选)(舒芜)  《子夜》的结构艺术(叶子铭)  边城——沈从文先生作(刘西渭)  认识老舍(节选)(樊骏)  做了女人真倒楣?——丁玲的“霞村”经验([美国]王德威)  路翎——灵魂奥秘的探索者(节选)(杨义)  论张爱玲的小说(迅雨)  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论《围城》的现代性(解志熙)    延伸阅读    问题与思考    研究实践第三章 作家作品解析(下)  导论  选文  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节选)(戴光中)  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节选)([美国]欧阳子)  孤独的巴金(摩罗)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孙郁)  马原的叙述圈套(节选)(吴亮)  莫言与中国精神(李敬泽)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戴锦华)  毕飞宇的短篇精神(汪政晓华)    延伸阅读    问题与思考    研究实践第四章 思潮流派透视(上)  导论  选文  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节选)(钱理群)  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梁实秋)  从“九一八”到“八一三”的文艺思潮(节选)(李何林)  穆旦与现代的“我”(梁秉钧)  十七年文学:“人”和“自我”的失落(丁帆王世诚)    在新的崛起面前(谢冕)  文明与愚昧的冲突——论新时期小说的基本主题(节选)(季红真)    延伸阅读    问题与思考    研究实践第五章 思潮流派透视(下)  导论  选文  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节选)(郑振铎)  创造社与中国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节选)(王富仁)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鲁迅)  革命的浪漫谛克(瞿秋白)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节选)(吴福辉)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胡风)  后期浪漫派小说(节选)(严家炎)  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黄子平)  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节选)(陈晓明)    延伸阅读    问题与思考    研究实践第六章 艺术形态流变  导论  选文  论小诗(周作人)  视角问题与“五四”小说的现代化(节选)(孟悦)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郁达夫)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高觉新型”(节选)(赵园)  体现忧国情怀的“历史反省”——“文革小说”的叙事研究(许子东)  当前诗创作的两个基本向度(程光炜)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回顾(董健)  当代散文:发展轨迹、分“体”考察和作家特色——兼评“当代文学史”有关散文的表述(节选)(刘锡庆)    延伸阅读    问题与思考    研究实践

章节摘录

政治文化心理与三十年代文学    (节选)    朱晓进    导言——    本文刊载于《文学评论》2000年第l期。    朱晓进,1956年生,江苏靖江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这是一篇研究方法和视角均具新意的研究三十年代文学的优秀论文。有别于以往直接从政治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观照和评判,作者采用了美国政治家阿尔蒙德(Cabriel A Almond)的“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理论,这一概念关注的是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感情。作者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考察它在政治与文学关系方式中的作用,以便更全面地说明文学现象的来源。因此论文的中心即在于探讨三十年代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对文学生成与发展的导向。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通过细密准确的解析,理性地揭示了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得以兴盛的政治文化依据。论文将三十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下产生的普遍阅读心理纳入研究的视野,意味着作者已经不满足通常从作家主体入手审视某种文学形态的思路。论文从接受的层面上,对三十年代来自读者群的阅读需求进行了有分寸感的定位与把握,因而清楚地梳理出接受主体的这种文学期待如何对书刊出版产生制约和引导作用,直至影响到作家的写作这一文学“消费”、“流通”与“生产”的整个过程。论文对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发展态势的形成原因,给出了一个较之过去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政治理念和现实政治决策在人们心里的投影,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某种社会文化心理,常常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就文学言之,这种社会文化心理也在左右、支配着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从而制约了文学特点的形成。    大革命后,在民众中,尤其是在许多青年中普遍产生了一种不满的情绪,或者说是一种“政治焦虑”,一种政治的郁积。这种焦虑或郁积总要找寻某种释放和排解的渠道,而进步书籍尤其是进步文艺作品就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了这种渠道的作用。“语言、声音、文字,在它们作为一般抽象物的时候,并无政治文化意义,但当它们与某种特定的政治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成为政治文化的外延”①。

编辑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作者的研究生招生方向为: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共有三项得到资助的课题,均为与“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的课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4条)

 
 

  •   书的内容很不错,对于学习及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很大的帮助
  •   适合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的学生使用,很好
  •   很专业。绝对是大家手笔。很多经典的研究文章。真的有帮助。对于考现当代的研究生是不错的选择。
  •   书挺好的,很经典的一本。有助于理解现当代文化。值得收藏。
  •   此书让我对文学有更深理解,我会好好珍惜它。
  •   这一系列书非常好,买来作为学习和收藏,感谢当当的优惠,发货到货都很快,以后会再来的!非常好的平台!
  •   比较多史料性评论文章。这一点很好。其他还不知道呢
  •   不愧大学者编的书
  •   南大出了这本书真的功德无量!我在学习过程中,这本书帮助自己开拓了眼界,活跃了思路,很棒~
  •   还没看,看着包装还不错
  •   南大的教材,考研必备。
  •   很实用 很经典 很专业
  •   感觉不错哦,很实用
  •   很不错,非常好
  •   为自己所爱执着一次!
  •   内容很经典 值得细细品读
  •   给学期末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   考研的可以参考
  •   考研的试着看看,希望有用,都是大家的评论或是论文一类的,开开眼
  •   准备考博用的,很有用。
  •   在网上看的这评价特稿书的,后来发现大家对他的评价特高,正好在当当上看到了,不错,就是价钱有点高。
  •   书买回来还没有时间看呢 不过从质量来看 还是很不错哒
  •   专业书籍,内容没得说,必须买的书之一
  •   考研究生要看的,这本教材很实用
  •   指引我们读书,读书,无论怎么样,都是美好的......
  •   已经订购邮出汇款了,当当突然说在配货阶段缺货了,但这网页上也没显示商品暂缺。汇款倒是退回了,只是希望当当能及时更新网页信息,要不让消费者白花汇款手续费,买不到需要商品还白忙活。
  •   这个商品不错~商品很不错,很喜欢呢;该书质量也还行
  •   南大的这一套研究导引系列都挺不错,无论是拓展知识面还是专为考研而看都还不错。不过,内容有些理论化,要耐着性子去看。
  •   书不错,收录的文章也尽是大家所为,值得收藏与阅读。
  •   考研必备的书目!!!
  •   还可以,学术型的书
  •   就这样吧,虽然是节选,但是还是很全面的,不过还是应该找找全文。这本只适合没事翻翻
  •   现在非常缺乏这样的研究型读物。
  •   纸质还可以,内容不是纯理论,有助于理解。
  •   打开一看,发现如天书般,对我这个跨考的学生来说,真的很难。不过,如果不难,就不能反映南大的水平了。总之很满意 相信会助我一臂之力的
  •   很喜欢,具有很强的研究性,但是对于初级学员难度较大
  •   好像考南大 南师看看挺不错的苏大的也不错
  •   不错的书,用于考研,很合适
  •   关于一些有争议的文学问题的引导,本科还是考研的人都可以看看
  •   是在图书馆看到的,内容很喜欢,来败一本
  •   正版货,纸质很好,内容很好
  •   内容不错精选了现当代文学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且介绍背景,学术性较强,考研博的人可以看看,本科生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看不懂,纸张较薄。
  •   非常好的一本书,而且怎么说,非常开放性,让人觉得真正的文学研究就应当如此
  •   南大编书从来都很大气。这本书也是如此。南大的启蒙立场从未改变,这在这本书里体现得很明显。一直都很喜欢他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定。编书也能体现出人的精神气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