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评传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昌宪  

内容概要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唐大分裂至元代大统一问的酝酿,是宋与北方先后崛起的诸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略相持阶段。鉴于自周、秦以来战乱、分裂远远多于和平、统一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反对熙丰变法,反对对西夏等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他提出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平发展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及维护和平华夷两安的思想。他提倡中和之道,提倡和合精神。
  《司马光评传》通过导论、生平、思想、史学诸篇章,对传主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对宋代的历史地位予以重新估价的基础上,将其一生行实置于10-13世纪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重新加以审视,并进而揭示其一生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       《司马光评传》是数十年来,尤其是拨乱反正以来,对司马光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作者简介

  李昌宪,1947年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宋代政治史、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与宋代古籍整理工作,已发表的论著有《五代削藩制置初探》、《宋代文官贴职制度》、《也谈北宋转运司治所》、《宋代四川的帅司路》、《宋代将兵驻地考述》、《宋代安抚使考》、《(文献通考·选举考)史源试探》等。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导论“后三代”之世——司马光生活的时代
  一、又一个南北朝时期
  二、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三、北宋时的社会弊病
生平篇
 第一章 清白相承人家志度渊远父子
  一、“吾本寒家”
  二、宝元、庆历间的名臣
  三、文雅夙成的少年
  四、释褐与初仕
  五、守丧与复出  
 第二章 回翔内外涵养器业
  一、息肩簿领,优游馆序
  二、返乡省亲,勖勉诸侄
  三、执礼论乐,搏击奸佞
  四、师友英豪,声誉渐起
  五、初从恩相,通判郓州
  六、再托后车,出为并悴
  七、屈野之役,进筑受挫
  八、陈力就列,三辞清要
  九、努力人事,两谏灾祥
  十、伤旧交物故,讽新知偏失  
 第三章 谏院五载
  一、首陈“三德”,极论治本
  二、进“五规”之状,揭改革之纲
  三、“度材而授任,量能而施职
  四、精将士之选,严阶级之法
  五、不避强,不凌弱;内有备,外修好
  六、析国穷民贫之因,陈财政改革之法
  七、严于执法,刑期无刑
  八、取士之法,德行为先
  九、进贤退不肖,治乱之大本
  十、建储之议与调停两宫
  十一、尊无二上,至孝在诚
  十二、辞谏院之职,获“四友”之誉 
 第四章 反对熙丰变法
  一、初任内翰
  二、在撼韩风波中
  三、在役法的讨论中
  四、反对招纳横山之众
  五、在阿云案上的分歧
  六、修二股河的异同
  七、理财之争
  八、青苗之争
  九、迩英之争
  十、以“三不足”发难
  十一、坚辞枢副
  十二、三致意王安石
  十三、愤然离京
  十四、在永兴军  
 第五章 西洛十五载
  一、初到洛中
  二、山林闾阎之乐与洛社士夫雅兴
  三、与学者名士的交谊
  四、朴儒之道与诚一之德
  五、司马相公  
 第六章 元祜更化
  一、“首开言路
  二、母改子政,何惮不为
  三、驱逐“三奸”
  四、渐废保甲
  五、去重复取赋之弊,用差雇并行之法
  六、罢青苗,复常平
思想篇
史学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应当指出的是,汉民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契丹奴隶制国家的创建和发展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耶律阿保机依靠汉人的力量,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起大契丹国。建国后又选拔了一批有政治头脑和统治经验的汉族士人为谋士,其中最著名的有韩延徽、韩知古和康默纪等人。《旧五代史·契丹传》说,阿保机“既尽得燕中人士,教之文法,由是渐盛”。在汉族封建文化的影响下,阿保机摒弃了突厥可汗称号等制度,按照汉族政治制度的模式,采用皇帝的称号,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此外,契丹奴隶制国家在官制、法律、征税、礼仪、衣服、语言、文学、思想、学术、城市建设、耕作、制盐及其他技术等方面无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都程度不等地汉化了。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公元936年,辽太宗援立后晋,获得晋帝石敬瑭所割燕云十六州之地。“其地东北有卢龙塞(今河北卢龙),西北有居庸关,中国恃此以界限北狄。自十六州既割之后,山险皆为虏有,而河北尽在平地,无险可以拒守矣”。

编辑推荐

《司马光评传》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司马光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送货快,包装好
  •   作者研究宋史和司马光,对于其重要著作《潜虚》都没有详细介绍只是一笔带过。不知道是作者不熟悉,还是被所谓历史唯物思想限制。但作为一个人的评传,应该全面。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   李先生的学问很扎实,尤其是材料功夫下得很足,但研究司马光只是局限于个人,对那个时代认识不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