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理论

出版时间:2008-10-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沃尔夫冈·伊瑟尔  页数:253  译者:朱刚,古婷婷,潘玉莎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西学翻译蔚为大观。百多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时至今日,此种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事实。世纪之交,面对现代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更是学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隆重推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林总总的国外学术书中遴选有价值篇什翻译出版。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

内容概要

文学理论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艰涩和深奥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因此,著名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写下了这本举重若轻的导读,简洁流畅地;  解释了文学理论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么多理论流派的原因;  对部分影响很大的流派进行了阐释,包括现象学理论、阐释学理论、格式塔理论、读者接受理论、符号学理论、心理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文学人类学理论、艺术经验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理论;  勾勒出每一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梳理了该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简介

  伊瑟尔,是加州大学厄湾分校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读者接受理论的创始人,著有已成为经典的《隐含的读者》(1974)和《阅读行为》(1978)。在《怎样做理论》中,伊瑟尔使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对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斯宾塞的《牧人月历》、艾略特的《荒原》等作品进行了多视角解读。他对诸多批评理论把握准确、解读客观,供读者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流派。通过此书,他消除了学生对批评理论的畏惧,展示了不同的批评理论在文本解读中所具有的阐释潜力。

书籍目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译者前言前言与致谢第一章  导论 为什么需要理论? 硬理论和软理论 理论模式 理论与方法 理论与话语第二章  现象学理论:英伽登 分层次的作品结构 理论中引出的方法 实例第三章  阐释学理论:伽达默尔 理解 理论中引出的方法 实例第四章  格式塔理论:贡布里希 图式与矫正 实例第五章  接受理论:伊瑟尔 对批评现状的反应  文本/情境、文本/读者之间的交叉第六章  符号学理论:艾柯 图像符号 审美的个人言语 实例第七章  精神分析理论:艾伦茨威格 创作过程 实例 补编——“镜像”:拉康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威廉斯 反映论 生产论 实例第九章  解构主义:米勒 解构主义的运作 解构主义应用实例第十章  人类学理论:冈斯 生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 人类学文学观第十一章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 审美经验 循环性 实例第十二章  肖沃特的“建立一种女性主义诗学” 作为读者的女性 作为作家的女性 修改和增添第十三章  理论视角 知识图景 理论的构造 理论的多样性告诉了我们什么?第十四章  后记——后殖民话语:赛义德 话语的基本特征 后殖民话语的策略 作为帝国话语的小说 抵抗的模式 后殖民话语的秩序术语表附录1  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附录2  埃德蒙德·斯宾塞:《牧人月历:二月》附录3  T.S.艾略特:《荒原》“火的训诫”索引

章节摘录

此外,图式化观相的关联有时是不连续的,其连续性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建立。因而,英伽登认为:“但是观相连续中的这种跳跃性是永远无法全部消除的。即使它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克服,但促成克服的因素以及克服本身并不属于文学作品自身,而是属于它的一种具体化,而具体化在本质上是同特定阅读和特定读者相联系的。”(269)然而,正是这种不连续性同时也暗示着存在某种选择,从而勾勒出意向性客体得以成形的草图。如同事态一样,图式化观相也担当双重功能。事态组织对意向性客体的观察,因而必定形成某些观点。图式化观相以片段间关联的形式来展现意向性客体,这样意向性客体就能够逐级成形以供感知。层次问的关联:我们把上面的内容总结一下。每个层次都具有双重特性:(1)它基于另一个层次之上;(2)它产生该层次所缺少的东西。语音素材层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它为其他所有层次提供设立的平台,但它也已显示出某种特定模式,因为“声音”和“单词”的排列产生韵律、节奏与音调。句子层建立在语音层之上。句子通过相互后置和前置,以及预示单词的指向,来激发每个单词潜在的语义,由此产生意义单元的关联物。事态层始于这些意义单元,并且把它们塑造成形.从而形成对意向性客体的观察和有倾向性的解读。图式化观相层处理客体与认识客体的立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意向性客体的图式片断。意向性客体层建立在图式化观相之上,通过后者,意向性客体得以展现并被带进观察的视野。它的作用就是担当英伽登称之为“形而上特性”(290-9)自我呈现的载体。以上总结了对作为图示结构的文学作品的前审美(pre-aesthetic)所作的几种思考,从根本上说,这种结构的文学作品是不完整的,它的完成将依赖于具体化行为。前审美意味着分层结构提供的不过是一个框架,因为层次不过是一种引导,阐明在每一部艺术作品中都能观察到的活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怎样做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伊瑟尔的阐释明晓,理论与方法并重,深入浅出。
  •   理论啊,不好学。
  •   都是源理论,推荐一下
  •   是那种反复阅读,然后细细回味的书。
  •   还没看,应该不错…………
  •   内容很棒 译版也不错 就是直至不太好 有点涩
  •   送货有点慢,不过发货速度很快!
  •   理论思维不能算很敏锐,新见不太多,有些地方说得太简略了些,没能把大理论家的能量发挥出来。
  •   很好的书,选题很准,分析到位。
  •     也许是我学识浅薄但说实话有些地方根本看不懂!我一开始以为是我在读英文版的缘故,后来有了中文版,发现这是我见过第一本看到中文都很茫然的书,甚至中文要比英文有些地方更难理解,原因就是翻译虽然准确无误但缺乏按照汉语的习惯的稍加润色,导致读起来跟本不像人话!
      读这本书简直就是天大的折磨,被蹂躏于作者不符合任何常人思维习惯的讲述方式,我认为作者完全没有想让读者真正明白他他妈在说什么的诚意,只是自顾自地大谈!无休止地大谈!他虽然知道的很多思考的很多但真的需要另一个人来替他把东西写下来,因为他写的书的能力太差了!这是一本完全不对读者友好的书,我觉得如果有人能行行好把写出来的话总结出一二三,把那些迷惑视听的游离于他自己大脑中的抽象表述删掉,这本书也许是本好书
      
      在我看来这是我至今读过最枯燥,枯燥到让人想满地打滚的书,我旁边屋子的人刚刚因为在读它而发出了绝望的嚎叫,也许我在一堆对这本书发表好评的人中看起来像个没大脑的傻子!但我庆幸我还是说了我的真心话
  •     抱着极大的期望读了这本书,一方面收获颇丰,另一方面也有些遗憾。
      
      书中介绍的一些理论流派有的是以前接触过的,如阐释学理论,格式塔理论,符号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大致说来,经过此书的梳理,大部分都加深了对背景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然而,符号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觉得自己掌握得差不多了,结果读了这两章后,反而糊涂了。尤其是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符号与标志”、“习俗”、“体裁”、“形式”、“作者身份”几个关键词,完全是不知所云。
      
      有的是以前没接触过的,如英伽登的现象学理论、伊瑟尔的接受理论、艾伦茨威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冈斯的人类学理论,杜威的《艺术即经验》,这回算是头回接触,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英伽登与伊瑟尔本人的理论,感觉较为晦涩,需要以后再仔细琢磨。艾伦茨威格的创作分析,比较适合于意识流小说。
      
      最后还介绍了“女性主义诗学”与“后殖民话语”,这些都是国内近些年来炙手可热的学说。可能是由于对此也了解得比较多吧,感觉伊瑟尔的介绍深入浅出,基本上都读懂了。
      
      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自己学养有限,每一章后面的实例分析,觉得都没太看懂。总的来说,这本书有百分之五十的内容看懂了,另外百分之五十吸收得马马虎虎。希望以后有毅力重读。
  •     
      
      
      译者前言
      前言与致谢
      第一章 导论
      为什么需要理论?
      硬理论和软理论
      理论模式
      理论与方法
      理论与话语
      
      第二章 现象学理论:英伽登
      分层次的作品结构
      理论中引出的方法
      实例
      
      第三章 阐释学理论:伽达默尔
      理解
      理论中引出的方法
      实例
      
      第四章 格式塔理论:贡布里希
      图式与矫正
      实例
      第五章接受理论:伊瑟尔
      对批评现状的反应
      文本/情境、文本/读者之间的交叉
      
      第六章符号学理论:艾柯
      图像符号
      审美的个人言语
      实例
      
      第七章精神分析理论:艾伦茨威格
      创作过程
      实例
      补编——“镜像”:拉康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威廉斯
      反映论
      生产论
      实例
      
      第九章 解构主义:米勒
      解构主义的运作
      解构主义应用实例
      
      第十章 人类学理论:冈斯
      生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
      人类学文学观
      
      第十一章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
      宙美经验
      循环性
      实例
      
      第十二章 肖沃特的“建立一种女性主义诗学”
      作为读者的女性
      作为作家的女性
      修改和增添
      
      第十三章 理论视角
      知识图景
      理论的构造
      理论的多样性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十四章 后记——后殖民话语:赛义德
      话语的基本特征
      后殖民话语的策略
      作为帝国话语的小说
      抵抗的模式
      后殖民话语的秩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